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处女地莫力达瓦 大兴安岭下独特的民族风情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摄影,莫力达瓦,大兴安岭,民族风情
  • 发布时间:2011-04-11 15:28
  莫力达瓦的全称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对于这个名字,大多数人会觉得陌生,但如果给你几个提示,也许你会发出“原来是这里”的感慨。因为莫力达瓦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清朝末代皇后婉容就是达斡尔族人;这里享有“曲棍球之乡”的称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曲棍球队中就有5位队员来自这里;此外,这里还有“大豆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东部,大兴安岭东麓。40年前,来自北京等地的知识青年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蹉跎岁月”,40年后,这里被老知青称作“第二故乡”。我跟随当年的知青影友,前后三次去到他们的第二故乡,用镜头记录下了那里的人和景……

  秋天的拍摄:河流蜿蜒在金色的草原上

  第一次去莫旗是金秋十月。记得火车到达黑龙江讷河站时已是傍晚,通红的夕阳照得铁轨熠熠发光,让这个朴实的小火车站温暖无比。讷河市与莫旗的政府所在地尼尔基镇仅隔着一条嫩江,过了尼尔基大桥就是内蒙古境内。我抵达的时候晚霞满天,紫红色的云仿佛要把天烧着,已经在这里拍摄了十几天的老知青说:“今天的晚霞最棒,仿佛是为特意迎接你的!”

  莫旗的地形大都是丘陵,耕地蔓延上了山坡,坡顶的橡树林就像一块块红色的地毯。同行的老知青是拍摄大画幅的,很有经验,他的一个诀窍就是寻找制高点。我们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乘着越野车一路狂奔冲上村庄附近最高的山顶,一派美景豁然展现在眼前:河流蜿蜒在金色的草原上,村庄傍水而居,整齐的草房远远看去就像小小的积木,河湾的草地上一群群牛马星星点点,云影飘过,大地忽明忽暗……

  由于适逢丰收季节,路边无际的大豆地里到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康拜因”(联合收割机)隆隆作业,掀起团团烟尘,在阳光的映衬下丰收的气氛被渲染得更加浓烈。一堆堆收割的大豆杆排列得很有韵律,就像“小花布”一样具有图案美……

  来自城市的我尤其喜欢羊群、马群,一直带着我们东奔西跑的司机是个热心人,不仅和我们相处融洽,甚至学会了我的口头禅:“逆光羊!停车!”是的,正午的阳光给丛林下的羊群勾勒上一圈圈金边,它们安静地卧在主人身旁,牧羊人则拄着树枝享受着阳光下的小憩,这样的画面总会拨动我那根最柔软的心弦……

  春天的拍摄:迷人的晚霞和日出

  第二次去莫旗是初春季节,那时的莫旗刚刚脱掉白色的外衣,早就应该绽放的杜鹃花因为寒冬迟迟没有离去,只是零星地点缀在山间,倒是当地的特色植物“柳蒿芽”如期显出新绿。

  柳蒿芽,达斡尔语叫“昆米勒”,是达斡尔人普遍喜爱食用的一种富含营养的野菜。每年春天,莫旗的腾克镇都会举办“昆米勒”节。幸运的是,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这个节日。那天,达斡尔族村民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而曲棍球、摔跤比赛等活动,更是让整个会场热闹非凡。

  “昆米勒”节当天,阴云密布,还不时下点小雨。午后,我蜷缩在老乡家暖暖的炕上,享受着几天来少有的疏懒。傍晚,主人端来新鲜的野菜和味美清新的柳蒿芽汤。原以为天气会一直阴霾下去,于是放心地吃着饭喝着小酒,可正在醉意朦胧时,我猛一抬头,发现窗外的砖房通红通红的,不禁大喊一声:“晚霞!”于是抓起相机和三脚架就冲出了屋外。我下意识地往水库边跑,穿过泥泞的黑土地,深一脚浅一脚,还不时地停下来拍几张,生怕错过了这难得的霞光。天慢慢暗下来,晚霞铺满天边,颜色由金黄色慢慢变成橘红色、红色、玫瑰红,这迷人的景致让我恨不得放下相机就这样静静感受……

