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民情还需择善固执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澳门,把脉,民情,择善固执
  • 发布时间:2011-01-20 13:13
  社会文化司张裕司长於施政答辩时一声感慨:“居民不反对建设(社会服务设施),但建在自己身边就反对。”一语石破天惊,道出了特区政府施政团队的施政触礁,也道出施政规划时官民之间的沟通环节严重不足。

  回看澳门开始推行美沙酮戒毒治疗服务至今已有五载,设於现址嘉思栏后马路的美沙酮注射中心,先后为200余名有需要人士提供过有关服务,至今附近居民並未因该中心发生过不愉快事件,也从未出现过持反对声音的社会舆论。

  再回想由於年前筷子基、台山区居民的反对,使有关美沙酮注射中心现址搬迁一事一拖再拖,至上月初当局终於拍案将在黑沙环卫生中心内设置试点时,立即招来该区居民的强烈反抗,甚至发展至群体遊行事件,事情发展突破了当局善意的初衷。

  亦难怪关翠杏等多位议员在立法会上感叹:这个社会是怎么了?不仅立法会上倒声一片;大众主流媒体的报道也无一不立场鲜明地站在当局一方,纷纷声讨该区部分居民的狭隘利己之心。作为公众喉舌利器的媒体,除了要永远站在公正道义一边,更要不偏不倚,深入思考:美沙酮试点一再遭拒,争拗为何呢?无非一部分居民谈毒色变,他们並不知美沙酮为何物,就将之与毒品、“瘾君子”、毒贩联想在一起,当然群体事件中确实有一些居民是担心子女就读在试点对面学校会受影响,但不排除更多居民反对的动机是怕“美沙酮效应”会削弱或影响其楼宇资产的升值能力。

  当局在公佈黑沙环卫生中心为试点之前,是否应该预见到可能会遭到居民的不理解或者反对的可能性呢?除非该官员失忆或是不懂体恤民情。针对过去在同一问题上的施政触礁,官员是否应积极思考寻求解決办法,特别是在民生问题有争拗时,更应以整体社会利益为依归,及早梳理源头,解除居民不必要的疑虑,以期得到居民的理解支持。

  事实上,美沙酮並非毒品,而是戒毒治疗和減少毒品犯罪的有力武器。美沙酮戒毒治疗服务在发达国家和香港已是成功之经验,在澳门亦非新鲜事物,美沙酮注射中心在澳门成功运作已达五年之久,为一批吸毒者提供了重生的机会,挽回了不少濒临溃散的家庭,更消除了不少涉毒品案件,对稳定社会治安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香港遍佈各区的美沙酮注射中心达21间,大部分使用者可在其1.5公里范围内获得服务,台湾亦有超过90间,内地更有达700多间美沙酮注射中心。可见美沙酮服务是一桩更加人性化的減少犯罪、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

  澳门作为一个国际化旅遊城市,每年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旅客达数千万人,谁能保证那些入境的旅客一定没有“瘾君子”,近年涉及入境者携带毒品罪案屡有发生,其中不少为仅仅携带少量毒品自用者。倘若当局能够跳出一个短视的框框,在全澳各遊人聚集地、关闸、码头附近设置更多的美沙酮注射中心,方便有需要的遊客及澳门市民,不管是戒毒者,还是代用解毒瘾者,均可自愿享有该服务。当然在收费上,可以有所甄别:本澳居民象征性收费一元,外地人士收费十元至五十元。这样一种稳定社会与人为善的政府行为,不仅帮助了有需要的人士,还间接地減少了入境者携带毒品罪案,減少了吸毒人士入境后对本澳毒品贩毒市场的依赖,直接打击本澳各夜生活场所的毒贩收益,改善及提高澳门作为国际旅遊城市的健康形象。假如,这些道理能通过各种渠道让大多数居民从心里明白,我们相信,多数善良的澳门居民是会理解政府的施政善举的。

  倘若当局真正下決心在本澳多处设置美沙酮注射中心,让广大居民在“你有我有、你冇我冇”的公平认可下接受,嘈杂之声也必会逐渐收敛以至消失。但必须警惕的是,一批与本澳贩毒市场有千丝万屡关係的既得利益者,可能会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站出来说“不行!”,或者以“公帑何以滥用”之言来反对设立众多的服务中心。但“取之社会,用之社会”这一百年颠覆不破的道理,对每年仅博彩收益就过千亿,还未计酒店及旅遊相关行业收益的澳门特区来说,更应将之视为社会精神文明之体现。

  须知,作为一个社会公共行为,要得到所有声音的附和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政府施政是以整体社会利益为依归,就应该避免被个别群体舆论牵着鼻子走,否则又何谈“与时俱进”呢?冀当局在把握民脈之余,还需择善固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