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梵宫的建筑故事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7-14 18:00
“希望借鉴欧洲建筑对空间感的塑造,打造一个融宗教、艺术于一身的世界级圣殿,让每个进去的人都有一种崇敬感”
“我看梵宫是伟大、伟大、真伟大。闻所未闻,见所未见!”2009年春节期间,台湾宗教领袖星云法师来到位于无锡太湖之滨的灵山为游客祈福,参观总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的梵宫时,对随行的弟子感叹。
2009年3月28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在梵宫举行,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和世界近50个国家的高僧、学者汇聚于此。这场佛教盛典让世界见识了灵山梵宫。
“灵山梵宫最初的设计理念是‘融合佛法与艺术的殿堂’。” 灵山梵宫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上海HKG group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嵘,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这座众人瞩目的宗教建筑是如何诞生的?
突破传统寺庙建筑形制
灵山梵宫的建造源于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
2005年,无锡被选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举办城市,坐落于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被认为具备了举办论坛的条件。以四家国有企业为主要股东的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建设论坛会场的任务。
“当时我们希望建成的会场不仅具有开会功能,同时也能成为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的场所。”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办主任、总经理助理华晓宁告诉本刊。在此之前,灵山胜境的一期灵山大佛和二期九龙灌浴也是由他们筹建的。
为此,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吴国平和他的同事们2006年去杭州观摩了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对会场所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但对于整个建筑要做成什么形式,仍然没有很具体的概念。”华晓宁说。
转机出现在吴国平的一次出国考察之后。他参观了欧洲的许多教堂,如圣保罗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发现西方的教堂往往高达几十米,高大的空间能凸显宗教的神圣感,让人产生敬畏之心,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寺庙建筑,高度则因受到木结构的限制而显得相对狭小。
“我们要建造的这个建筑是不是可以有所突破?”这是吴国平欧洲考察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灵山梵宫的主要设计人之一陆嵘看来,灵山实业公司对建筑设计上的总体要求是,“希望借鉴欧洲建筑对空间感的塑造,打造一个融宗教、艺术于一身的世界级圣殿,让每个进去的人都有一种崇敬感。”
“建设之初,我们请了国内最顶尖的几家设计单位做了几十种方案,其中天津大学做了5个,华东建筑设计院做了17个。”华晓宁对此记忆犹新。最后,经过讨论和筛选,留下5个比较优秀的方案。
建设方将“五选一”的最终选择权交给了灵山的游客。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五种方案分别被做成效果图摆放在灵山景区内的显眼位置。到灵山游览的游客会收到一份调查问卷,选出他心目中的最佳设计方案。调查进行了三天,收回700多份问卷,近70%的游客选择了其中唯一一个较为古典的方案,这就是今天的以五座华塔(华塔,大多为砖塔,单层。之所以名为华塔,缘于其比例巨大且丰满的塔顶就像一层层的荷花花瓣,称为花塔,也称华塔---记者注)为基本造型的梵宫。
“这一选择结果和佛教专家们的偏爱不谋而合。”华晓宁说,“它的确能最直观地反映佛教文化的主题。”
2006年9月,灵山梵宫正式破土动工,两年后基本建成。“总投资是6个多亿,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企业的自筹资金和银行融资。”华晓宁说,“梵宫的设计和建造,汇集了如华东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等国内顶尖的团队,不少于1万人参与其中。”
