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革命文化主题教学实践探究

  • 来源:时代教育
  • 关键字: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实践
  • 发布时间:2023-06-28 10:22

  李昌凤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章源中英文实验小学 341300

  摘要:革命文化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四大主题之一。明确革命文化主题各学段的素养目标和育人导向,根据课本出现的革命文化有关的文本与思政课程、地方红色文化课程及学校革命主题活动相融合,开展有内在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情景式和探究式等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能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品味,自觉传承、弘扬革命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实践;

  前言

  小学语文革命文化主题中不仅有各种体裁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有相关的阅读链接、整本书的阅读以及相关的综合性活动。从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来看,小学阶段的革命文化主题是落实“立德树人”,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利用这个重要载体,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广大教师共同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开发利用资源,拉近文本距离

  国家教材委专家余文森认为:“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和精神意义,是教学从知识导向走向素养导向的基本前提。”革命文化主题课文贯穿整个小学语文课程,而统编教材的语文课程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师要把握这些课文渗透革命文化精神的重点,在课堂上兼顾人文性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革命文化,领悟革命精神。大部分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由于与现在小学生的和平生活有着很大的区别。小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知之甚少,对于斗争的艰难,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需要建立革命文化资源库,搜集相关的视频、背景资料等,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借助视频、链接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强化教学引导,融入革命传承

  在小学革命文化教育中,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是革命文化教育覆盖面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课内精读,课外阅读革命文化书籍,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每学期根据各个年段孩子的特点,设计低、中、高年段的“四个一”研学路线活动:至少读一本红色书籍;至少看一部爱国影视剧;实地参观或通过互联网参观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一次革命文化主题活动。

  如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和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分别是讲毛泽东和雷锋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们都会适当讲述一下这两个人物的故事。但是课堂的授课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适时推荐关于这两个人物的书籍,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革命人物的了解。《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特别有意义的电影,孩子们可以通过观看一个升国旗的故事了解到我国建国初期的艰辛和人们为了祖国而付出的奉献。县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王尔琢烈士墓,邓子恢故居等都是特别好的革命教育基地,让学生去走走,听听革命故事,看看革命历史文物,感受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年代有点久远。现在的孩子生活安定幸福,对于以前艰难动荡的生活,比较难体会。党的历史也比较厚重,直接让孩子去学习党史,孩子大多不感兴趣。但是革命故事,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从低年段开始,引导孩子通过多种方式,慢慢熟悉革命历史人物的故事,到了高年级,就能慢慢过渡到党史的学习中去。党的历史对于小学高年段来说,其实也是比较难记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直观感受到党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样学生更能亲近党的历史。

  三、立足实践活动,加强学科融合

  1.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契机,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革命文化教育氛围,能让学生在耳闻目染中,了解革命事件,认识革命人物,感受革命精神。比如:在班级中张贴关于革命故事的海报,楼道设计红色走廊,周围都是革命故事与人物图片,有利于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革命教育。

  2.丰富课外活动形式。开展多彩的与革命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能让孩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将革命文化与自身生活、学习结合起来,更好感受革命先辈遗留下的爱国爱民、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等革命精神。例如;带领学生前往红色旅游区和革命根据地参观博物馆,在实地参观中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拉近革命先辈与自己的距离,近距离接触红色革命文化,从中受到革命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此外,开展唱红歌、讲红色故事、诵红色诗词、写红色征文等形式各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积极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革命文化的信心,让学生活动中体验革命文化,自觉成为革命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

  3.倡导自主学习模式。将课本出现的革命文化有关的文本与思政课程、地方红色文化课程及学校革命主题活动相融合,开展有内在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能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品味,自觉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关于革命文化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时。,教师结合学生事迹设置“开展阅读分享会”、“制作小诗集”,“书写心愿”三个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读懂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收集阅读更多的关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民族独立,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文章;分小组收集诵读有关诗词,分类制作小诗集;结合自身实际和当前中国及国际形势,畅谈、书写自己的心愿。这样让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革命文化的学习,需要教师以教材为立足点,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学情,在灵活多样的革命文化主题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入领悟和传承革命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落实小学语文革命文化主题“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参考文献:

  [1]种飞飞.小学语文之革命精神的弘扬方法探究[J].读与写:上旬,2020(03):1.

  [2]李海英.红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2):52.

  [3]王付胜.小学“红色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菏泽市东明县第三实验小学为例 [J] 现代教育,2018.5,27-2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