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微调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下半年,货币政策,微调
  • 发布时间:2011-05-30 08:39
  进入2011年,宏观经济数据开始显得扑朔迷离。4月份,出现进口、工业增速下滑,2月份,进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突如其来的下滑,其程度明显超出了季节性因素可以解释的程度。这应该和宏观调控引发的紧缩周期有关。

  宏观数据显谜团

  没有月度GDP数据,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增长的同步指标PMI来窥视当前经济增长的面貌。事实上,2011年3月PMI低于过去五年均值2.47个点,并且创下历史同期新低。2011年4月PMI与过去五年均值差距进一步扩大至4.07个点,继续维持历史同期新低。PMI总指数显示,经济增长似乎有放缓迹象。、

  分项数据显示,PMI维持低位的根子似乎出在工业部门。3月,PMI生产指数低于历史同期均值4.88个点,4月扩大至7.42个点。3月,PMI新订单指数低于历史同期均值5.05个点,4月扩展至8.27个点。此外,如果把进口数据看成是描述总需求的替代变量,进口数据同样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变化。

  事实上,从2010年二季度宏观调控开始后,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就开始持续下滑。到2011年4月,已经滑落至历史正常区间,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出现了放缓。这种放缓出现在投资维持高位、消费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应该和宏观调控引发的紧缩周期有关。

  紧缩周期对供应端不利

  2010年以来,央行一共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4次上调利率基准。此外,在信贷政策上,央行从2010年开始,实质性地收紧了信贷投放的增速。持续紧缩,导致全社会流动性增速明显而且持续回落。用M1和M2来衡量,全社会流动性整体水平已经回落到历史正常区间的下部。

  在信贷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企业获取信贷资源的难度进一步上升,体现在票据贴现利率上,一度逼近历史高位,目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在信贷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银行启动了两种结构调整,一是贷款期限结构调整,从短端向长端移动;二是贷款对象结构调整,保国企放民企,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难度急剧上升。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产能扩张的瓶颈,也由于煤电联动的机制性缺陷,从2011年二季度开始,各地纷纷出现电荒。根据电监会的统计,全国用电缺口大约在3000~4000万亿千瓦。在一片愕然中,我们迎接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电荒。

  与此同时,始于2009年四季度的民工荒开始演变为涨薪潮,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升。

  在民工荒、电荒和贷款荒的三重打击下,工业扩张的势头不断趋缓。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明显恶化。固定资产投资的细项数据揭示了这样一种局面:大型企业扩张放缓,小企业开始萎缩。

  这一切,都发生在再库存的周期里。要知道,历史上,每一个再库存的过程中,全社会需求都是相对充沛的。紧缩周期,从供给端引发了不利变化。

  二次探底的风险

  从2010年四季度开始,库存累积明显加速。到2011年3月为止,部分地区库存累积已经达到历史高位。

  从地域上看,工业发达地区的库存累积程度明显高于内陆欠发达地区。从成因上看,库存累积周期波动与通胀周期息息相关。2001年以来的历史表明,通胀周期领先库存周期,而库存周期决定经济周期。库存周期与通胀周期的关系,是可以从逻辑上理解的。通胀上行的过程中,通胀预期不断高涨,为了锁定成本,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纷纷增加存货。而在通胀回落的过程中,大家纷纷削减库存,尽量加速周转,以减少损失。个体行为汇聚起来,全社会库存周期呈现规律性的波动。

  基本上,通胀周期领先库存周期1~3个月。目前市场比较一致的预期是6月份为全年通胀高点。如果预期符实,二三季度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去库存化。在工业增速连续13~16个月回落之后,出现的哪怕只是一个小型库存,也会造成很大影响。

  恰好,我们找到一个非常类似的历史时期。2004~2005年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CPI突破5%,宏观调控出炉。从2005年底开始,出现了一轮比较明显的去库存,造成工业增速快速下滑。我们很难保证同样的一幕不会在2011年下半年出现。更麻烦的问题是:到那时候,宏观紧缩政策会怎样调。

  如果下半年紧缩政策不发生松动,那么,一旦发生去库存化,很可能,我们将迎来一次二次探底,2009年反弹以来的真正二次探底。

  货币政策微调的必要性

  紧缩措施涵盖的范围比较宽泛,但在这里,我们主要的观察对象是货币政策。

  之所以谈及紧缩微调,既因为经济扩张的势头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放缓迹象,也因为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增速大幅放缓。为了防止宏观紧缩与库存周期调整叠加,存在货币政策微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在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出现之前,货币政策的基调不大可能发生变化。如果有变化,也应该出现在“稳健货币政策”的框架下。2010年的经验表明,在货币政策基调变化之前,货币政策是有可能出现实质性微调的。那么,从步骤上看,这种微调至少会包括四个步骤:

  第一步:逐步放松对信贷投放的监控力度,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将广义口径的货币增速稳定在16%以上。

  第二步:放松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实现央票和回购项下的净投放。

  第三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频率,确切的表述应该是:打破目前每月一调的规律。

  第四步:不再轻易动用价格工具。确切的表述应该是:打破目前每两月一调的规律。

  种种迹象表明,2011年5月,我们可能看到第一或者第二步,至于其他的,或许还需要时间。

  (作者系招商银行宏观与策略分析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