梵宫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对称分布,面宽150米,进深180米,依山势进退而建,层层推进。以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为主,大量运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外部,梵宫白色的建筑顶部,五座金色莲花形的单层塔,按照“五方五佛”的格局错落排列。中心最高的佛塔代表着“大日如来佛”。
“这种单层塔的形制起源于北宋。塔尖较大,上面是一瓣瓣的莲花,花瓣上还有佛龛,里面有佛像。其含义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华晓宁解释了梵宫外部建筑的含义。
在五座华塔的摆放方式上,曾一度出现过不同意见。“有人认为中央的大塔应该摆在圣坛顶上,也有人认为五座塔应该排成一排。后来,我们干脆先建了个建筑模型,五个塔做成活动的,位置可以任意摆放,从各个角度比较,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华晓宁说。
“比在故宫施工还要难”
在负责梵宫内部设计的陆嵘的记忆中,他们的设计图纸仅在2007年底有过一次重大修改。
接手这个项目之前,陆嵘和她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设计团队对于佛教文化并没有太深理解。为了做好设计,他们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四处参观考察---五台山、云冈石窟、敦煌乃至印度、尼泊尔,还参观了台湾的一些新式佛教建筑,“比如中台禅寺、法鼓山等,它们颠覆了中式宗教建筑的传统理念,舍弃了中国传统佛教建筑惯用的木头、琉璃瓦等材料,而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陆嵘发现这样的建筑空间高大,更能给人安详、平和之感,让人一进去就肃然起敬。与以往佛教建筑横向开间、进深浅的特点不同,台湾法鼓山等地的佛教建筑更多地考虑了功能性,“他们有专门的会议中心,还有其他的宗教活动场所。比如会见厅、抄经堂等。”陆嵘说,“这些都为我们打开思路提供了很多启示。”
今天梵宫的内部,举目可见东阳木雕、敦煌壁画、扬州漆器、景泰蓝、琉璃、温州瓯塑??能将中国如此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一座建筑的,目前似乎只有梵宫,也因此,有人称它为“东方的卢浮宫”。
“原想主轴线上的廊厅、塔厅,全部用石材构建,现在则融合了大量的木雕。”陆嵘解释那唯一一次内部设计的“重大修改”---“因为业主认为石材虽然能塑造空间感,但过于冷硬,而木制品则更具亲和力。”
在灵山实业公司相关人员的建议下,陆嵘几乎全部推翻了原来的设计, “后来,廊厅8米以上的部位我们融入了大量的木雕构件,而塔厅从上到下则全用楠木、樟木等装饰。冬瓜梁、雀替,这些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建形式随处可见。”她说很佩服业主的魄力,“大量木雕的运用,显得中国味十足,也打消了一些人认为梵宫建筑会过于西方化的顾虑。”
这些木雕均出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陆光正及一班东阳木雕艺人之手。浙江东阳是中国木雕之乡,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东阳市的陆光正、冯文土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据统计,整座灵山梵宫的木雕装饰面积达1.5万平方米,用掉2400多立方米的原木。“比如一座塔厅高就有65米,跨度为46.6米,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这样的空间规模在东阳木雕装修工程中,从无先例。比在故宫施工还要难!”陆光正对《望东方周刊》说。
“他们几乎是举全东阳之力。42个厂家,1560多名工匠,从2007年底接手,连续制作1年零4个月才最终顺利完工。”华晓宁介绍说。
梵宫的镇宫之宝,是位于塔厅尽头的一幅80平方米的琉璃壁画《华藏世界》。它由160块1米×0.5米的琉璃构件组成,总宽8米,高10米,外部镶嵌一个青铜边框。
佛教“七宝”圣物之一的琉璃,因其“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被认为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展现佛经中描写的美好世界,《华藏世界》再合适不过。” 华晓宁说。
灵山在最短时间内,集结了戴舒丰、王树文等琉璃和花丝镶嵌方面的顶尖艺术大师,联合佛教文化专家、建筑装饰专家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作品围绕佛教中的地、水、火、风、空为创意主旨。
除琉璃外,壁画中还镶嵌黄金、翡翠、珊瑚、玛瑙等佛教“七宝”圣物12.8万颗,涉及镶嵌、錾活、花丝等多种中国传统工艺。中央的毗卢舍那佛,内胎用500公斤白银制作,外部则用了20公斤黄金。
位于梵宫圣坛前端的大厅,由六个直径近10米的穹顶构成,每个穹顶上均绘有神秘典丽的敦煌壁画,“给人营造了一种洞窟式的视觉效果。”陆嵘说。这些壁画的作者是敦煌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以及代表着当前敦煌壁画创作最高水平的数十名画家。
