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盯着一个谢风华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谢风华,通缉令,卓越
  • 发布时间:2011-05-30 08:38
  日前,国际刑警组织官方网站挂出一纸红色通缉令,通缉对象为中国大陆投行界明星人物——谢风华,通缉令的请求发布单位为“中国上海市公安局”,其罪行类别为“欺诈”。谢风华由此成为中国大陆证券界高管被国际刑警组织通缉的第一人。

  谢风华曾任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副总裁,2009年2月跳槽至中信证券担任投行部执行总经理。其妻安雪梅,亦为首批保代,曾任华泰证券投资银行部高级副总裁。

  事发时的谢风华正在中信证券主持ST兴业 (600603。SH)的重组事项,其间利用财务顾问身份高调地将重组信息在关键交易时点透露给不少机构和亲友,甚至还亲自操刀买卖,终在去年3月得知证监会派人调查,而赴港旅游一去不回。

  安雪梅则亦被曝曾在2009年借谢风华负责福建天宝矿业集团借壳万好万家(600576。SH)、常州亿晶光电借壳海通集团(600537。SH)的机会,从中进行内幕交易,非法获利167万余元。安雪梅亦步丈夫后尘,突然辞职后人间蒸发。

  谢氏夫妇皆为投行界元老,至今,对于二人究竟皆被批捕,还是谢风华仍在逃海外,仍无确定消息,唯一确定的是,这对昔日的投行明星夫妇,已因涉嫌内幕交易而折毁前程。

  “干这行的没几个干净”

  以谢氏夫妇投行高管的卓越地位,其家庭年收入或不在1000万以下,以职业前途做赌注的内幕交易为其带来的收益应远不在区区百万之微。

  表面光鲜无两的职业光环覆盖的是证券业制度之积弊难除下的阴暗和暴利。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培育大型企业和提升产业水平为名,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令资本市场重组和借壳概念层出不穷,不仅地方政府保壳有望,上市公司摘星脱帽有望,投行律所获取高额费用有望,参与重组的诸多内幕人通过资本市场获取暴利更是有望。

  在证券交易中,有三大手法可违规获利,其一是虚假陈述,其二是操纵股价,其三是内幕交易。前两种手法都要经过市场公开展现,较易发现。内幕交易则隐蔽得多,获利也更加丰厚,被觉察的难度较大,觉察后被查证的难度更大,因而一直是证券违法的“诱人”地带。

  因此,偏激者认为:“干这行的没几个是干净的。”这话虽然有一棍子打死一片的武断,却不折不扣地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内幕横行、获利者甚众而最终暴露者寥寥,以致集体有恃无恐的现状。事发前谢风华几乎不加掩饰的高调泄露内幕信息即是明证。

  不能总找软柿子捏

  然而,为什么偏偏是谢风华被盯上了?

  但凡在中国股市里稍微混过个把年头的投资者想必都有体会,今天出个亏损股连续涨停,明天出个高管在某时刻集体精准减持的事频而有之,多是吵闹一阵就无声无息,由此锻造了一批敢于横视质疑且屹立不倒的公司。

  比如吉林制药(000545。SZ),该公司三次虚假重组,有重大内幕交易嫌疑,本地资金跟随炒作,股价上蹿下跳,事件几近曲折,任媒体公众吵翻天,证监会最终也没给出个明白意见。其间还曾曝出该公司曾聘两证监会前官员担任独董,监管者和监管对象的关系暧昧到了这种地步,实在不能不令人感叹“猫和老鼠进洞房”的时代悄悄降临。

  但也不能说,证监会所查处的案件没有牵涉官大势大的人的。比如南京市经委原主任刘宝春,因涉嫌高淳陶瓷(600562。SH)内幕交易非法获利700多万元被送去法办,此案成为全国首起公务员涉足内幕交易而获刑的案件,算是一大成果。

  但更多的则是“柿子找软的捏”,被查被抓的不是市场“仓鼠”,就是“墙倒众人推”的“死老虎”。前者如参与“老鼠仓”的明星基金经理李旭利,后者则有中山公用内幕交易案主角原中山市市长李启红,被“双规”后才知其原来有此丑闻。

  自我监管难上加难

  打死耗子一千,不如抓活老虎一个。当然,一旦涉及官员,证监会也很为难。借壳重组往往涉及各级政府、国资委、有关部委等多个实权部门,要证监会自己去监管同级甚至上级,实在够难,如果自己管理自己,那就难上加难。

  中国证监会拥有的审批权利之重使其自身亦属内幕人范畴,其纯洁性犹为重要,去年沸沸扬扬的“李莉事件”戳中的正是这根神经。官方自己也已承认过,政府官员已成为打击内幕交易的重点对象之一。

  这很容易想见,在中国,什么都要政府层层审批,官员不仅率先知道重组细节,还握有生杀大权,那么公司和机构向上报送方案时会不动脑筋去利用“内幕消息”这个无成本的贿赂疏通打点吗?试想,当李启红亲自与中山公用负责人一起到证监会汇报资产重组方案时,证监会人士能以何种面目相对,李启红又是怎么与上市公司的人站到一起的?

  按现行规定,证监会人士离职一年后才能到上市公司任高管,但实际上很多证监会前官员,离职几个月甚至个把星期就赶赴上市公司,名义上不叫高管,但拿高管的待遇。网络上更是展出过一份统计梳理出的证监系统官员与被监管机构高管交替任职的清单。

  内幕交易查证困难,查证在职官员涉案更是难比登天,既然没有任何现实经验和制度保障能让公众充分信任谁,那么只好寄希望于两点。第一,减少长链条重组,减少内幕知情人数量;第二,打破过度集中的权力审批,杜绝权力资本联合起舞的土壤环境。考评证券市场秩序规范的根本标准不是抓了几个“谢风华”,而是内幕交易横行的局面彻底改观,否则我们很难就说:“证监会,老虎打得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