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是幼儿不可或缺的探究对象。幼儿科学活动强调“让材料说话,让环境和材料引领幼儿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产生相互作用。本文从投放材料的选择和来源、层次性、有效性等几方面进行阐述,解决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促进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科学教育活动;操作材料;教育目标;幼儿园
《纲要》中也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材料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幼儿探究,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显而易见,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有层次的,生活化的,感兴趣的的材料,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获得有价值的经验。下面我们就这几方面来阐述。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
科学就在幼儿的身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选择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只有生活化的内容才是幼儿最容易理解的、最想探索的。活动安排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事物与现象。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产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碰到过的、感知过的、触摸过的材料,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对科学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只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二、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分层投放材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障
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年龄的幼儿其发展水平不同,就是同一年龄的幼儿来讲也因其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因此材料的投放不能一样,应通过观察、评估每一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他们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幼儿,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然后根据幼儿能力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同一个活动中的材料要根据各组幼儿的实际情况,从目标要求逐步提高、操作难易程度逐步加大,将操作材料分为几个小层次,并制定出投放材料的时机和步骤,能力较弱的幼儿从最低层次的材料开始操作,能力稍高一些的幼儿可以把材料的目标要求、难易程度提高一个层次,能力强的幼儿可直接操作最高层次的材料。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提倡教师将材料分层次投放。分层次投放的意义在于根据幼儿探索问题的进展情况和不同水平的幼儿之间分批分层地及时增加材料,以使材料能真正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如在“让蛋宝宝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教师第一次直接呈现“蛋沉入水底”的现象;第二次让幼儿观察并猜测什么东西加进水中才能使蛋浮起来,出示盐、糖、沙子及其他辅助操作材料——杯子、水、鹌鹑蛋、勺子、筷子;第三次教师只出示盐一种材料,让幼儿探索到底加多少盐才能让蛋从水底浮起来。这样分层次呈现材料的方式,能引导幼儿层层深入地探究,获取有益经验。这样既满足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满足了幼儿特殊发展的需要,让缺乏自信的幼儿看到成功,让已成功的幼儿不断看到新的方向。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成功的愿望。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分层投放材料可以引发幼儿不断进行探究,引导幼儿人逐渐发现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幼儿调整自己的认知,建构新的经验,还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对事物的探究能力,最终促进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三、选择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材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
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及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且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化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不仅是激发幼儿活动主动性的关键,也是促进教育目标有效实施的关键。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要遵循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原则,重视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获取经验的过程,注意围绕主题内容与目标,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物质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适宜地投放材料和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充分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充分发挥材料在科学活动中的价值。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已经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操作探索,而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满足好奇型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是需要材料的。教师应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可变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激发幼儿兴趣的适宜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多种经验,使教育目标、幼儿的发展更有效的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洪、洪雪飞 ,《用对材料 , 实现目标》,《幼教全刊》2001,01.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解读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组织编写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9.
[3] 刘景云 ,“小班益智区材料投放策略初探”课题结题报告 .
[4] 佚名 , 托班幼儿美术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策略研究 .
[5] 北京学前教育网 , 浅谈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材料的设计 .
杨根芳 浦江县潘宅中心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