2008年5月,画家们开始在现场绘制这些穹顶壁画。“每天,他们都要爬上高高的脚手架,仰头工作十几个小时,就像米开朗基罗绘制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一样。”作为室内设计师,陆嵘对本刊记者回忆道。
灵山胜境
灵山梵宫,其实是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的一项。
灵山在历史上即与佛有缘。南北朝时,原名马迹山的灵山上就有了祥符禅寺。相传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曾驻锡于此,他看到寺后主峰与天竺佛陀说法处的灵鹫山相似,就将其命名为“小灵山”,并命其大弟子窥基在此开宗立派,创立了“慈恩宗”。
抗战期间,寺庙被战火焚毁。
1994年,由中国佛教协会、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发起,恢复了这座千年古刹,并在寺后的小灵山上修建了一座高达88米的灵山大佛。1997年11月15日,海内外高僧共同为灵山大佛开光,近八万信徒参加了这一仪式,时年93岁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赴现场视察。灵山胜境的一期工程顺利完工,灵山大佛也与云冈大佛、龙门大佛、乐山大佛、天坛大佛共同形成了中国“五方五佛”的格局。
2002年9月,以“九龙灌浴”为核心的二期工程开始建设,到2003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整个景区的面积由原来的200亩扩大到600亩。
据华晓宁介绍,梵宫也是无锡市重点工程和无锡市“十一五”重要旅游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工程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要求将梵宫打造成“佛教文化的传世精品”,展示中国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灵山一期、二期表现的是佛祖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出生、降魔、说法、涅。而三期最突出的主题是和谐、和平。”华晓宁说。在他看来,梵宫的内部装饰中处处体现了这种“和”的元素。“廊厅中的‘净’、‘信’、‘孝’、‘和’四幅大型木雕,再比如‘华藏世界’的琉璃壁画,都表现了佛教中最美好的境界。”
梵宫建成后,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硬件建设---基本告一段落,现在提出要打造“永不落幕”的四期工程,“就是在佛教文化的研究和弘扬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华晓宁这样诠释“永不落幕”。
……
“我看梵宫是伟大、伟大、真伟大。闻所未闻,见所未见!”2009年春节期间,台湾宗教领袖星云法师来到位于无锡太湖之滨的灵山为游客祈福,参观总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的梵宫时,对随行的弟子感叹。
2009年3月28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在梵宫举行,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和世界近50个国家的高僧、学者汇聚于此。这场佛教盛典让世界见识了灵山梵宫。
“灵山梵宫最初的设计理念是‘融合佛法与艺术的殿堂’。” 灵山梵宫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上海HKG group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嵘,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这座众人瞩目的宗教建筑是如何诞生的?
突破传统寺庙建筑形制
灵山梵宫的建造源于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
2005年,无锡被选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举办城市,坐落于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被认为具备了举办论坛的条件。以四家国有企业为主要股东的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建设论坛会场的任务。
“当时我们希望建成的会场不仅具有开会功能,同时也能成为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的场所。”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办主任、总经理助理华晓宁告诉本刊。在此之前,灵山胜境的一期灵山大佛和二期九龙灌浴也是由他们筹建的。
为此,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吴国平和他的同事们2006年去杭州观摩了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对会场所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但对于整个建筑要做成什么形式,仍然没有很具体的概念。”华晓宁说。
