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中国味

  • 来源:娱乐·品味周刊
  • 关键字:中国味,中餐厅,张爱玲,李鸿章
  • 发布时间:2018-09-05 10:51

  街角一隅,西洋小镇,三五好友开家小馆,他们所“沽之哉,沽之哉”的,则是地道的中国味儿。

  这是近期热播综艺《中餐厅2》中的场景。

  高挂着的喜庆但千篇一律的大红灯笼,招牌上似曾相识但又不尽如故的菜肴……在国外的中餐馆里,我们总能找到温暖的归属感,和随之而来的错愕和茫然。

  这是一个跨越重洋重山的故事。

  从辽阔的中国本土,到僻处一隅的Chinatown,源远流长的中餐跋涉千万里,最终进入了歪果仁的五色生活中。

  我们的中国味,已经变成全世界的酸甜苦辣了。

  中餐厅

  “小燕子”当店长,“五阿哥”是店小二,“聂隐娘”则在大街上招揽客人,还有“皇阿玛”友情帮厨,生生把饭馆经营出了御膳房的架势。

  他们在法国小镇科尔马,炊金爨玉,鼎凤烹龙,还发现了数不清的珍奇食材。被誉为真人版“徽派红烧肉”的店长赵薇,很快就凭着一道“麻油沙姜鸡”登上了热搜榜。因不自带食材被群嘲的苏有朋,也有拿手作品盐酥鸡。带着绝世俊颜出镜的王俊凯,则把各种“小鲜肉”做成了香喷喷的“小凯炒饭”和虾仁蒸蛋……

  赵店长也表示,做《中餐厅2》的目的是为了推广美味的中国食物,所以不会有任何懈怠。在他们的努力下,宫保鸡丁、红烧鱼、砂锅鱼头、西红柿炒蛋、回锅肉、菠萝咕噜肉、糖醋排骨等我们熟悉的地道中国美食,一一端到了法兰西民众的餐桌上。

  学者龚南华曾说过,中国人是以饮食男女通达大道,再细点分,甚至是以饮食通乎男女情欲、生活礼俗乃至于政治世界。这种对食物的无量痴情,在《中餐厅2》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在这条播洒中国味道的西天路上,《中餐厅2》只是继起者。

  散落于世界各地的中餐厅,早就将中国味儿带到了每一个角落。

  唐传奇

  张爱玲:在米国“灾区”想念中国味早听说想了解中餐的魔力,就得读一读张爱玲的雄文《谈吃与画饼充饥》。认真读完之后,我们不得不对孤悬海外的张爱玲同志产生了无限的怜悯之情——她在美国真是给饿惨了。

  我们看看她怎么说:“我们中国人享惯口福;除了本土,都是中国人的灾区,赤地千里。”就这样一个目空四海的中华老饕,生生在美帝饿了数十年——这种人生要多惨淡有多惨淡。当然,好在凡有井水处,都有说华文的人。人有了,自然就有中国风味的吃食。

  张爱玲在美国时,不免还得往唐人街跑一跑,找点故乡味解解乡愁。她住三藩市的时候,离唐人街很近,“有时候散散步就去买点发酸的老豆腐。”可惜的是那边买不到嫩豆腐。有一次她看到新鲜的苋菜,想买回去炒一炒,又嫌弃美国的蒜没蒜味。

  但那时在唐人街还能买到味道非常正宗的葱油饼,这对张爱玲来说是非常暖心的慰藉。回忆里“捧着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的场景不能重现了,但童年最爱的早餐——葱油饼还在,这“茹毛饮血”、“食”无味的国外,突然就有家的味道了。

  李鸿章:访了一次美就变“杂碎”了

  传说当年李鸿章访问美国时,也像曾外孙女张爱玲一样啥都吃不惯,他的私人厨师便弄了一锅剩菜杂烩,让李鸿章先屈就着吃吃。恰好这时有外国客人来访,李鸿章留他用饭,便以此招待。这位美国朋友吃得很舒心,向李鸿章询问菜名,李鸿章随口答道:“杂碎。”不久之后,这道菜就以“李鸿章杂碎(Chop Suey)”之名流布开来,竟成了当地中餐馆的标配菜。

