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还有多少危险?

  1921年,旅行家约瑟夫·洛克第一次将丽江推向了世界舞台;又过了20年左右,俄国贵族顾彼得再次把丽江写进其著作《被遗忘的王国》:“在我动荡的人生中,我没有在任何地方享受过像丽江那样宁静、那样幸福的生活。对我来说,那是天堂”。从此,丽江成为与“香格里拉”齐名的东方符号,世外桃源。

  但是,随着申遗成功后,越来越多的商业因素侵入,大量原住民离开,丽江变得越来越功利,甚至有纳西族老人痛心地说“丽江已死”……而随着今年2月28日那场巨大的森林火灾,人们更是发现,潜伏在丽江中的灾难远远不止火灾,还有人们自己制造的水灾、山体崩塌等灾害……

  大火后的拷问

  丽江还经得起多少火来烧?

  2011年2月28日,丽江再次成为全国的焦点,其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远超其当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的盛况。

  其原因是一场大火。起火点位于丽江古城9公里左右的玉龙县黄山镇集体林,而在消息曝光之前,大火已燃烧18个小时。最终,玉龙县和古城区及当地森林警察共出动2373人,其中包括135名专业灭火队员,这场惊动了高层的森林火灾终于才在3月1日上午扑灭。

  火灭了,但人们依旧心有余悸:什么时候才能杜绝火患?因为在此前,因为火灾丽江曾付出过沉重代价--2010年5月22日,丽江市宁蒗县翠玉乡发生森林火灾,800余人历时54小时扑灭大火,有12名义务扑火队员在开挖防火隔离带时被大火围困,因避险不及全部遇难,大片森林被毁。

  尽管这场森林大火被扑灭,但森林的高火险仍困扰着丽江。有专家拷问起丽江的防火体系:森林防火为何漏洞百出?红色火险为何居高不下?

  有资料显示,丽江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52%,每年12月1日至次年6月15日为云南省森林防火期。在长达198天的防火期里,云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下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可是森林火灾依旧在发生。

  更有专家研究表明,大火看似是天灾,其实更多原因还是人祸。如此次丽江大火的着火林区多是次生林,所谓“次生林”,就是指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之后自然形成的森林。“越来越多的原始森林被砍伐,低湿度、耐旱的树种取代了原有的湿度相对较高的原始森林,这类树种的树叶很容易积累成可燃物,留下更多火灾隐患。”广东省森林火灾研究室主任李小川如是说。

  云南省林业厅党组成员、驻厅纪检组长拉玛·兴高在丽江市检查指导森林防火工作时也曾表示,丽江预警监测、林火阻隔、基础设施落后,森林防火装备较差、科学高效扑救难;森警和部队力量有限、森林航空消防规模小,县级专业扑火队力量不足,乡村应急队伍建设才刚起步,在森林火险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之下,丽江不仅需要改善灭火管理体系,更要建立一套森林火灾监测、预防体系……

  “我们恰恰希望的是,领导不是出现在火灾现场,而是火灾的预防和监测工作中。”看着电视里救火的画面,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田晓瑞苦笑着说,“他们还在用2号工具扑火”--所谓2号工具,是指用汽车废旧外轮胎做成的胶皮扫把,这种工具目前在林区专业扑火队中广泛使用,仅比树枝条做成的1号灭火工具要好一点。

  原住民离去,水污染到来

  丽江即将“瞎了眼睛”

  实际上,潜伏在丽江的灾难,远远不止火灾,还有那随着纳西族人离去而到来的水灾。有人比喻道:玉河是丽江的眼睛,纳西族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但现在纳西族人走了,这眼睛也快瞎了。

  1989年,丽江在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对外国人开放。有纳西族学者回忆当时的丽江:四方街上是卖肉、卖菜的市场,城里都是原住民,商店很少,街上人都说着纳西语。外国人能够住的,只有城外一个叫“丽江第一酒店”的地方。那时的古镇就是纳西人的古镇。

