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断臂式复苏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日企,复苏
  • 发布时间:2018-09-04 10:22

  在经过一系列的复苏计划后,日企集体显现复苏迹象。

  在当今的消费电子领域,提到智能手机,人们马上会想到苹果、小米、三星、华为;提到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消费者脑海里浮现的品牌是Google、Facebook;提到汽车技术,最先聊到的可能是特斯拉。

  不过,回到15年前,全球的消费者无法绕开的可能是这些产品:索尼Walkman音乐播放器、索尼PlayStation游戏机、夏普彩色电视、丰田/本田汽车、松下录影机……

  日本企业以及日本的消费电子产品曾统领了消费电子市场。然而十年前,从家电业开始,日企逐渐没落。日企衰落的原因被归为缺乏创新、缺乏用户思维、内部缺乏激励制度,而这些恰恰是互联网时代及移动互联时代企业最需要具备的气质。

  衰落之时,日企开始反思和转型。根据日企最新发布的2017财年财报,以索尼、松下等为代表的日企都交上了不错的成绩单。其中松下销售额达7.9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9%,营业利润3805亿日元,同比增长37%;索尼销售额达8.54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2.4%,营业利润为7349亿日元,同比增长154.5%。

  经过一系列的复苏计划后,日企集体显现复苏迹象。

  被剥离的消费业务

  日本企业的集体溃败,可以在各种排名中有所体现。“财富世界500强”显示,1996年日本上榜企业多达99家,与美国并驾齐驱;2006年减少至70家;2016年仅剩52家,比20年前,日本企业在此榜单中的数量锐减了近一半。与此伴随的是日企各种与之出售相关的消息。

  2011年12月,索尼退出与三星的液晶面板合资企业;2012年6月,出售全资子公司索尼化学和信息部件公司;2013年12月,出售跨设备匹配和流媒体公司Gracenote全部股份;2014年2月,剥离VAIO品牌电脑业务;2015年2月,出售索尼在线娱乐公司;2015年4月,出售其在奥林巴斯的一半股份;2016年7月,出售电池业务;2016年11月,出售华南有限公司;索尼近8年来剥离的部分业务,基本来自消费领域。

  其他日企也陆陆续续主动剥离和调整了不少业务:2009年,先锋电子将Pioneer的品牌使用权出售给苏宁电器;2016年,陷入巨额亏损的夏普卖身富士康;三洋几度经手被卖给了海尔和投资基金;东芝则下嫁美的。

  1946年5月,井深大同盛田昭夫以19万日元共同创立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1958年更名为索尼。在随后的半个世纪,日本“工匠精神”代表索尼为全球消费者带来诸如特丽珑、Walkman随身听、8mm摄录放一体机等创造全新生活方式、“触动心弦”的产品。但自2008年起,索尼深陷持续10年亏损。

  终于,在经历一系列剥离消费业务及亏损业务后,索尼迎来新的曙光。2017财年财报显示,索尼集团的销售业绩达到8.54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2.4%;营业利润为7349亿日元,同比增长154.5%,创下历史新高。

  与索尼类似,百年老店松下在消费电子领域也有过辉煌。1918年,创业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岛区大关町创办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上个世纪80年代,只有在免税商场才能购买到National黑白电视等产品。但由于错误押宝等离子等问题,松下深陷亏损。2011、2012年,松下连续两年亏损超过7000亿日元。

  巨亏之下,松下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大幅裁员、关闭等离子工厂、对等离子、半导体等亏损业务进行剥离和重组。而伴随着加快向车载、住宅、元器件等B2B领域转型,松下的家电消费电子业务的比重越来越小。

  近10年的调整让松下的投资人松了口气。松下2017财年业绩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松下实现销售额79822亿日元,同比增长9%;营业利润3805亿日元,同比增长3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60亿日元,同比增长58%。

