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在判断大买盘的决心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投资者,判断,大买盘,决心
  • 发布时间:2011-05-30 08:27
  上周初市场的大跌,严重挫伤了多方的信心。我深知中国的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对融资“圈钱”的恐惧由来已久,当国际板的重压来临之际,人们最一致的选择当然是先一走了之。

  直到上周四,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做多力量。当成交量明显不足时,股指保持着下跌的趋势,随后集中的但并不十分巨大的买盘就令股指大幅上升;当成交再度缩减后,指数又会萎靡;然后又会再次重复集中买盘拉抬指数的情形。

  在我看来,市场表现说明有一股特别的力量希望能唤起投资者的多头情绪。如果结合两周来社保资金抄底的信息,以及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官方言论“明示”A股正在寻底,我倾向于相信,政府以及它能调动的力量正是那个真正的多头。

  由于中国的行政号令相当有效,恐怕也只有听命于政令的资金可以如此集中地在一个相对短促的时间里来影响市场。相应地,市场中的各路投资者正在检验政府这个多头的决心。

  我倾向于相信政府此番决心很大,理由在上周的这个专栏里已经部分地表达了——那就是政府,特别是央行在力推国际板。在我看来,证监会可能是政府中在推动国际板尽早出台一事中持保留意见的部门之一。因为,它一定会相当担心股票市场崩溃。政绩没了不说,挨骂乃至承担责任是一定的。

  一方面要推国际板,一方面要防止股市大溃败。因此,让指数重拾升势是唯一的选择。其实,这样的格局亦符合货币管理当局的希望。央行只能靠收紧银行的资金来平衡货币超发的问题的局面,已经令宏观经济朝“变态”的方向发展。因为,中国的经济长久以来形成的特色就是信贷推动型的增长,当信贷扩张过度时,经济会表现出严重过热;相反,如果信贷收缩过度时,经济过冷又是相当可怕的事情。

  信贷收缩终归是有限度的,尽管央行行长说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理论上的上限。但是,来自银行业内的信息表明,他们真的快受不了了。如果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拆借利率都要达到5%以上的话,银行业没钱那岂不成了笑话。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钱不在银行手里,那钱去哪儿了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依然相信那些被创造出来的钱还在,如果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它们可以去的地方,它们就会出现。

  为什么一定会是股市?在我看来,如果资金不去股市,就会去楼市,或者去买黄金、艺术品,或者去买各种各样的商品,从而推高任何一种商品或资产的价格。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被“移民”去了海外。

  替我们的管理层想想,哪种选择是最优的选择?尚福林主席是一个有想法的官员,从他的口中,我听到了他对中国股市实质问题的忧虑——那就是上市公司的内在质地还不够好,相比较于它们自身的价值,市场给予这些公司股票的价格太高了。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扩大市场供给,无论是创业板,还是新三板。至于国际板,一度并不是尚主席最优先考虑的,但现在,我相信,他应该接受了它作为优先推出的选项。

  国际企业能够相当程度地改善中国上市公司整体的质量,而且会配合央行解决越来越可怕的外汇储备增加的问题。如果那些外汇储备不能被使用,它只剩下增加人民币供给这一个作用了。

  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股市到底如何表现才能真正达成管理层希望的局面?在我看来,一定会相当程度地上涨。这样,留存在人们手中的钱会出来,以至于有可能被央行回收,央行货币政策才不至于不停地紧缩,以至于面临把中国经济搞成硬着陆的难局。

  只要平稳地度过端午节,股市应该会坚定上行,并有很大可能创出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随之推出的国际板仍会成为压制股指的重要力量,但如果投资者经过一个检验政府决心的阶段从而消除恐惧心理后,结果也许会完全不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