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者贾探春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改革者,贾探春,性格,才能
  • 发布时间:2011-01-05 16:05
  大观园的女孩儿日常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之类打发时光,于世间俗事关心很少。只有贾家三小姐探春是个例外,她不甘于“待字闺中”的生涯,曾经慷慨地宣称:“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你可以想象,若是在现代社会,她会成为一个女强人。

  最能体现探春的才能与性格的故事发生在第五十五和第七十四回。

  五十五回说凤姐因病不能管事,探春与李纨、宝钗受王夫人之命暂时代理家务。这本来不是长期的任命,完全可以敷衍过去的,但探春不仅借机建树了自己的威望,还有意识地“兴利除宿弊”,先是蠲免了几位公子以上学为名义领用的零花钱,而后又蠲免了诸位小姐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因为这些开销都是重复支出而且名不副实。

  还有一项重大举措,是把大观园各处花园林圃分派专人管理,所产生的经济收益,除部分上交,全归管理者所有。此项新政策正式出台时,大观园的婆子们无不为之欢喜雀跃,做事也都格外用心起来。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一种责任承包制。

  探春理财的直接效益是一年少支出数百两银子。贾府是贵族豪门,节省这点银钱其实也无多大用处。但它正处于颓败的运势,经济上也日渐捉襟见肘,像探春小姐那样,意识到“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是必要的警戒和积极态度。所以曹雪芹会不惜笔墨,细细描述这一场短暂的经济改革过程。

  七十四回写抄捡大观园。这本是荣国府长房与二房之间的矛盾借一个春宫“绣春囊”的由头而发作的结果,而由此造成的一派混乱、乖谬气氛,却更深刻地显示了这一大家族由于缺乏有能力有远见的人物,而走向“自杀自灭”的内在危机。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探春的表现才格外愤慨和激烈。

  在到达探春住处时,前面已经抄捡了六处,诸人都是无奈地接受,三小姐却是“命众丫头剪烛开门而待”,摆出慨然迎敌的架势。抄捡的对象本来是奴婢们,她却宣称:“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而当王善保家的装腔作势拉起探春的衣襟时,她更是一个响耳光甩过去,痛骂这“狗仗人势”的奴才。

  在整个第七十四回的故事中,晴雯和探春的表现最具光彩。作为丫鬟,晴雯的反抗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作为小姐,探春的强硬则是想要告诉那些昏聩的查抄者,一个书礼贵族之家不能出现如此丑恶的情形,她的行动带有很强的“政治”意味。所以在说到这么“自杀自灭”,真会有被抄家的一日时,探春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虽然在传统上,“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基本的教条,但贵族之家的女性因为接受了较好的教育,有的也会具备优秀的政治识见和才能。在《世说新语》中,可以读到不少这样的故事。譬如许允在魏晋之际官至领军将军,是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但在遭遇政治危机时,反而是他的夫人阮氏看得更明白,教给他恰当的应对方法。

  由于《红楼梦》并未完整传世,我们无法知道贾探春后来的故事。但曹雪芹对这位三小姐赋予了极高的关注是毫无疑问的,她应该还有另外的表现机会。有一条脂砚斋批语说:“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意思是如果不是探春远嫁,在贾家遭遇灭顶之灾时,她竟然能够使事态不至于极端恶化。这位“脂砚斋”是了解全书情节设计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贾探春的非同寻常之处。

  然而在《红楼梦》中,每个人物的毁灭过程,却又是针对其特质而形成的,这造成了小说极深刻的悲剧意味。探春的结局,是孤身远嫁到海外(高鹗续书写成嫁到广东一带),与家人永远分离。所以无论她有什么样的才能,都无法拯救贾府的颓败。对她的判词说:“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末世”二字,恐怕不只是从贾府来说的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