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啊漂,漂到刺儿菜桥

  • 来源:北京纪事
  • 关键字:契丹,蓟门桥,北漂
  • 发布时间:2025-06-20 14:44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三月三,蓟菜开花赛牡丹。蓟俗称“刺儿菜”,北京自古多刺儿菜,老百姓约定俗成就管这块地方叫“蓟”。战国年间,蓟是燕国的都城,燕昭王受老臣郭隗的点拨,建起一座黄金台,广招天下贤士。一时间,怀揣梦想的各路豪杰云集蓟城,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唐朝初年,蓟城改名幽州,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契丹游牧文明的分界线,相当于大唐东北方向的国门,因此被称为“蓟门”。又过了1000多年,北京西北三环,也就是当年唐和契丹的拉锯地带建起一座立交桥,这座桥叫“蓟门桥”。

  演员张颂文2023年回北影演讲时说,包括他本人在内,很多演员再穷再苦也要留在蓟门桥。差不多的意思放到90年代的北漂嘴里,就叫“追梦蓟门桥”。

  1999年,做梦都想当演员的王宝强带着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600块钱来到北京,在北沙滩租了间十来平的小破房,尝试进军演艺圈。无奈两眼一抹黑,始终找不着门路,只能到处打零工维持生活。直到有一天,某位老乡告诉他说,蓟门桥旁边的北影厂门口每天都有好些人趴活,隔三差五就有导演过来挑群演,被挑中的话,剧组给钱、发盒饭,还能在镜头里露个脸。得知这个消息的王宝强第二天起大早就去了北影厂。

  眼下蓟门桥东北角12号线地铁站的位置原先是片小树林,王宝强坐烦了就去林子里爬树玩。没成想,凭这个“手艺”让导演给看上了。男女老少扎堆趴活时,总会有某位上过几次镜头的“老资格”胸脯一拍、大嘴一撇,告诉刚入行的新人说,王宝强当年每天坐在什么地方,中午吃几块钱的盒饭,爬树具体爬的是哪棵树,都有什么姿势,有回没留神还从上边掉下来了……聊得正热闹的当口,忽听得“吱呀”一声,旁边刹住一辆加长款的面包车,车门“咣当”一开,下来位副导演,身上穿着那种不知道有多少口袋的摄影背心,左手掐腰,右手举起电喇叭:“哎,我说,太监!太监有没有!?来20个太监!100一天,管盒饭!……”

  就这么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北影厂门口的人越聚越多,动静也越闹越大。1999年5月,《紫金岁月》杂志刊载了讲述北影群演故事的专题文章《北漂:在北京漂泊的艺人》,第一次使用了“北漂”的说法。只不过当时这个概念的涵盖范围要比今天窄得多,特指怀揣演艺梦来北京,在北影厂门口碰运气的群众演员——2009年,日本NHK电视台的纪录片《北漂一族》正式上映,“北漂”这个说法才被用来泛指所有身在北京的异乡追梦人。

  无论世代怎样更替,梦始终是北漂心中的永恒主题。据说当年北影厂门口的群演因为日子清苦,吃饭饥一顿饱一顿,后来就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谁今天要是接戏挣了钱,就得请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去旁边的涮肉馆暴撮一顿。谁要是坚持不住,打算回老家歇菜了,大伙也得攒份子请他去这家涮肉馆吃顿送行饭。吃完这顿送行饭,说着“打死也不回来,谁再回来谁孙子”的狠话流泪上了火车,过那么十天、半个月,这哥们没准臊眉耷眼,又跑北影厂门口坐着来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