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 横扫欧亚大陆的铁蹄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蒙古马,欧亚大陆,铁蹄
  • 发布时间:2011-04-11 15:10
  蒙古马原产于蒙古草原,若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蒙古马应该是劣等马--身材矮小、奔跑速度慢,越障碍能力弱。但蒙古马却是世界上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很低,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

  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凭借这些特点,蒙古马帮助“天之骄子”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

  当战火散去,蒙古人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过着游牧生活,但他们对蒙古马的感情却深深融入血液之中,从未改变。在蒙古包里,喝着被称为“紫玉浆”的马奶酒,伴随着深沉、粗犷的马头琴声,听蒙古人讲起一个小小马镫里包含的英雄故事,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和蒙古马不止是朋友,而是相互疼爱的家人……

  蒙古人最亲密的伙伴

  主人醉酒,马会将他送回家

  毫无疑问,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历史上,马在亚洲的农耕社会里,通常扮演着运载工具的角色,马和人之间是一种生产关系;而在欧洲的庄园经济中,马成为了贵族们高贵和富有的象征,甚至提升到与“骑士精神”相关的生活品质层面。因此,欧洲的马逐渐被驯化和教养得更为“漂亮”,也善于进行各种马术比赛。但是在亚欧大陆之间的大草原地带,游牧民族与马在长期危险、艰苦的狩猎和迁徙过程中,成为了生死相托、相依为命的伙伴。

  虽然今天的牧区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在狩猎、迁徙过程中和马一起去面对太多生死考验,但是千百年来的积淀,使蒙古人与马之间不离不弃的感情已经深深融入到他们的文化中。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动物。蒙古马虽然生性刚烈、剽悍,但对主人却十分忠诚,主人如果受伤、醉酒,只要把他放在马背上,它就会十分温顺地驮着主人将他送回家。而蒙古人对马也像对待朋友甚至家人一般,比如--马头最为尊贵,所以打马头是绝对禁止的;不准辱骂马,也不能两个人骑一匹马;秋天抓膘期不准骑马狂奔,也不能让马出汗……规矩虽然繁琐,却是每个蒙古人爱马的表现。此外,马倌、骑手要随身携带刮马汗板、马刷子,随时为马刷洗身子、刮除马汗,为马舒筋活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同时,这也是主人与马亲近、增强感情的途径。

  蒙古人与蒙古马这种“伴生”甚至“共生”的生态关系,使人在一想象到蒙古草原时,立即就会浮现出草原、蒙古人、马三位一体的场景。很少有一种动物和一个民族有同样的名字,但是蒙古马和蒙古人,却一起分享着“蒙古”这个“姓氏”,并且一同生活在蒙古草原。

  蒙古语里面关于马的称谓,是另一个体现蒙古马和蒙古人息息相关的佐证。每一个民族对自己的传统和所在环境的名称是最丰富最详尽的,比如汉族人对不同条件下中草药植物的分类极为详细;再比如爱斯基摩人对各种形状和深浅的雪的细致入微的划分。同样,在蒙古语言中,关于马的名词极为丰富多彩,对类别、性别、年龄、毛色、性情等都具有细致的称呼,而且一个简单的词语就能表示复杂的意思:读音为“Baidasu”的词,就表示了汉语合成词“三至五岁雌马”。

  在传统蒙古人的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马:酸马奶哺育着一代代“圣主的后裔”,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马头琴,无时无刻都在发出悠扬的长调;被称作“蒙古八珍”之一的马奶酒,是草原勇士金杯银碗里的玉液琼浆;赛马,自古以来就与摔跤、射箭一起被誉为蒙古“男子三技”……

  蒙古野马的嫡系后裔

  基因交流后形成诸多优秀品种

  众所周知,诸如狗、猪、牛、驴、骆驼等家畜都是由野生物种经过长时间的驯化,最终成为家养品系的,马当然也不例外。马的祖先是野马,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蒙古马的祖先是谁呢?是否就是大名鼎鼎的普氏野马,即蒙古野马呢?

  关于蒙古野马,有一段广为人知的历史:1878年,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先后3次进入准噶尔盆地,发现那里生存着世界上唯一的野马,以后这些野马就被正式定名为普氏野马。

  但最近几个世纪,这些野马由于圈养和近亲繁殖,种群严重退化,体质已经变得极差,加之最近一百年来草原环境的恶化以及探险队捕捉等原因,到了1984年,我国宣布野生状态的野马已经灭绝。1986年,英、德等国先后把18匹野马送还我国,两年后,我国将野马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1年,为了恢复蒙古野马的野性,在新疆,饲养人员将27匹野马有监视地放归自然。

  蒙古马的身世,和蒙古人一样,充满了神秘。在亚欧大草原这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中,蒙古人的祖先虽然主要是来源于东胡--鲜卑族,但是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大量的通古斯、突厥的部族加入到了这一新兴民族,为蒙古族的强盛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同样,蒙古马的驯化过程,与草原内部不同地区,甚至草原外的基因交流分不开。草原腹地的乌珠穆沁马和巴尔虎马可能直接起源于蒙古野马,至今这里还流传着牧民捕捉野马与家马杂交来优化整个马群的故事。而在某些品种的蒙古马身上,还发现了不少与阿拉伯马甚至欧洲马相同的基因,这可能就是古时蒙古人、突厥人与斯基泰人等中亚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结果,也可能是蒙古人西征时与西方地区融合的产物。特别是科尔沁马与三河马,它们高大英俊、四肢修长,明显有着西洋马的血统。

