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端收益跌多涨少,怎么办

  8月中旬,理财市场收益率仍然延续此前的下跌趋势。互联网“宝宝”类(如余额宝、腾讯理财宝等)理财收益率为3.47,较前一周继续下降14BP(1BP=0.01%);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为4.66%,较前一周下降1BP。

  8月16日数据显示,全市场410只货币基金中,有160只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3%,更有11只在2%以下。

  资产端收益的持续下行,影响到资金端回报,投资者该何去何从?

  资产端收益下降的原因

  刘军(金融分析师)

  先弄清两个概念:资产端和资金端。资产端,即资金需求方,也就是融资方;资金端,即出借人一方,也就是投资赚利息收益的一方。

  如果个人和企业向银行贷款,个人和企业是资产端,银行是资金端,反之亦然。在投资领域,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如同把钱借给银行或相关机构,因此资产端收益的下降,直接影响到投资回报。

  7月初整个资产端的收益逐渐走低,3个月存单的收益在4%左右,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艰难维持在3%以上。7月末之后,资产端收益率继续快速下行,到了8月中旬,3个月存单的收益出现明显调整,已至2%~2.5%之间,而购买这些资产的新增货币基金收益率就只能保持在2%左右。

  细究资产端收益下降的主因,与货币供应量有直接关系。8月16日,央行开展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400亿元。这次操作是19个交易日后央行再次重启逆回购,进一步释放市场流动性。充足的流动性有助于缓解当前股市、汇市齐跌而造成的紧张情绪。

  突如其来的宽松,使得大量新增资金涌入货币市场,因此无论是货币基金还是互联网“宝宝”类投资产品的利率都在走低。

  2018年春节前后,“宝宝”类产品的明星品牌余额宝启动了限购政策,当时相关人员即回应资金量的迅速膨胀对于维持收益水准颇有影响,因此限购也是维护投资者利益的一种手段。

  分析新增资金的来源,大概可分三类:一是保险资金的流动性需求配置;二是银行的钱,尤其是部分地方银行在上半年信用事件频发后,感到缺少好的投资标的;三是财务公司以及保险的股票账户资金,因为上半年股市走弱,这部分资金暂时“囤积”在货币基金市场过渡,等牛市再重返股市。

  对下一阶段货币市场的判断,总体而言,收益率走低的趋势还未结束。

  货币基金高收益不再

  吴芳南(理财经理)

  受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货币基金收益显著下跌已经成为投资者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数据统计显示:8月16日,全市场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3.16%,而在8月初均值为3.51%附近,7月初这一数值为3.70%附近。最具市场代表性的天弘余额宝当日的7日年化收益为3.31%,年初该数值为4.4%。

  纵向比较,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区间已接近历史第三低水平。

  货币基金的壮大始于2013年货币流动性紧缩以及余额宝横空出世后。在此之前,它规模较小、发展也较慢,在各类投资标的中并不为投资者关注。

  历史上,货币基金大规模出现低于3%的7日年化收益率有过两次:一次是2008年政府4万亿元投资基建的时期,当时国家货币政策极为宽松,多数货币基金收益率在3%甚至2%以下;第二次则是2014~2016年债市走牛期间,其收益率中位数也降至3%甚至2%左右。对比参照,目前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水平处于历史上的中低位置。

  一般来说货币基金主要有两类投资方向,一类是银行存款,二是短期债券。这两个投资标的受基础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在资金面宽松和债市调整的双重叠加下,收益下行必然发生。

  2016年,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达到4%、5%,有些甚至冲上了6%、7%,投资者手中大量资金“搬家”,投向了这一领域。

  一般来说,投资者手中的投资资金分为低、高、中三种风险领域,货币基金属于低风险低收益。它收益率高起的阶段,甚至有投资者用其替代长期存款投资。目前,在下行通道明确的情况下,投资应该考虑如何再分配低风险低回报的稳定投资资金。

  “宝宝”类理财已经破四

  杨帆(理财顾问)

  “宝宝”类理财产品指的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类似腾讯理财宝、京东金库以及也平安银行的壹钱包这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多通过互联网进行操作,因此又被称为“互联网宝宝”。

  “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包括货币基金、债券、保险、股票、基金和外汇等。与货币基金相比,其优势在于更便捷的流动性;而与其他类投资相比,其优势则在于风险低、门槛低。

  目前,货币基金、债券市场、股市等都在下行或者调整期,“宝宝”类产品的收益降低也就顺理成章了。

  2018年1月“互联网宝宝”产品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4.33%,平均万份收益为1.16。2018年第二季度,“宝宝”类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4.06%。进入7月,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还维持在3.81%左右,平均万份收益为1.01,但比6月份的3.99%已经降低了0.18%。8月中旬,“宝宝”类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3.47%。

  “宝宝”类理财产品在2018年走出一条趋势明确的下降曲线,“破四”早已成为事实。根据8月9日公布的消息,2018年通货膨胀率为2.1%,月平均膨胀率为0.3%,那么到今年年底收益率低于4%的理财产品都没有什么赚头,“宝宝”类的实际收益基本为零。

  鉴于货币基金的监管趋严、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等多重原因,“宝宝”类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跌的基调已定,尽管继续下跌空间不大,但投资者还需做好收益继续萎缩的心理准备。

  收益一再下降,投资者是否就要搬空“宝宝”类投资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两种考虑方式:对于小资金而言,收益率降低对整体收益量影响不大,多动不如不动;而大资金的确可以调整资产配置比例,但需注意谨防一味追求高收益而承担过度风险,也要保留足够的资金比例应对日常流动性需求。

  资产端收益哪家上涨

  严莉莉(理财顾问)

  资产端收益下降已成明显趋势,那有没有哪种产品的收益在上涨呢?

  相关统计显示,从平均预期收益率来看,结构性存款的平均收益率为3.84%,处于上升通道。

  2018年银行理财新政落地后,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底保息,结构性存库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顿时凸显,仅仅半年时间就异军突起成为了低风险低收益领域的明星产品。由于它的投资方向不仅仅囿于货币基金和债券领域,因此受到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影响较小。

  尽管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在上涨,但其均值与货币基金和“宝宝”类理财相差不多,如果个体投资标的差额区间也较小,投资者不适于盲目将资金搬家。在选择结构性存款的种类时,投资者应该关注具体产品的投资方向,避开尚处于调整期的债市等标的。

  8月中旬人民币汇率依然震荡中下跌。8月15日最低跌至6.9350元,直逼7元;8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8946元,较8月10日下跌551个基点。

  许多投资者开始考虑介入汇市,希望通过购买外汇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美元作为2018年外汇市场上的“一枝独秀”,吸引力巨增。

  是否参与汇市,基于是否先弄明白了此次人民币贬值的大背景:美联储和中国央行采取了相反的货币政策。具体来说就是,美联储在加息缩表,央行则在降准。

  美国在提高银行之间借钱的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利息进入上升通道,结果就是市场上流动的美元变少,美元变“贵”了。缩表意味着同时缩小资产和负债的规模,就是抛售债券,回收现金,流通的美元则物以稀为贵。

  中国央行实行的政策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的比例,这奠定了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基调。美元和人民币的供应量此消彼长,当前的汇市格局也就顺理成章。

  目前美元强势,购置美元有一定的收益潜力。但对普通投资而言,外汇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具有较多不确定因素的投资市场,并不适合过度参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