  20世纪初的美国中餐馆基本家家有杂碎卖,梁启超也吃过,但一颗星都没给,还吐槽道:“烹饪殊劣,中国人无从就食者。”估计……张爱玲也听过这道菜,但她应该不会吃。毕竟是人家曾外祖父,居然被整成一道炒杂碎了,怎么都无法面对吧。

  左宗棠:酸酸甜甜的湘军大将

  历史的荒诞剧可不只上边这一出。清末的“同治中兴”大家知道吧,当时出了几位响当当的“中兴名臣”,里面有曾国藩,有被“杂碎”附体的李中堂,还有一位——左宗棠。

  1952年,美国海军上将亚瑟·罗斯福访台,台海军总司令梁序昭找来了名厨彭长贵烹饪。彭长贵将鸡肉斩块,先炸后炒,佐以特制酱料,制成一道新菜。众人大赞味美,问其名,因在座皆系将领,彭长贵便想到了自己那位率领湘军驰骋沙场的湖南老乡——左宗棠,于是随口答道:“左宗棠鸡。”

  彭长贵于上世纪70年代赴美,在曼哈顿开办了“彭园”餐厅。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多次到“彭园”用餐,而他最钟爱的一道菜,就是左宗棠鸡。后来美国广播公司特意制作了关于这道菜的特别节目,左宗棠鸡从此风靡美国,并由咸辣口味变成了酸甜味。据说,彭长贵尝到民间版的酸甜左宗棠鸡后整个人都懵了:“这还是湘菜吗?!”

  三国味

  日本:专治傲娇的中华料理

  正值八月,大暑的余温依然一波接一波,每到这时,岛国人民就会用意念接收一则消息:您的好友中华冷面君已上线。于是人们如孤独的五郎附身,开启不吃冷面不罢休的街头暴走模式。这道集炸酱面和凉面之大成、经由冰水降温降躁和清爽酸甜汁醒脑提味、被凉瓜番茄叉烧等各方菜码宠爱的中华冷面,让一向矜持的霓虹国民蠢蠢欲动,以奥特曼秒杀小怪兽的速度暴风吸入,内心风起云涌的情绪最终化作一句淡淡的“多谢款待”。

  如果说一部90后集体回忆的《中华小当家》不足以表达日本民众对中华料理的狂热,那么潜藏于大街小巷红红火火的中餐馆大概是让人服气的,再不济,把七季的《孤独的美食家》一路追下来,无数次引发弹幕狂欢的中华料理,使得中日友好终于不用再靠宇宙国思密达。

  深谙中国美食的精髓的同时,中华料理又根据日本人清淡的味蕾做了改良,所以倘若有机会尝尝日式中餐,切要保持一切随缘的佛系心态,默念三声爱意不可凭富士山不可私有,等回家后端一锅喧闹的重庆鸳鸯锅熏熏烟火气,任督二脉再度打通,回到人间的感觉真好。

  美国:快而不破的功夫熊猫

  要问大中华对美国人民的最强输出是什么,中餐以外的一切估计要靠边站。在美国,中餐馆的数量可是比肯爷爷麦叔叔汉堡国王的总和还多。想象没了中餐馆的日子,不仅每周必吃中餐外卖的傲娇谢耳朵将处于暴走边缘,一半以上的美国人都要寝食难安了。

  所以,美国人爱熊猫,更爱熊猫快餐厅。这家全球最大型的中餐连锁店,顶着中餐外壳把五洲四海走了个遍,唯独不敢突破正主中国市场的结界。融合美式快餐模式以及重构得面目全非的中餐,在大大咧咧的美国人心中就是天赐的美味。美国人民热爱酸甜带点辣的独特口味,同时也是一枚无肉不欢的肉食动物。但凡中餐馆遵循这些清规戒律,保证菜单中有陈皮鸡、宫保鸡丁、龙汁虾仁、炒饭这几道不出错的料理,便会被悄咪咪地划入每周必吃行列。