转机出现在吴国平的一次出国考察之后。他参观了欧洲的许多教堂,如圣保罗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发现西方的教堂往往高达几十米,高大的空间能凸显宗教的神圣感,让人产生敬畏之心,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寺庙建筑,高度则因受到木结构的限制而显得相对狭小。
“我们要建造的这个建筑是不是可以有所突破?”这是吴国平欧洲考察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灵山梵宫的主要设计人之一陆嵘看来,灵山实业公司对建筑设计上的总体要求是,“希望借鉴欧洲建筑对空间感的塑造,打造一个融宗教、艺术于一身的世界级圣殿,让每个进去的人都有一种崇敬感。”
“建设之初,我们请了国内最顶尖的几家设计单位做了几十种方案,其中天津大学做了5个,华东建筑设计院做了17个。”华晓宁对此记忆犹新。最后,经过讨论和筛选,留下5个比较优秀的方案。
建设方将“五选一”的最终选择权交给了灵山的游客。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五种方案分别被做成效果图摆放在灵山景区内的显眼位置。到灵山游览的游客会收到一份调查问卷,选出他心目中的最佳设计方案。调查进行了三天,收回700多份问卷,近70%的游客选择了其中唯一一个较为古典的方案,这就是今天的以五座华塔(华塔,大多为砖塔,单层。之所以名为华塔,缘于其比例巨大且丰满的塔顶就像一层层的荷花花瓣,称为花塔,也称华塔---记者注)为基本造型的梵宫。
“这一选择结果和佛教专家们的偏爱不谋而合。”华晓宁说,“它的确能最直观地反映佛教文化的主题。”
2006年9月,灵山梵宫正式破土动工,两年后基本建成。“总投资是6个多亿,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企业的自筹资金和银行融资。”华晓宁说,“梵宫的设计和建造,汇集了如华东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等国内顶尖的团队,不少于1万人参与其中。”
梵宫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对称分布,面宽150米,进深180米,依山势进退而建,层层推进。以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为主,大量运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外部,梵宫白色的建筑顶部,五座金色莲花形的单层塔,按照“五方五佛”的格局错落排列。中心最高的佛塔代表着“大日如来佛”。
“这种单层塔的形制起源于北宋。塔尖较大,上面是一瓣瓣的莲花,花瓣上还有佛龛,里面有佛像。其含义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华晓宁解释了梵宫外部建筑的含义。
在五座华塔的摆放方式上,曾一度出现过不同意见。“有人认为中央的大塔应该摆在圣坛顶上,也有人认为五座塔应该排成一排。后来,我们干脆先建了个建筑模型,五个塔做成活动的,位置可以任意摆放,从各个角度比较,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华晓宁说。
“比在故宫施工还要难”
在负责梵宫内部设计的陆嵘的记忆中,他们的设计图纸仅在2007年底有过一次重大修改。
接手这个项目之前,陆嵘和她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设计团队对于佛教文化并没有太深理解。为了做好设计,他们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四处参观考察---五台山、云冈石窟、敦煌乃至印度、尼泊尔,还参观了台湾的一些新式佛教建筑,“比如中台禅寺、法鼓山等,它们颠覆了中式宗教建筑的传统理念,舍弃了中国传统佛教建筑惯用的木头、琉璃瓦等材料,而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陆嵘发现这样的建筑空间高大,更能给人安详、平和之感,让人一进去就肃然起敬。与以往佛教建筑横向开间、进深浅的特点不同,台湾法鼓山等地的佛教建筑更多地考虑了功能性,“他们有专门的会议中心,还有其他的宗教活动场所。比如会见厅、抄经堂等。”陆嵘说,“这些都为我们打开思路提供了很多启示。”
今天梵宫的内部,举目可见东阳木雕、敦煌壁画、扬州漆器、景泰蓝、琉璃、温州瓯塑??能将中国如此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一座建筑的,目前似乎只有梵宫,也因此,有人称它为“东方的卢浮宫”。
“原想主轴线上的廊厅、塔厅,全部用石材构建,现在则融合了大量的木雕。”陆嵘解释那唯一一次内部设计的“重大修改”---“因为业主认为石材虽然能塑造空间感,但过于冷硬,而木制品则更具亲和力。”
在灵山实业公司相关人员的建议下,陆嵘几乎全部推翻了原来的设计, “后来,廊厅8米以上的部位我们融入了大量的木雕构件,而塔厅从上到下则全用楠木、樟木等装饰。冬瓜梁、雀替,这些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建形式随处可见。”她说很佩服业主的魄力,“大量木雕的运用,显得中国味十足,也打消了一些人认为梵宫建筑会过于西方化的顾虑。”