  在日企衰落时,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反思并在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索尼内部把生态和平台整合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并提出了“One Sony”策略。事实上,“One Sony”以前也经常在索尼内部被提起,但一直只是一个概念,真正实现是从2012年平井一夫担任公司社长时开始。

  当然,“One Sony”也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以往,索尼各事业部可能会有顾虑,提供技术给其他部门是否会影响自身的业务。但在打破各产品事业部之间的这种壁垒和顾虑后,索尼创新的产品不断推出,像索尼移动明星机型Xperia Z智能手机就拥有索尼数码影像、显示、音频各产品线最好的技术。

  “当前我们最大的敌人肯定是自己。松下是一家日本企业,很多人都习惯了日本式的思维方式,我们必须对这种思维方式加以改变,我也会自上而下推动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松下株式会社社长津贺一宏对媒体公开强调。

  和平井一夫一样,津贺一宏于2012年出任松下社长一职,通过“组织架构变革、人员调整、砍掉没有前景业务”等超常规手段,开启了一场变革战略。随后松下完成全新业务体系重组,剥离亏损事业,并在传承家电业务“DNA”的同时,开辟车载、电子元器件、住宅等新兴事业,为松下一下个100年发展确立了方向。

  专业领域的坚挺

  无疑,这十年来,日本企业逐渐淡出了大众消费市场,也有不少日本品牌逐渐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以索尼为例,其包括PS游戏机、电视、数码相机以及智能手机等持续缩水。2011年,公司整体硬件销量约为8000万台,2017年约为5000万台,预计2018年会继续下滑至4000万台。

  但这是否真的意味着日企就甘于这样退出国际竞争舞台?事实并非如此,它们正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着。

  在每一款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汽车、智能电视、每一栋楼宇,城市的智能交通背后都有着日本企业的身影。例如,每一款手机发布会,索尼的图像传感器和电池、夏普和JDI的屏幕等都会被作为高端卖点而被反复提及。

  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增长,以及汽车、安全、机器视觉、医疗、虚拟现实和其他方向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需求,过去十年是CMOS图像传感器飞速发展的十年,索尼的半导体部门借此崛起。索尼这几年一直坐稳了全球第一大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位置。

  市场调研机构TSR最近公布数据显示,CMOS图像传感器2017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0%,至137亿美元。如以出货量为基准,2017年移动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索尼以31.5%的市占率再次成功霸占冠军宝座。

  索尼之所以能够称霸传感器市场,正是与他们多年所积累的技术有很大关系。例如内置ADC、重新排列传感器布局、开发出背照式传感器和堆叠式结构(stacked structure)。

  松下亦如此。该公司近年把企业的经营口号从“ideas for life”变为“A Better Life,A Better World”。这正是对松下转型后。同时在家电、住宅、能源、环境等诸多领域发力的最清晰解释。

  不难发现,在剥离亏损业务的同时,松下却在电池领域不断发力。虽然改革后松下旗下事业部由48个整合为37个,但锂离子电池业务由原来的1个扩充成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在内的3个。

  目前,松下面向电动汽车等的车载电池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处于顶级水平。在美国内华达州,松下与特斯拉共建的超级电池工厂一期工程,产能足以满足特斯拉Model S的年产50万台电动汽车的需求。松下表示,若特斯拉需要,松下将考虑对工厂追加投资。特斯拉已向工厂投资50亿美元,松下向该厂投资约16亿美元。

  “过去,大家在美国谈到松下,会认为这是一家电视机企业,现在我们在美国的电视业务已经结束。但我们向特斯拉提供动力电池,并且一起在美国设厂生产动力电池,所以现在谈到松下,大家会说它是一家给特斯拉提供电池并生产电池的企业。”津贺一宏这样解释松下的变革。

  在历史的长河里,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永远保持巅峰状态。一个时代的王者很可能无法成为下个时代的领先者,但却可以在未来某个时代凭借技术积累而重回巅峰。日本企业在很多方面仍保持着高度的创新能力,复兴道路虽然曲折不易,但依然拥有实力。

  文/李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