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科学,创设情境,教学方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19 11:20
俞苏云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和目标,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就拿小学科学教学来讲,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从小了解基础的科学常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如果老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很好地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设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7-019-01
近几年,情境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因为它具有生动形象、参与率高、内容丰富多彩、贴合实际生活等特点,这是其他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不断为学生丰富教学资源,将小学科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与其它学科一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好科学,不但能为将来的生物、物理等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对科学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加。但是,从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在学校层面上,科学教育虽为基本课程,但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中,它并非必修科目,因而学校对它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对它的投资也相对较少,导致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此课程的不重视。而且当前部分学校科学仪器的更新跟不上教材的更新,导致仪器和教学不能同步,这就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活动。
在教师层面,教师的专业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由于没有独立的科学教育专业,绝大多数的小学科学老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研究,加之科学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的领域较广,教师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导致教学质量、效果自然不佳。与此同时,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活动等方面具有灵活性,但许多教师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的研究。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生活是一切科学的源泉和根基,许多科学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科学课中,把生活与科学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与科学学科的关系更加紧密,又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目的与意义,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创设生活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在“磁石能吸引什么”这一节中,可以先向同学演示了用铁球粘在纸上的实验,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再给同学们解答谜题:并不是纸把小钢球的吸住了,而是磁铁对着小钢球的吸力。教师在做了一个小小的试验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磁性物质,你在哪里看到了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之后再继续说道:“人生的磁石果然到处都有!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磁石吗?” 随后,同学们出示不同形状的磁铁。接着,可以让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那么多形状的磁石,到底对什么有吸引力?” 为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可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试验材料,如铁钉、回形针、啤酒瓶盖等。之后将材料分发到各个小组,让他们记录下哪些物件会受到磁石的吸引。通过把各种不同的生活用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同学对日常事物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并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二)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著名的教育家列斯加夫特曾说:“我们要运用游戏,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本领。”学生天性好玩,再加上小学生们平时都是很活跃的,所以根本就不会拒绝做游戏。通过营造游戏环境,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知识建构。
比如,在《动物分类》的课程中,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分类”的游戏。首先,按顺序出示了动物卡片,并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让学生描述这些动物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其次,再指导同学将动物的卡片编号,如:蝴蝶卡片上的1、蚂蚁卡片上的2、狗狗卡片上的3 等等。接下来,再把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发给了同学,让同学们根据图片上的提示,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最后,可以让同学们给出自己分类的基础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游戏。这样,学生就能完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动画情境,辅助学生理解
从学科性质上讲,它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较为广泛,设置了自然现象、生活常识等多个领域,对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在具象向抽象的转变阶段,对许多现象、事物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声音、图片和文本相结合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科学。
比如:《冰融化了》这一课讲述的是液体和固体的关系,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冰的融化,可以先播放了一段“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短片,并提出了“在什么情况下,厚厚的积雪会融化成水?”透过动画片,不但能让同学们体会到美丽的景色,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能让他们了解到,融雪要吸收热量。其次,再指导同学们去验证这个假设:当冰块融化时,温度是如何改变的?会不会对环境的气温产生影响?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贵州一场大雪灾的视频,并问: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冰雪快速消融?”透过动画影片,让学生贴近真实的生活场景,不但能让他们主动去研究问题,而且能让他们明白加速融化需要大量热量的相关知识。
结束语:
总之,将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小学科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因此,相关教师需要创新形式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并掌握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推动他们全面的科学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褚翠萍.新课改模式下的小学科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 (教育前沿),2021(01):49-50.
[2]徐群芝.依托情境教学,提升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时代,2019(2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