这些木雕均出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陆光正及一班东阳木雕艺人之手。浙江东阳是中国木雕之乡,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东阳市的陆光正、冯文土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据统计,整座灵山梵宫的木雕装饰面积达1.5万平方米,用掉2400多立方米的原木。“比如一座塔厅高就有65米,跨度为46.6米,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这样的空间规模在东阳木雕装修工程中,从无先例。比在故宫施工还要难!”陆光正对《望东方周刊》说。
“他们几乎是举全东阳之力。42个厂家,1560多名工匠,从2007年底接手,连续制作1年零4个月才最终顺利完工。”华晓宁介绍说。
梵宫的镇宫之宝,是位于塔厅尽头的一幅80平方米的琉璃壁画《华藏世界》。它由160块1米×0.5米的琉璃构件组成,总宽8米,高10米,外部镶嵌一个青铜边框。
佛教“七宝”圣物之一的琉璃,因其“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被认为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展现佛经中描写的美好世界,《华藏世界》再合适不过。” 华晓宁说。
灵山在最短时间内,集结了戴舒丰、王树文等琉璃和花丝镶嵌方面的顶尖艺术大师,联合佛教文化专家、建筑装饰专家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作品围绕佛教中的地、水、火、风、空为创意主旨。
除琉璃外,壁画中还镶嵌黄金、翡翠、珊瑚、玛瑙等佛教“七宝”圣物12.8万颗,涉及镶嵌、錾活、花丝等多种中国传统工艺。中央的毗卢舍那佛,内胎用500公斤白银制作,外部则用了20公斤黄金。
位于梵宫圣坛前端的大厅,由六个直径近10米的穹顶构成,每个穹顶上均绘有神秘典丽的敦煌壁画,“给人营造了一种洞窟式的视觉效果。”陆嵘说。这些壁画的作者是敦煌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以及代表着当前敦煌壁画创作最高水平的数十名画家。
2008年5月,画家们开始在现场绘制这些穹顶壁画。“每天,他们都要爬上高高的脚手架,仰头工作十几个小时,就像米开朗基罗绘制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一样。”作为室内设计师,陆嵘对本刊记者回忆道。
灵山胜境
灵山梵宫,其实是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的一项。
灵山在历史上即与佛有缘。南北朝时,原名马迹山的灵山上就有了祥符禅寺。相传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曾驻锡于此,他看到寺后主峰与天竺佛陀说法处的灵鹫山相似,就将其命名为“小灵山”,并命其大弟子窥基在此开宗立派,创立了“慈恩宗”。
抗战期间,寺庙被战火焚毁。
1994年,由中国佛教协会、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发起,恢复了这座千年古刹,并在寺后的小灵山上修建了一座高达88米的灵山大佛。1997年11月15日,海内外高僧共同为灵山大佛开光,近八万信徒参加了这一仪式,时年93岁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赴现场视察。灵山胜境的一期工程顺利完工,灵山大佛也与云冈大佛、龙门大佛、乐山大佛、天坛大佛共同形成了中国“五方五佛”的格局。
2002年9月,以“九龙灌浴”为核心的二期工程开始建设,到2003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整个景区的面积由原来的200亩扩大到600亩。
据华晓宁介绍,梵宫也是无锡市重点工程和无锡市“十一五”重要旅游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工程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要求将梵宫打造成“佛教文化的传世精品”,展示中国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灵山一期、二期表现的是佛祖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出生、降魔、说法、涅。而三期最突出的主题是和谐、和平。”华晓宁说。在他看来,梵宫的内部装饰中处处体现了这种“和”的元素。“廊厅中的‘净’、‘信’、‘孝’、‘和’四幅大型木雕,再比如‘华藏世界’的琉璃壁画,都表现了佛教中最美好的境界。”
梵宫建成后,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硬件建设---基本告一段落,现在提出要打造“永不落幕”的四期工程,“就是在佛教文化的研究和弘扬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华晓宁这样诠释“永不落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