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件男装 中国式新男装设计作品展有感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中国式,男装,设计,作品展
  • 发布时间:2011-01-13 14:57
  首届中国式新男装设计作品展在大牌男装气势恢弘的时装秀高潮中落幕。男装设计在新时代背景下,放到前所未有的高位。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穿出的中山装对于清朝长袍马褂不仅仅是外在形象彻底变革,而是民主对封建的决战,中山装成为辛亥革命的旗帜,也代表着中华服饰文化的觉醒。新男装展拉开了纪念百年中山装的序幕。

  服装变革与时代变迁相伴相随。1978年,邓小平等党中央领导同志率先穿西装,以此向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态度。中西服饰文化交流的冰河融化,中国男装大发展迎来历史机遇。2009年,在建国六十周年庆典上,胡锦涛主席重新身着中山装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风尘百年,中山装依旧魅力无限。全世界在惊叹胡锦涛主席的新风采。事隔三十年,胡锦涛主席穿中山装表明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弘扬中华文化的坚定态度。文化乃国之本,与经济发展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文化的后发力量日益显现,必须重新审视和发掘中华文化。当今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极具爆发力,成为发达国家激烈角逐的前沿领域,服饰时尚文化站在潮头。本届新男装设计展正是百年中山装的承前启后之举。物换星移,一百年过去,男装命题在北京重启。

  当我流连于新男装展,细细品味款款设计师作品时,思绪一下子回到旧时那留下深深印记的几件男装。骨子里男人和女人同样爱美,追求美。对于美,女人表现的直白外在,而男人则含蓄内敛,更不要说在个性压抑的年代,爱美之心只能隐藏在潜意识里。俗话说的好,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每个男人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男装情结。我的第一件男装是妈妈买的。我小时穿的衣服都是大姨买粗布裁剪手缝的。小学快毕业的那个春节,妈妈给我买了一件蓝色确卡上衣。那时物质匮乏,的确良刚问世,比棉布挺括硬朗,很稀罕。几个弟弟争着试穿,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真神气。那个春节是我最快活的。慈母手中线,妈妈让我第一次尝到“新男装”滋味,权且称作启蒙男装吧。文革时期,祖国山河一片红。红卫兵的绿军装红袖章打扮成了革命的象征。我父亲是老革命军人,他给了我一件半新的绿军装。我穿着照了一张像,挺威武,心里美美的,虚荣也罢,张扬也好,满足的是年轻男人阳刚之美。今天我才理解那含着老爸对儿子的一份深情。这是我第二件男装吧。改革开放后,时兴西装。在经济日报时,也许为做记者形象的需要,我慕名寻到上海南京西路284号的老字号培罗蒙总店,订制了一套浅米色纯毛面料西装。那套西装是纯手工制作,内衬用马尾鬃,十分考究,按现在的说法叫高级定制吧。当时花了一百多元,算很奢侈了。2010年参加上海时装周的报道,恰好遇到现任培罗蒙公司总经理金建华。他说培罗蒙品牌起于上世纪初的上海,渊源著名的红帮裁缝,当听我回忆二十几年前的购衣记,十分惊讶,居然记得南京西路牌号!犹如老友重逢,盛邀我再到店里订制一套西装。其实,不是我记性好,印证了服装在男人生活中的份量。培罗蒙西装是我的第三件男装。三件男装,一部建国以来服装发展的真实缩影。因办《服装时报》的缘故,我进入了服装圈,熟悉众多男装品牌成长的故事,看到中国男装发展的路径。经典与现代融合,男装设计浮遥在金字塔顶端,与数学里哥德巴赫猜想许多世纪难题一样,是古老而又现代的命题。古人讲衣食住行,衣放在第一有缘由。礼仪之邦,外在仪表说明你的文化修行,经济实力,国家盛衰看看百姓衣着就知道了。为中国男人设计新形象,有滋有味有难度,我们已经开始。

  2011年,又一个新的十年开端。十年,人生不过几个,很少很贵。我早已失了少年梦,也没有资格而立志,更不敢奢谈知天命,我只是一个喜欢登山的人,爱看重山迭峦中的云。不着意顶峰,只在乎过程。服装业界领导、企业家和设计师感慨中国式新男装设计是一座很难逾越的高峰,本届新男装展仅仅是一个开始。不是吗,百年中山装历史蹉跎,今天依然在起点。南宋诗坛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游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让人欣喜的是,首届中国式新男装设计展成功的征服了一座山峰。

  岁岁年年有不同。不少读者说,《时尚北京》杂志越来越好看。我想办杂志好比登山,一山放过一山拦,谁让你喜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