追随者众,不完美的区块链为何如此有吸引力?

  区块链的火热让很多互联网从业者们眼冒金光,试图抓住这一风口。而如此火爆的行业肯定少不了“大佬”们的参与,大家都加快了步伐,生怕慢人一步……

  “大佬”入局,为区块链再添一把旺火

  早在去年6月,京东集团就成立了一个名为“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的项目,这个与国家农业部、质检总局和工信部等部门一起成立的防伪平台就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应用。据了解,该平台将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线上线下零售商品的追溯和防伪,保护消费者和相关品牌商的利益。

  而在随后的12月份,京东又联合了沃尔玛、IBM和清华大学国家工程实验室宣布成立了中国首个安全食品区块链溯源联盟,将区块链在食品安全的范围内的应用进一步扩大化。由此,京东围绕区块链建设的溯源项目进入一个更大的范围,未来也会出现更大的机会和想象空间。

  此外,在区块链技术彻底爆红之后,京东还在前不久启动了一个名为AI Catapult Accelerator(以下简称AICA)的加速器项目,以释放出创业公司在区块链领域的变革潜力。目前,已经有CanYa、Bluzelle、Nuggets、RepublicProtocol、Devery和Bankorus共6家公司入驻。

  区块链这么大一块蛋糕,又怎么少得了BAT的参与?第一个参与的就是阿里巴巴。

  据了解,去年7月,蚂蚁金服已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后又延展到在互助保险上的应用。在随后的10月份,阿里金融云和易诚互动联合推出“云优商城”,该平台基于区块链的积分兑换,其流转体系连接数字资产、场景和用户,通过接入阿里云生态和电商生态,并对接金融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为银行提供积分及分期(消费金融)场景。

  同在10月份,阿里巴巴与微软、小蚁以及法大大等企业和平台合作开发出《法链》,推出基于阿里云平台的邮箱存证产品。通过《法链》上备份的电子邮件和云服务,中国法院便能大规模采用数字证据邮件。

  时间来到今年2月,根据阿里巴巴官方消息,其旗下的菜鸟物流和天猫国际已经启用区块链技术跟踪、上传和查证跨境进口商品的物流全链路信息,涵盖生产、运输、通关、报检与第三方检验等商品进口全流程,全面做到了每样商品都能追查本源,力求消费者利益有最大的保障。

  此外,尽管在移动互联网上,百度栽了不少跟头,但底蕴深厚的它可不会这么容易倒下,在全面转投AI事业之后,百度的业绩开始出现反弹。面对区块链这一香饽饽,百度当然不会无动于衷—早在去年7月,百度就上线了一个名为BaaS的区块链开放平台。据悉,BaaS是一个商业级区块链云计算平台,主要功能是帮助企业联盟构建属于自己的区块链网络平台。截止目前,该平台已经支撑了超过500亿元人民币资产的真实性保障问题。

  同样不容忽视的还有BAT的另一巨头—腾讯。尽管在今年“两会”上,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曾明确表示不会参与“发币”,但对区块链市场,腾讯肯定有所图谋。

  今年3月19日,腾讯在第三届全球物流技术大会上,与中国物流及采购联合会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发布了首个区块链项目—区块供应链联盟链及云单平台,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推进物流产业在各个垂直物流领域的标准化运营。

  发展初期,区块链弊病凸显

  在“大佬”们的助推之下,区块链热潮愈演愈烈,人们对区块链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但回到区块链本身上,我们发现,这个技术目前还存在许多难以突破的瓶颈和不可忽视的弊病。

  通过本专题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总结出区块链技术的三个机制—每次交易必须有效、系统必须对数字资产达成共识以及交易历史不可篡改。而作为区块链核心的这三个机制,目前有两个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也给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普及带来了麻烦。

  首先是“每次交易必须有效”这一机制—通过区块链进行的每次交易都必须有效的规则。而这个规则的制定则充满了不确定性,正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则,很容易致使通过代码预定的规则产生随机性问题。

  其次是“系统必须对数字资产达成共识”这一问题。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区块链共识机制,但目前,当区块链进行大规模应用后,必然会产生高频交易的现象,而高频正是目前的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上的一个BUG—当交易频率发展到一定量级的时候,公示机制有一定几率失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交易失败或者交易记录错乱。

  最后,不可忽视的还有著名的“51%攻击力”问题—整个网络中有计算机的哈希算力超过了全网的51%。而发生这样的攻击之后,就会破坏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质,并能随意更改、取消当前发生或者历史发生过的交易。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曾今出现过这一事件。根据百度百科的资料,在2014年,著名的矿池GHash就拥有超过51%哈希算力。不过他们比较有道德,自己请求将哈希算力减少,并承若不会超过全网39.99%的哈希算力。最近的事件发生在2016年8月,当时有两个基于以太坊的项目Krypton和Shift,就遭到了“51%攻击”。

  而在客户端方面,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将面临难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客户支持。根据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51%攻击力除外),当用户不小心弄丢了“钥匙”,便无法通过任何方式重新获得这笔交易的归属权。这对用户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除非你家里有个能防核弹的保险库,将“钥匙”妥善保管。

  此外,笔者认为,区块链虽然有很多好处,其中被人们所推崇的有三点:快速、去成本和去中心化。但目前的难题是,我们在技术上还达不到让区块链同时实现这三点的能力标准。原因就是如果想要实现“快速”,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巨大的存储空间和很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但这样一来,成本就很高了。如果想达到“既快又低成本”,就不得不引入一个类似于央行的中心机构,这样又和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定义相违背了。

  此外,每个行业的发展初期,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无疑是巨量的,特别是区块链这种技术型的行业,无论是人才储备还是科研成果都还有所欠缺。所以,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区块链想要在近段时间内崛起将会很难。

  尽管困难重重,但区块链的优势不容忽视前面提到的困难尽管很多,但也瑕不掩瑜,区块链的优势正在于夹缝中绽放出光芒。第一个要提到的就是“去中心化”。

  借用互联网百科的话来说,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就是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而去中心化的好处在于能让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行业呈现出一个开放性交易平台的状态。由于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第二个便是区块链的自治性,其实这也和其去中心化密不可分,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因此,运用区块链技术的行业的安全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级别。

  最后则是区块链技术的信息不可篡改和匿名性。首先是信息不可篡改(由于51%攻击力发生的概率极低,人为去做的话需要消耗的资源极大,而且很容易被人所察觉,所以我们普遍认为区块链技术的信息是不可篡改的),其中的机制我们在本专题的第一部分已经详细讲解过,而它带来的好处也不言而喻—让整个交易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大大增加。而匿名性则是在交易过程中,交易方不能也不需要公开身份,这对一些不愿公开身份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