  每次看《老友记》《生活大爆炸》,好朋友们围坐一圈,啃着我们认知以外的中餐外卖一脸满足的憨样,总会有一种枉费我大天朝美味的恨铁不成钢之感,恨不得马上转台看国产婆婆狂煮三菜一汤。但是不管口味如何更易,我们吃着天南地北的中餐,享受着同一份热火朝天的喜悦。

  英国:苍蝇馆里的热辣江湖

  在《神探夏洛克》中,案件暂告一段落,福尔摩斯邀请华生共进中餐。推理时间到,这里的中餐究竟指什么?掐指一算,50%以上的概率是粤菜。溯究海外移民的历史渊源,英国到处是香港人、广东华侨聚居,这样的气势,将英国人民从鱼和薯条的水深火热之中解救了出来。寸土寸金的伦敦城,迷你中餐馆们只能操起外卖生意,一家家“新华”“四季”随意散落,仿佛游走于巷子里的朝圣之地,使得一向拒人千里的“伦敦黑”竟生出些许斑斓来。

  规规矩矩的英国人总爱在饭前吃点虾片,接着喝汤。遗憾的是,保守如他们从不轻易品尝粤菜中最精华的老火靓汤,日复一日的玉米鸡汤、蟹肉玉米汤捍卫着他们最后的倔强。作为主菜的鱼可不是活蹦乱跳咸里带骚的,冷藏过的鱼眼睛直勾勾地盯得你发毛,最后把白菜青椒豆芽换着搭配,一顿2~3英镑的粤菜快餐就完成了。这样看起来索然无味的搭配,必定满足不了中国吃货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但在饮食方面向来“臭名远扬”的英国,这也让他们窥见江湖的另一番模样了。

  食肆栉比

  Mr.Wong

  木质地板、竹制法式椅子、缓缓转动的电扇和有着浓郁民国风情的贴画……这家“黄先生”餐厅,将经典的老上海氛围带到了悉尼CBD。其主打新派粤菜,代表菜式是黄先生醉鸡和点心蒸盘。

  文兴酒家

  文兴酒家堪称伦敦中国城里的美味图腾。这里的蜜汁叉烧、豉油鸡、脆皮烧肉、红烧排骨,几乎可以满足你对粤菜的所有美好想象。当然,别忘了,这里还有全英国公认的“天下第一烧鸭”。

  Fook Yew

  Fook Yew是印尼雅加达最著名的中餐厅。入口处的招财猫萌到心里,落座之后,各种口味的上海生煎包会让你的舌尖获得最完美的体验。

  西游记

  西海东风

  从前的人,漂洋过海,到了当地就懵了:我们上邦君子,见了这九夷之地的吃食,还真下不去口。

  现在不一样了,国外到处都是名叫“熊猫”和“竹子”的中餐馆,看名字觉得自己到成都了,走进去一看:诶,有趣,这都是哪个地方的中餐呀?

  从开在纽约的第一家中餐馆开始,中餐从业者一直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身份中挣扎着。走正宗中餐路线的,靠的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古意和身份感,在N多年的欧风美雨里屹立不倒。但更多的中餐馆,则一直在学习用西方的逻辑讲中国故事。

  “正”也好,“变”也罢,他们的中国面孔上,都因此有了更丰盈的色彩。

  持坚守贵

  在“福禄寿”创始人江孙芸的世界里,中餐绝非粗劣无味的快捷果腹品。人间大欲,空中神理,都在其间;说它是这个五千年古国的碧血精魂,丝毫不为过。

  云林随园在前,盘中不可无味,美雨欧风在旁,厅间不能无色。从菜的味道到室内装饰再到侍者的服务态度,端端落落,各有其法。出身名门的江孙芸相信,有了法度,吃食才能超出自身,澄照灵台。