  以蒙古野马为祖先,掺杂着不同源流的基因,为蒙古马的优良体质带来了保障,并在不同地区涌现出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其中,乌珠穆沁马被称为蒙古马中最好的类群,体格壮硕,体型优美,是锡林郭勒草原上的明星;百岔铁蹄马的蹄质坚硬,步伐敏捷,适合行走在昭乌达地区的山路上;乌审马体格虽小,但是体质干燥,善于在毛乌素沙漠中驰骋。

  成吉思汗横扫欧亚的利器

  蒙古帝国的全天候战车

  蒙古马称不上是“高头大马”,平均体高(马蹄到背脊)只有120~135厘米,但是粗壮、结实的身躯,给人以安全感,四肢短但坚实有力,关节牢固,肌腱发达,“底盘”相当牢靠。此外,蒙古马非常耐劳,也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依然进行长途奔跑。

  曾经,“天之骄子”成吉思汗率领他的蒙古骑兵纵横欧亚大陆,建立了人类历史上面积最大的陆上帝国--蒙古帝国,因而又被称之为“马背上的帝国”。成吉思汗的军队之所以能够狂扫整个欧亚大陆,身材矮小但体格强健的蒙古马居功至伟。也难怪,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诸部落的时候,将帐下最得力的四位大将木华黎、赤老温、博尔术、博尔忽封为“四骏”,而功劳次之的哲别等人只能被封为“四犬”,可见马和狗在蒙古文化中的崇高地位,而马的地位又高于狗。

  由于蒙古马体态偏小,爆发力与冲刺速度均不如欧洲马,如果单打独斗,蒙古骑士不是欧洲重甲骑士的对手。但蒙古马耐力极强,能够在各种地形中行进,必要时甚至可以连行数日而不进粮草。由于大部分蒙古战马都是母马,士兵还能喝马奶生活,因此,蒙古军队不需要庞大的后勤供应辎重车队,所以能够展开大范围、不停歇的机动作战。

  成吉思汗正是利用了蒙古马的特点,结合蒙古人弓马娴熟的长处,将骑兵战术发挥到了极致。蒙古骑兵个个都是神射手,拉的都是硬弓,可以射穿盔甲,再加上超群的控马技术,与战马配合得天衣无缝,每次战斗如同狩猎一般,常常以少胜多。蒙古军队几乎是清一色的骑兵,由约六成的轻骑兵和四成的重骑兵组成,不过即使是重骑兵,也仅仅身披一层鳞甲,这在西方骑士眼里依然属于轻骑兵。此外,蒙古骑兵还常常装备其他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这在欧洲军队看来匪夷所思,也防不胜防。

  如果说蒙古骑兵是中世纪最有战斗力的军队,那么蒙古军队的通信能力在当时也首屈一指。用于传递军情的马匹,可以每天持续奔跑10个小时,行程240多公里,这与蒙古马的坚韧和忠诚是分不开的。据元代史书记载,在西征的时候,一个信使带着10匹剽悍的蒙古马,骑死一匹换一匹,连续几天只吃不睡,人不下鞍,马不停蹄地从东亚草原穿过整个亚欧大陆到达东欧,仅一周时间,便把大汗的命令递交到了前线统帅的手里。这人与马同创的奇迹,是何等的惊天地、泣鬼神!

  蒙古的西征始终是欧洲人的噩梦,但在中国却成为一种南北民族和文化水乳交融的互动。随着贸易的兴起,在中华大地上,蒙古马也渐渐成为了主要战马,直到现代解放军撤销骑兵部队。蒙古马可以说是“老骥伏枥”,为保卫祖国驰骋征战了几百年……

  后记

  蒙古马陷入生存危机

  草原灵魂将谢幕?

  草原、蒙古人、马,是一种“三位一体”的生态关系,可以说蒙古马是草原的灵魂所在,也是蒙古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就是这个与成吉思汗一起缔造过恢弘史诗的伙伴,如今却陷入了一场生存危机。

  铁蹄马是蒙古马中的著名类群,主要产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当前数量可能只有几十匹。从遗传角度而言,几十匹已经是一个种群临近灭绝的最小值了。换句话说,如果稍微不留心,铁蹄马就可能在一夜之间灭绝。蒙古马是喜欢自由奔跑的社群动物,无论是圈养还是用于劳力,都意味着铁蹄马面临灭绝威胁。不只是铁蹄马,包括乌珠穆沁马、乌审马、阿巴嘎黑马在内,几乎每一种蒙古马都已经面临着生存问题。就在人们争论是否应该继续在草原上养马这个问题时,蒙古马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物种资源极度退化。

  在草原退化、雨水不足的大背景下,再加之上世纪90年代的分产到户政策,内蒙古草原到处拉起了铁丝网,变成了越来越零碎的“棋盘”,原本天马行空的蒙古马,早就失去了自由驰骋的空间。那种几百匹马从大青山坡俯冲而来的场面,也只能在电影《牧马人》中回味了。据内蒙古统计年鉴表明,1975年内蒙古共有239万匹马,2002年只有91.4万匹,2010年则急剧下降到不足50万匹,这种速度比草原退化的速度更快。

  那么,蒙古人是否能够割舍掉千百年来对马的情感呢?以马文化为特色的蒙古文化是否就此开始转型?答案是否定的。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很多牧民开始对一些名马进行保护性养殖。一位牧民就对笔者表示“没了蒙古马,我们该如何给子孙们讲述成吉思汗马背上的伟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