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韵人性感悟“空空”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熊文韵,人性,感悟,宋庄
  • 发布时间:2011-01-13 15:28
  从工笔人物画到现代日本画,从带动川藏线上的“流动彩虹”到制作有着三个触角的小玩偶,这些跳跃性的转变都让我对于采访熊文韵老师充满期待。借由宋庄艺术节的契机,我有幸来到熊文韵老师家中与她近距离接触,了解她与宋庄的故事……

  沿着宋庄宁静的道路,我们驱车前行。路过的一幢幢房屋里仿佛都蕴藏着永不完结的之于艺术的渴望。车子终停在了一片湖面旁,晚秋的阳光落在湖上,波光粼粼,熊文韵老师的家便在不远处。院落虽然不大,却十分写意。

  因并未见过熊文韵老师,依着她的艺术经历,感觉她应该是充满无限能量的。不过眼前这位身材娇小的艺术家,着实让我有点惊讶。但听到她洪亮的、掷地有声的谈话,这丝诧异便荡然无存了。

  熊文韵老师首先就解答了我对于她的那些跳跃性转变的疑惑。她告诉我她当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学的是工笔人物,后到北京中央美院和中国文化研究院进修了两年。之后从北京去到日本。在日本学习了几年的日本画,日本画比中国画更讲究制作上的技巧。再后来她在日本筑波大学学了三年设计。1996年她回到中国,并在中国美术馆办了第一次个展。之后,她的作品就倾向于抽象化。1998年她又在中国美术馆做了一次展览。这之后,她开始接触当代艺术。而这之前,她在日本学习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日本的学院派。“从1995年开始,我越来越觉得当时我所掌握的语言已不能充分表达我对于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我在95年到96年间用了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试验,也就是想找到能充分表达我内心感受的那种形式。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在去日本之前,基本上还属于那种对于钱没有什么概念的人。去日本之后,一下子面对那种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很不适应,可以说在日本学画的那几年,我基本上是处在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中,在这中间我差不多每一年都去西藏写生,因为我16岁的时候就已经在阿坝地区插过队,每次去西藏的时候就感觉又找回到了一点自我。”

  从1998年开始,熊文韵老师怀着对西藏的那份独特的情怀,在川藏线和青藏线做了三年“流动彩虹”计划。谈到最初的缘由,她说:“我在做前一批抽象作品之后,体会到一种极度空虚与失落感,觉得自己在找到一种形式并把它表达出来之后,就又什么都没有了。这时我又去了一趟西藏,那次去身边还带了一套把那批抽象的东西缩小了的作品,但我在贡嘎机场下飞机的时候,马上就感觉到这批东西和西藏的环境十分不符合,不相衬。于是我去文具店买了一些颜料,开始在自然中寻找可以表现的色彩,同时自己也有感觉的自然物体。”这就演变成后来将单色布块挂于汽车上,汽车在川藏线、青藏线上行驶形成流动的色彩,宛若彩虹。也触动了当地人和进藏人员对于美的追求,对人类破坏自然的关注。“这个计划开始是很个人的。后来才跟环境、人、砍伐树木、交通污染联系上。当时就想通过驾驶员和他们所运载的人的觉悟促进这个地区,这种动态的东西,会让他们突然有对自然美的向往,或是心理有一种不愿让她改变的想法。”

  而谈到从“流动彩虹”到“空空”的转变,透露出熊文韵老师对于现实的一种无奈。“因为当年我在国外生活,很理想主义。回来觉得很多人支持‘流动彩虹’计划,当时就决定找一千辆车来做。但最后找赞助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烦,我们需要资金能让活动得以实施。那段时间,我往返于日本和中国,在日本逛街购物成了我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一次偶然中,我买了几个时髦的小戒指,爱不释手,戴着给朋友们看,结果被一抢而光。没办法,我就试着去买些珠子鱼线自己穿戒指。很快,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有创造力,编戒指的过程让人废寝忘食,一发不可收拾。当我全神贯注地编戒指时,现实中所要面对的困难统统都被这穿珠引线的简单动作消解掉。在我编的戒指中,一个有四个小触角的戒指触动了我,触角感觉很有生命感,有点像肢体、有点像昆虫、又有点像草,说不清楚。直觉让我决定跟踪这个小精灵,并帮助它完成下一步骤。之后我对这个戒指的造型稍作改动,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有着三个触角造型的小玩偶,它成为‘流动彩虹’吉祥物,陪伴我继续‘流动彩虹’的路程。”这有着三个触角的小玩偶便是“空空”的最初状态。

  提到“空空”,就不能不谈到宋庄。在第六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现场,可爱的五个“空空”形象煞是吸引观众眼球。熊文韵老师在宋庄的生活让“空空”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2003年,熊文韵老师在798创办了空空工作室,开始在那里进行“空空”的设计制作。2006年,她开始画曼陀罗形式的“空空”。但随着798越来越热闹,她开始觉得不安。“我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被分割,朋友来的很多,要应酬。那个地方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房租越来越贵……”2008年,在著名现代艺术批评家栗宪庭老师的推荐下,熊文韵老师搬来宋庄。“我一直想有自己的院子,很幸运能来到宋庄。本来还留着城里的房子,可一旦住在这里,就越来越不想回城里。于是便把工作室的东西全部搬过来。这边生活很健康。我的生活节奏和心境都发生了变化。离城市远了,少了许多与人交往聚会的机会。我有足够的时间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变化。”

  这次艺术节的主题是“跨界”,而对于熊文韵老师来说,早已引领了“跨界”的潮流。“流动彩虹”从最初的个人创作到后来形成的环保活动已经体现了艺术的强大力量。“现代物质文明对环境,对人的传统价值观念的破坏非常大。西藏地区的环境被破坏得很严重。作为一个画家,我不能去解决,但我可以通过这个计划唤起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

  熊文韵老师的社会责任感更体现于她去年参加嫣然天使基金——挽救唇腭裂儿童活动。当时的她不顾自己身体不适,随李亚鹏带领的医疗队去阿里救治当地的唇腭裂儿童。在医院里,孩子们接受手术前后都很难受,熊文韵老师就在病房里与他们聊天,教他们画画,分散他们对于疼痛的注意力。最后,她把孩子们的画制作成一幅大图,李亚鹏将这幅图带到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上进行展示,令在场的嘉宾都感受到了唇腭裂儿童的痛苦与心声。

  与熊文韵老师聊天,让我深深被她对于艺术的热情所感染,创作过程的愉悦令她快乐、满足。“空空”的不同阶段,也是她不断对人本性的感悟。“空空”也许是她,也许是你,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