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基金“行路难”

  三年来,基金业一直在为首批四只QDII基金“还债”

  接近于2011年元旦之际,投资于海外证券市场的国内第28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 信诚金砖四国成立,首募规模3.99亿元。这是信诚基金公司上下经过整整一个月在全国各地奔走,才取得的销售成果。

  与三年多前的盛况相比,现在的QDII基金首募规模仅及当时的约1.33%。首批四只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华夏全球精选、嘉实海外中国股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于2007年成立之际,首募规模都在300亿份左右。

  困难不止于募集阶段,在新QDII基金成立后,如何保持原有规模挑战更巨。2010年6月10日,国投瑞银新兴市场成立,首募规模4.43亿份,仅及40亿份募集目标的约十分之一。7月1日,该基金开放申购、赎回。至9月30日,规模急剧萎缩至0.67亿份,缩水约85%,直逼基金清盘的“生死线”。

  近三年来,基金业一直在为首批四只QDII基金“还债”,这是QDII基金“行路难”的主要原因。不过,正所谓祸福相倚,投资者的机会也正在冉冉升起。

  数增量减

  QDII基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每只QDII的规模却持续在谷底徘徊。在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发布“2010公募基金十大焦点中”,QDII基金的这个特征被列为第四。

  在2009年沉寂了一年之后,QDII基金2010年再度起航,新成立的QDII数量达到了18只,另有2只仍在认购期。虽然数量可观,但首发募集资金总规模仅略超100亿元,不及2007年发行的单只QDII规模。

  数增量减的背后,是投资者对海外市场投资逐渐回归理性。2007年第一批出海的四只QDII基金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后,如今大都仍处于面值以下,近三年多来的合计亏损额高达341亿元,给投资者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

  QDII基金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是基金业在股市处于周期性高点时竭泽而渔所带来的必然恶果。由于证券市场具有典型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当股市处于周期性的高点时,普通投资者在巨大的赢利效应下,入市热情高涨。此时,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如果不能做好自我约束,给投资者正确的引导,反而乘机在高位向投资者大量募集资金,这种严重伤害投资者利益的结局就很难避免。

  多路突围

  在市场至今普遍对QDII仍心有余悸的背景下,各基金公司在2010年展开绝地突围,多元化、差异化的策略成为一种现实选择。

  2010年4月29日,在经过两年半的准备之后,国泰基金成立了纳斯达克100。这是国内首只QDII指数基金。9月30日,嘉实基金成立了旗下第二只QDII基金产品—— 嘉实恒生中国企业,这也是一只QDII指数基金。

  汇添富基金(香港)公司总经理高潮生撰文说:“在海外成熟市场,稳定战胜指数为一艰难之举。即便能够如愿以偿,超越幅度也会非常有限。因其就整体而言,指数约束型和指数偏重型基金占据了绝大多数,连指数参考型基金也数目有限。”因此,海外基金多以指数偏重型与指数参考型为主。

  除指数型QDII基金外,QDII债券基金也已引进到国内。2010年10月20日,富国全球债券基金成立,成为国内首只QDII债券基金。

  正在发行中的诺安全球黄金基金则是国内首只QDII商品基金。诺安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黄金业务负责人宋青对本刊记者表示,诺安全球黄金基金不是投资于海外证券市场,而是投资于境外有实物支持的黄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为国内稳健型的黄金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选择。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时间将是医治QDII基金伤痕的良药。QDII基金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解决国内居民投资渠道狭窄的问题。随着QDII基金种类的不断增多,在将来首批四只QDII基金重回1元面值之上后,QDII基金的财富效应将会重新得到显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