  根据经验,有晚霞,第二天的日出也会不错,只是没想到这里的日出非常早,3点半起床天边就已经发红了。我们到达水库边时,正好太阳冉冉升起。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变幻莫测的天空,忽而彩云飞散,忽而阳光穿过云层金光四射,晨捕的小船悠悠荡荡地从远处划来,船桨点破了如镜的水面,留下长长的浪痕,一首模仿划桨音律的古琴曲《欸乃》在我心中飘荡起来……

  寒冬里的拍摄:直击达斡尔冰钓节

  第三次去莫旗是在隆冬里。我一直不敢在寒冷的冬天去东北,因为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让人望而却步。但这回是当地政府邀请老知青们回去参加第二届冰钓节,于是我鼓足勇气开始了临行前的置办,买了羽绒衣裤、绒帽、棉靴、棉手套,还有热帖,打扮起来很有点《林海雪原》里“小常保”的味道。

  达斡尔冰钓活动历史悠久,但如今民间的冰钓已经不多,为了开发旅游,当地政府举办了冰钓节,在尼尔基水库的冰面上盖起了冰砖小屋,中间凿了大大的冰洞,吸引了来自各地的钓鱼爱好者。他们在冰上凿了几个冰窟窿,穿上渔网和鱼线就开始钓鱼,钓上来的有鲶鱼、草鱼、鲤鱼等。冰钓节上,还有达斡尔村民、乌兰牧骑演员载歌载舞。男人们结实的身影、模仿打猎的舞姿,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骑着高马的达斡尔族祖先的英姿。

  顶着让人睁不开眼的白毛风,我们深入一个个小村庄,虽然没有雪乡的景色那么具有童话世界般的甜美,但是朴实的雪屋、羊圈、牛栏、袅袅升起的炊烟……这一切都给人亲切的感觉。当我们钻进树林中时,同伴突然发现一只白色狐狸,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野生狐狸,屏住呼吸跪在雪地里,悄悄地按动快门,狐狸似乎在村子边转习惯了,一点都不怕人,一个快步就从我身边窜了过去,惊得我一动不敢动,同伴却手疾眼快地抓拍到了我和狐狸在一起的画面,真是难得!

  天真烂漫的草原童真

  莫旗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不同,他们的童年是在草原上度过的,牛、羊、狗就是他们最好的玩伴。记得路上碰见一个跟着母亲放牛的小女孩,她独自在一旁抱着出生几个月的小狗和狗妈妈在草地上嬉戏打闹,他们假装撕咬争斗,看得我惊心动魄,小女孩却开怀自得。在她的情绪感染下,我干脆也爬在草地上,“啪啪啪”地拍个不停。

  在尼尔基镇的西博荣村,家家户户的牛每天都会到河对岸吃草,朝出暮归。孩子则经常跟着父母在河这边迎接吃完草的牛回家。一天,我们特意赶在牛儿回来前,在河边等着拍摄牛过河的壮观场面。只见上百头牛稀里哗啦地趟着水花迎面而来,倏然就到了身边,让我来不及换镜头。随后,牛儿就跟着主人回家了,逆光下的金色树木衬托着他们的身影,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牧归图。

  在莫旗,我拍摄得最多的孩子是一个小女孩。拍摄她是因为被她家具有达斡尔族传统“介”字形草房特点的房屋所吸引。一开始小女孩有点认生,但当我和她聊了几句,加上巧克力的功劳,渐渐就熟络起来。女孩非常喜欢看我相机的闪光灯,一再要求对着她“再闪一次”。她还自豪地拉着我看她家养的5头猪和一群鸡,甚至还赶着猪仔满院子跑,逗人喜爱。

  第二次去莫旗时我专门带去了一些文具,女孩更是惊喜,珍惜地不停翻看。可当我第三次去时,女孩家已经盖起了两栋新砖房--哥哥们的婚房。虽然女孩还是和父母住在旧房子里,但院子的格局已经改变。我不由得感叹,许多年之后,随着新砖房慢慢替换传统的土坯草房,具有传统“介”字形的民居也许只会在民族园内才能见到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