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专户大将郭树强执掌天弘面临大考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华夏,专户,郭树强,天弘
  • 发布时间:2011-05-30 09:31
  从2004年的江晖开始,华夏基金几乎年年都有明星基金经理离职。

  今年也不例外。2010年2月,华夏基金憾失孙建冬与张龙两员基金经理大将,近日华夏基金创建者之一、机构投资部总监郭树强又离职。

  一位接近郭的华夏基金人士5月25日对《投资者报》记者透露:“郭目前还在华夏基金,正在办离职手续。”

  据悉,郭树强的新东家,是同城规模不足百亿的小基金公司天弘基金。他的角色,也由原来主要负责基金公司专户、年金等机构业务,转变为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

  “他这个级别,确实本身能力非常强,相当于公募中非常牛的基金经理。”上述人士说。

  郭树强的出身,在公募界可谓叱咤风云。这位毕业于北京五道口“黄埔军校”(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的95级学生,同班同学曾有近10人担任公募基金经理。而今,这些同学中的前南方与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前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前景顺长城投资总监李学文等人,已然脱离了公募“围城”。

  如今,郭树强选择执掌公募总经理大旗。但业内人士多认为,对他来说,要想在这家规模长不大、业绩落后、人员变动较频繁的公司实现梦想,还需要面对种种巨大考验。

  华夏专户领军人

  郭树强资历很深,资料显示,他曾是华夏基金的筹建参与人。但公开资料中关于他的其他描述并不多。

  他本人曾对媒体透露,从小对物理情有独钟,不过阴错阳差学习了经济。并在1995年考入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结识了后来成为基金行业风云人物的同班同学。

  1998年毕业后,郭开始在华夏基金从事基金投资工作,一干就是13年。期间,他担任过交易员、兴和基金经理助理、交易主管和基金评估小组组长。并曾任基金兴和和基金兴华两只封闭式基金的基金经理。

  即使是在早期,郭树强的投资业绩也可圈可点。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担任基金兴和的基金经理的6年中,取得了320%的回报,与同期同类平均328%的回报相当。

  在2005年,华夏基金获得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郭开始专门管理企业年金。2009年基金专户理财开闸,郭树强成为华夏基金该业务的核心人物。

  此前郭树强还是华夏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但记者发现,在华夏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股票投资)成员排序中,郭排在最后一名。排在他前面的人分别是:华夏总经理范勇宏、华夏大盘精选王亚伟、投资总监刘文动、股票投资部总经理程海泳、股票投资部副总经理巩怀志。

  上述华夏基金人士就此对记者分析:“郭所担任的机构投资总监,只是一个部门领导,级别上远不到分管领导。但他本身的能力非常强,不亚于公募中非常牛的基金经理。”

  实际上,他不是基金公司高管,所管理的机构部门较少对外曝光。“他的风格是不去争,默默无闻,但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释放得很厉害。从个人和从行业来说这都是好事,毕竟,能做华夏高管的就这几个。”

  至于为何现在离开,该人士推测,一个客观原因可能是“年终奖发太晚,要不然早走了”。

  新公司棘手问题多

  天弘基金网站数据显示,目前拥有公司48%股权的天津信托,曾参股易方达与宝盈两家基金管理公司。2004年,天津信托将持有的两家公司的股权脱手,而发起控股成立了天弘基金。

  截至2010年底,天弘基金共管理6只基金产品,资产管理规模仅75亿元,在2004年成立的12只基金公司中列倒数第二,在2009年之前成立的60家基金公司中排第51。

  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天弘基金的资产为7475万元,负债为1336万元,净资产为6139万元,低于7年前的注册资本1亿元,处于亏损状态。天弘基金的每股净资产仅0.61元。

  天弘的股东没能换来投资收益,相反可能还需要重新增加资本金。拥有天弘48%股权的天津信托2010年年报显示,投资收益为-1168万元。

  拥有天弘24%股权的内蒙君正招股说明书则显示,截至2010年9月底,投资天弘基金3120万元的初始金额,期末账面余额只剩下2633万元。2008年,按权益法核算天弘基金当年下半年收益为-117.34 万元;2009年按权益法核算天弘基金收益是6.47 万元;2010年前9个月,按权益法核算天弘基金收益为-259.52 万元。

  天弘唯一一只成立时间超过5年的基金天弘精选,先后更换过5位基金经理。近五年来在72只同类基金中排倒数第二。天弘2009年挖来的前投资总监吕宜振,为公司的投研体系带来较大改善,2010年业绩提升较显著。但2011年4月,吕宜振离职,转战上海。

  截至2011年5月25日,天弘三只主动型偏股基金天弘周期策略、天弘永定价值和天弘精选分别下跌12%、14%和15%,大幅落后于股指和同类平均回报,后两只更是惨居后1/10。

  股权问题四季度有望解决

  5月25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挂牌方式转让所持华夏基金51%的股权。

  该股权转让已获得国资管理部门核准,首次挂牌价格将不低于评估值75.63亿元。转让后,中信对华夏的持股比例将降至49%,股权问题的解决进入实质阶段。其实,早在2010 年6 月,公司董事会即通过了《关于转让华夏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的预案》。拖延至今日,是等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等所致。

  但对于股权转让时间,上述华夏基金不愿具名人士表示:“挂牌只是中信做的一个表态,我认为短期之内成交的可能性不大。这次是高调挂出来,可能结果是低调完成,直接公布敲定的结果。至于哪方面触动挂牌,现在还不好说。”

  此前,华夏基金不同部门两位同事均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公司股权问题要到下半年才能完全解决。

  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也认为:“后续还需股东会通过、挂牌转让及监管部门批准等程序。初步判断,转让手续全部完成将在今年第四季度。”

  对于转让价格,作为基金业的摇钱树,市场预期有望创下基金股权转让新高。但公布的转让价格却低于预期。

  公告显示,挂牌转让价格不低于75.6 亿元,隐含华夏基金市值148.3 亿元,低于预期。此价格对应于每股62.31 元,市盈率14.7 倍。

  对于转让的影响,梁静认为将在明年完全显现出来。“在完成股权转让后,华夏基金受到冷淡对待的新产品发行有望回归常态,中信证券的资金实力也将进一步提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转让带来的负面影响。”

  “郭的出走跟股权完全没关系。即使变动,也影响不到他这种级别的人。”上述华夏基金人士表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