  守一意足,万有俱有,回视万古凡马来时路,一扫而空可以矣。江孙芸既然立了新flag,自然也要破除陈局。福禄寿有“三没有”:没有当时廉价中餐厅普遍用的红色金色,没有挂灯笼、雕龙头,更没有廉价的美国式中国菜。相应地,她换上简质典重的传统木座椅,墙上则挂了张大千、齐白石赠她的画,借名宗老笔,放一室新辉。

  1970年到1990年是福禄寿的黄金时代。当时到访的食客,只要睁着一双醒眼,很容易就会撞到从天上下凡来的神仙:比如每每“飞上九天歌一曲”的迈克尔·杰克逊和帕瓦罗蒂,还有只手变乾坤的基辛格——看来他也不是只喜欢吃左宗棠鸡嘛。

  乘风转舵

  这世界,有人持重,有人灵动。“正”的咱们介绍完了,接下来就看看“变”的:他们可是把古老的中餐整出了国际范儿。

  都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彼此长得像的小伙伴还是有的。在国内,大家都喜欢说ravioli是意大利版的饺子,身在美国的名厨廖家艾别出心裁把这两者的位置倒了过来。英文里与饺子意思最接近的一个单词是dumping,实际上dumping指的是一个实心的面团,但里头并没有馅料。廖家艾也是在尝到ravioli之后,才真正发现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共享密码。1958年,她的第一家餐厅开业,餐厅的主打美食是煎饺,英文名字呢,却叫“Chinese Ravioli(中国的意大利饺子)”。这名字一下子把意大利美食的忠粉们都吸引了过来,很快就在整个波士顿掀起了“煎饺热”。

  生在古都西安、长在“欲望都市”纽约的王梦迪,同样懂得借用现代媒介的光和热,让古老的陕西美食光大于西方。他知道这个新世界需要话题,诶,这有何难?在脸书上附身于各种热点,在谷歌上提高餐厅关键词的排名,让人家知道汉唐帝国的首都化身一缕香,飘到你这堕落之城来升华你们的乡村味蕾来了。好家伙,《福布斯》杂志、《纽约时报》、《华尔街时报》一个个闻风而至,争相报道这个只做西安千年传承的美味面点的小铺子——“西安名吃”。结果当然是:火了。

  美其名曰

  孔子曰:“名正则言顺。”一名之立,当初竟整得天壤间鬼神夜哭,太形而上了。而在当代,要不能取个好名字,妖魔鬼怪是不在乎了,但人就三过其门不搭理你了。比如说,在美国的中餐馆,要是店名太过于西化(又称“接地气”),人家就觉得你身上没有古老东方的洪荒之力。

  童鞋们,如何在异国他乡把自己整的很有异国风情呢?最重要的一件事,你要符合人家米国人对你老家的想象。

  热门的中餐馆里,一般都怎么称呼自己呢?像“Restaurant”、“China”和“Chinese”这样的词汇,当然是高频表演者了。除此之外,最常出现的词儿无疑是“Panda”(熊猫)和“龙”(Dragon)——中国的两大“生肖”。此外,专家提取的前100个中餐命名热词还包括:“Golden”(金色)、Inn(馆)、Asia(亚洲)、Rice(米)、East(东方)、Noodle(面条)、Bamboo(竹子)、Red(红)、Hot(热)、Dynasty(王朝)和Jade(玉)等。人家一看到招牌上写着这些词,一般就相信自己“到中国”了。

  当然,你要是太着迷于自己的血统,非要给餐厅取一个“杏花烟雨江南”或者“天下事,少年心”之类的中文名,你得记着,英文名别照直翻,得土一点。比如说,悉尼有家云南米线馆“金汤玉线”,中国人一看,会心一笑。但它的英文名,就没用上“Golden”和“Jade”了;很简单,就叫“Two Sticks”,翻译过来就是“棒棒”的意思——确实很棒棒哦。

  英国最著名的中餐厅之一——天外天,吸引了很多“人上人”,它的英文名同样言简意赅:Wing’s。这是借用了餐厅创始人Wing Shing Chu的姓,同时贴近“wings(翅膀)”之意,虽然听起来确实会飞得很高很高,不过还是没有中文名出彩。

  文/林彬 均婷 芷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