  有资料显示,1997年,申报世界遗产时,古城居住着纳西原住民3万人,6000户。不过在10年后,也就是2007年7月丽江因为“商业化对古城人文环境的破坏,原住民的不断搬离”,第一次受到来自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警告时,调查显示约50%的原居民已经搬走了……

  随原住民一起离去的,还有玉河的纯洁。这条黑龙潭溢出的河流,到丽江古城的西边一分为三。9个世纪前,纳西人通过人工开掘,把这3条河流分成数十条溪流,让它们流遍整个古镇。从那时起,古镇的居民一直饮用他们房前屋后溪流里的水。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通过理由中,“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水乡风貌,被认为是丽江区别于其他古建筑群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但在多年前,也就是丽江成为世界遗产之后,这些水已经不能喝了。一位纳西族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本来按照纳西族的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水里只能洗菜淘米,中午12点之后才能洗衣服,下午2点后才能洗拖把--“这是连3岁小孩都懂的道理”。但在许多外来者眼中,这世代传袭的风俗只是无聊的游戏,他们往往不经意间就随手把垃圾扔到溪里了。而最让纳西族原住民们气愤的是,有些新搬迁进来的人,从来以自我为中心,在溪里随便洗拖把、丢垃圾,甚至倒痰盂,不少饭馆、客栈的厨房污水,也时常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到溪中了……

  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古城里的河水水质退化,目前古城总体水质只能达到三类水标准,在下游部分地区,甚至低于五类水标准。在抽查样本中,粪大肠杆菌超标最为严重。据专家分析,致污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的人流量对水系自身净化造成严重威胁。

  “以前我们喝的水都是从溪里打的,现在已经不行了,过于浓厚的商业气息正在破坏丽江古城的生态平衡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一位当地从事宣传的工作人员认为,这甚至已成为丽江古城接受联合国监测评估的重大障碍……

  融化的玉龙雪山

  践踏金沙江的捞金船

  更令人震惊的是,由于人们对丽江的破坏,那座被丽江人视为神明的玉龙雪山似乎也要发怒了,假如它所蕴含的灾难爆发,那打击对丽江将是毁灭性的。

  玉龙雪山是云南亚热带的极高山地,其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大致可分为雪域、冰川景观、高山草甸景观、原始森林景观、雪山水景等。但现在因为气候变暖以及游客不断对环境的破坏,玉龙雪山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19条冰川已有4条完全消失,冰川面积也由11.61平方公里大幅萎缩至8.5平方公里。更有地质专家表示,冰川减少还将导致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以及部分生物物种的消失。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博士还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丽江地区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世世代代沿袭着“长老会”制度--所谓“长老会”,其实就是村里选举出德高望重的老人,由他们来看管山上树林,即使是新人结婚,需要砍一棵树做床,都必须要得到“长老会”的批准。但是,“长老会”到底还是被经济诱惑“废除”了,玉湖村人开始肆无忌惮地砍伐树林,集体林砍光后,斧头便深入到了玉龙雪山……

  同时,玉龙雪山下的金沙江也遭到越来越多人的觊觎乃至破坏,为灾难埋下了伏笔。

  玉龙雪山实际上是一座与“金”有着不解之缘的金山,山脚下金沙江边的村寨,至今仍存有世居丽江的纳西族先民掘金遗迹,“雪山下藏有金矿,金沙江中流着金沙”的说法在当地流传已久。而数年前,地质勘探证实玉龙雪山下确实藏有大型金矿后,就有人将魔爪伸向了这里,曾经,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就报道过,100多艘大型采金船在金沙江丽江段的部分江面上进行非法采金,破坏环境。然而对此当地水利、国土等政府相关部门声称“管不了”--于是,这些乱采乱挖的挖金船挖出的泥沙,顺水大量流失,让原始河道急剧地改变,让金沙江上形成千疮百孔的险滩,行船十分危险,同时对两岸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破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