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来源:时代教育
  •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综合素养
  • 发布时间:2023-06-28 10:21

  黄宁

  信宜市白石中心小学 广东省茂名市 525344

  摘要:语文课外活动,笔者认为是指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内容。语文课堂教学空间不足之下,我们的语文老师要适时地拓展语文课外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有效巩固,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综合素养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它能加快学生听说速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开阔同学们的眼界,增长同学们的见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特长、张扬个性;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思想上受到教育。这是小学语文由过去单纯的“双基”教学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语文课外活动,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笔者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认识到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是极为重要的,而且可以说是缺之不可的。近几年来,笔者十分注重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实践,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显示了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开展这项活动需要做许许多多的细致工作,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教师要清楚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遵循基本原则

  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巩固语文课堂教学成果,让学生有比较多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有限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难以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然而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种渠道接受各种新的信息。这都是学生在课堂之外所获取的知识,涉及自然、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既有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又能为语言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一定要寓教于乐、动之以情,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同时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必须要遵循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并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评比。教师不是事事包办代替,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创造能力,但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自始至终给予关心和辅导,主动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当好参谋。

  二、组织开展各种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结合这教材的内容,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祖国疆土辽阔,山河壮丽,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感。紧扣教材的内容,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图片,带学生们进行一次“漫游祖国”的象征性的文化旅行,领略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风光。有的图片可以装订成册,配上简洁的语言文字说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讲解、展示。例如,景色瑰丽的台湾日月潭,壮观的西安大雁塔,美丽的小兴安岭,雄伟的天安门,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烟雨蒙蒙的杭州西湖,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都展示了祖国之美,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课内外紧密结合,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年龄结构特征和知识水平,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学生重点指导阅读课文课外阅读的配套教材,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进行补充,中、高年级尽量选择与教材有关读物,让学生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增长知识。

  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要采取多种读书形式,例如让学生每天都交流分享读书心得,检查阅读的效果。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量体裁衣,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例如书法小组、朗诵小组、写作小组、课本剧表演等。

  作者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本人之见,觉得“四会三赛二报”是语文课外活动的最好形式。“四会”分别是指读书会、朗读会、故事会、演讲会;“三赛”指的分别是语文知识竞赛、普通话竞赛、定时作文竞赛;“二报”就是指办黑板报、编手抄报。

  四、指导实践操作,全面提高素质,形成技能技巧

  知识是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掌握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拓展。要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必须反复实践,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技能技巧形成的广阔天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观察、思维、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说,然后录下自己的话,准备作汇报交流。对于看图、说话和录音方面(可在家长指导下进行)的每一个程序都一丝不苟,录音搞好了,教师就可以利用语文课外活动的时间,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听、说、读、写、评等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编写手抄报,是一种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学生既要当好编辑,又要设计、排版、抄写、插图等,这就是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学素质和美学素质,又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精神意志,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为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抓好课堂教学活动,又要抓好语文课外活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要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需要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拓展。为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能起到其正面的推动作用。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思想。必须对学生加以引导,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教育继续发展需要,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实际需要。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其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中,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必须要因地制宜,必须千方百计挖掘各种教学资源,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班级实际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探索出一条适合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路子,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全面提升,语文教学将焕发新的风采。

  参考文献:

  [1]陈 锋 开展课外活动,积淀语文素养 《考试周刊》2013年

  [2]刘秀峰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周刊》2016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