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 来源:时代教育
  •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23-06-28 10:23

  罗倩1 陈滔2

  1.湖北省大冶市罗桥街道办事处桃花小学 湖北省大冶市 435106

  2.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 湖北省黄石市 435000

  摘要:面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重新审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努力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实施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高耗低效”等现象,制约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文章以此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依据教学反思的结果,从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环节进行完善,旨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前言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凸显了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价值等。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紧紧围绕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要求,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层面的价值,最终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1.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会更强,他们有更多的空间去表达自我和互相交流,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使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可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拘谨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放松,学习效率可以得到提升。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格。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和思想素质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培养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先贤的优良品质影响学生,让学生认识到道德和人格相比于利益更加重要。最后,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动爱玩的特征比较明显,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模式则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使他们具有足够的表达空间。这样学生可以将全部的精力投入课堂之中,他们的专注力会更强,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也会得以激发。

  2.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1转变教育理念

  一方面,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为本。语文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理解等能力,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教书”观念中解放出来,以“育人”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同时,在育人理念下,教师还应尊重小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形成的知识差异性、能力差异性,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另一方面,从以师为本到以生为本。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要重新审视教师、学生的角色,明确有效的学习不是被动学习,而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使其以知识探究者的身份,在探究的过程中高效地达成知识、能力、思维等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从以往“传道受业”的角色中解脱出来,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起点、潜在状态,科学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引导和启发,真正实现语文知识的高效学习[1]。

  2.2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首先,指向学段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语文“新课标”契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要求。通常,学段不同,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而且各个学段相互联系,在螺旋上升中实现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例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第一个学段是写话,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二个学段是习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第三个学段是进行简单的纪实、想象作文。这三个阶段中,由于每一个阶段语文教学目标不同,教师必须要结合每一个阶段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依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认知规律,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应立足于小学生的个体特点,选择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旨在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灵活使用教材。面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对教材结构、单元主题、单元导语、课文内容进行深人的分析,充分挖掘其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价值。同时,还应指向学科素养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创新、大胆取舍、整合转化等,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3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实,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愉快、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堂环境在学习中的助推价值,使得学生在课堂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一方面,转变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课堂氛围的关键,唯有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师生沟通,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并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影响下,真正爱上语文课。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了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达到一定的水平,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真实情感需求,灵活借助多种教学手段,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以高涨的热情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2]。

  2.4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第一,融人信息技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融入多媒体技术、微课等,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就融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借助图片、视频、flash等,将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带领学生进人特定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开展课堂学习。再比如,在《学弈》教学中,针对文章中的重难点,教师借助微课的形式,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将其上传到班级共享平台上,引导学生在观看中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第二,自主、合作探究。日常教学中,必须要结合文体类型、教学内容等,设计出与学生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学习任务。然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内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在分享和探究的过程中,拓展学习的深度,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完善。例如,在《中华传统节日》教学中,教师就实施了合作学习模式。首先,教师按照小组学习模式的内涵,将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周围的人进行调查,或者到图书馆、利用网络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有关传统节日的传说。最后,学习小组利用情景剧、诗歌朗诵、多媒体等方式,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满足学生的主动学习愿望。

  第三,创设情境。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最终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坐井观天》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小鸟为什么要让青蛙从井里出来看一看呢?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了吗?”借助这一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结束语

  语文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层面的教学中,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基于此,教师必须要重新审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明确制约学生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探究,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改进,努力构建一个与新课改、核心素养要求相契合的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秦舒娟.核心素养助力小学语文创新课堂[J].文理导航(下旬),2022(11):46-48.

  [2]张瑛.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学周刊,2022(10):115-11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