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演员”黄小雷

  • 来源:北京纪事
  • 关键字:普通,演员,微信
  • 发布时间:2025-06-20 14:40

  前不久,在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于洋老师的葬礼上,我又见到了黄小雷。那天,影视界去了很多大咖,诸如陶玉玲、蔡明、宋春丽、葛优、管虎、贾樟柯等,他们当中有的人吊唁后匆忙离去,有的则被媒体或者影迷拽着接受采访,只有黄小雷等几个人自始至终在现场迎来送往忙前忙后。见到我,几句寒暄后,特意拿出手机和我加了微信。

  初识

  初识黄小雷,还没有微信这社交方式。当时,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原《电影人物》栏目定下了他的选题,我立刻请缨。如果梳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影坛偶像级的男演员,一定不能忽略黄小雷——当年《今夜星光灿烂》《乡情》等影片风靡大江南北。

  至今,我还记得采访黄小雷是在深秋时节。站在北影小区最南头的一幢宿舍楼下等黄小雷下班归来,几枚银杏叶翻飞飘下,落在我们的肩头,又飘落在地上,就像电影《阿甘正传》中那根飘飞的羽毛。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准点,过来一人:平常至极的服饰,工工整整,看上去正式且严肃,最让我诧异的是他居然骑着一辆自行车,那辆自行车即便不上锁放在大街上也不会被偷走,因为老旧。

  来者正是我心中的大明星黄小雷。

  简单寒暄后,他带着我们上楼进到家中。家中陈设没有丝毫奢华的装修和铺排,从家具到家用电器一应普通且朴实,而且十分洁净和整齐。

  墙上有一幅画,画的是马,还有一幅字是“天马行空”,问为什么都与马相关,记得黄小雷说:“我觉得自己性格中缺少奔放,所以就挂了马来激励自己。 ”

  名气

  黄小雷的演艺之路非常偶然:他出生在北京;初中毕业,被分到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担任车工。五年后,随同工厂工友去劳动人民文化宫观看游园晚会,被北影厂当时负责招收新人的俞立文发现,经招考进入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从20岁到25岁期间,参演了《沸腾的群山》《万里征途》《大河奔流》《婚礼》《元帅之死》等多部影片,这些人物的魅力在于平凡而真实可信,在平淡中寓新奇,曾经两次荣获北影的“青年演员进步奖”。曾因在电视剧《朱德》中成功地饰演朱德,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首届学会奖,这个电视剧还荣获过西南地区电视评比特别奖。主演了《今夜星光灿烂》《乡情》等影片。尤其是在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乡情》中,黄小雷用心塑造了田桂这个角色,一度成为工农兵形象的最鲜活的代言人。

  黄小雷说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要当一个演员,他来北影厂之前已经在工厂出徒当到师父了,当的是车工,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但是会加班,加班的话每天就要工作十四个小时,比较辛苦,但是很快乐,他从来都是按时按量完成工作指标。

  说到自己为何幸运地出演这些角色,黄小雷总结为自己做事儿很认真。

  问他五年的工人生涯留下什么印象?黄小雷说,踏实工作,尊重他人,“一定要尊重人,这样你自己也会被尊重。”

  黄小雷从不把自己当作演员,即便已有名气,也经常做一些剧务的活。出外景拍片,即便他是演员,也还会和剧务组的师傅们一起,坐押运道具的闷罐车。那种车人上去以后,门一关,整个黑咕隆咚,吃饭就是用酒精炉煮面条拌黄酱,从北京押运到开封,一走就是近一天的时间。

  当问到“一个小有名气的演员去干这些体力活,不觉得没有面子吗?”时,黄小雷摇摇头,表示在北影厂总觉得自己是新人,就得学习,就得多体验。每一次做这些剧务的活,他都当成生活体验,对塑造角色特别有帮助。

  北京电影制片厂已故老演员俞立文曾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一开始,有人觉得黄小雷是在装样子,但时间一长,都发现黄小雷是真实的,就是那样一个踏实的人。

  副团长

  那次拍摄,我们还去拍过黄小雷的办公室。其实,那时候他已经不再当演员。他在1994年成了北影演员剧团的副团长,又在2000年,担任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艺术创作人员中心党委书记和副主任。但他办公室的陈设极其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不足十平的空间里,摆放的都是老式的办公家具。黄小雷解释说家具都是以前其他部门用过的,有个地儿能办事就成。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小房间却是很多北影老演员们爱去的地方:

  “坐在那里说说话,叙叙旧,还能找到以往的感觉。不错。”

  已故电影大师谢铁骊虽然是大导演,但也归属艺创中心管。只要到艺创中心开会,他都会到黄小雷的办公室坐一坐,说说话。他说,黄小雷绝对不会对领导一面对下属一面,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什么事情找到他,他一定想办法帮你解决。还特别补充了一句:

  “黄小雷虽然在演技上不是出类拔萃的大演员,但是,在人品上确实这个。”

  谢老爷子高高地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

  曾问黄小雷,从事行政工作是不是很枯燥?

  黄小雷回答说那是自然,尤其是从事过演员行当的这种体会就更加深刻,不过这也是工作。当演员是工作,干行政也是工作,既然组织上信任,就不应该想三想四,只有干好。不过,黄小雷也表示,他内心其实还是喜欢当演员,因为演员可以让他触摸更多的人生层面。

  问,既然更喜欢当演员为何见不到参演剧目呢?

  黄小雷淡然一乐,说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做行政,其他的都得为这个服务。

  问,有没有因为比较而感到失落,例如和当下的年轻演员比较,和同时代某位所谓“腕”比较。

  当时,黄小雷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我们他像五十多岁的人嘛?看到我们一致摇头,他说:“年轻是因为有好的心态,生活对我已经很公平。我把属于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我从不和任何人比较,更不会和时代计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不攀不比,不忘初心,这样自己会快乐。”

  说得坦然。

  在采访过程中,黄小雷不止一次地说,希望我们多采访采访和他同时代的其他演员,然后列举了一长串的名字,那些演员对很多观众来说的确早已经被淡忘了。他说得非常诚恳:

  “他们也都是为中国电影事业奉献过青春的人。”

  其实,一个国家电影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由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演员、导演做出了贡献,更多的是由一大批自始至终都默默无闻的人在推动在传承,就像黄小雷。

  清水无香真滋味。

  现在推算起来,黄小雷也已经退休,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

  发微信给黄小雷,说想写一篇有关他的稿子,随即就收到了回信:好的,不急,有时间我们再聊一聊。

  问,现在出行还是骑自行车吗?黄小雷回信息说,一般是骑电动车,更多时候是坐地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