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拿什么实现电动车梦?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比亚迪,电动车梦
  • 发布时间:2011-05-30 08:50
  中国大型乘用车企业长期甘当外国汽车巨头的“中国买办”,代理他们的中国业务,缺乏核心研发,没有自主制造核心零部件的能力,沦为一个个大型装配厂,大量利润被零部件企业和外资以技术授权方式拿走。

  然而,国企领导人在业绩考核压力下,追求短期利益,慎重考虑长期研发投入。车企在过度竞争状态下,也无暇顾及深度开发。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就显得弥足珍贵。

  比亚迪在A股上市招股说明书中详细阐述了对钢材、聚丙烯塑料、动力总成系统的采购情况,从数据上看,这些材料、零部件近年来降价不多。但也能看出,对发动机、变速箱、汽车板这些核心零部件材料,比亚迪无力生产,同样受制于人。

  实际上,汽车生产厂商并不赚钱,钱都进了零部件企业的“腰包”,外资车企还通过核心零部件供应控制其中国合作伙伴。北汽福田战略与投资银行部总经理余育术就曾向记者痛斥这种“买办生产模式”。他说:“乘用车企业与外商合资,分得50%利润,但是大量利润都被关联的零部件公司拿走,没有外资授权,国内合资企业连改款的权利都没有,生产线实时受外资掌控。”

  上汽集团零部件供应商延锋伟世通公司产品经理曾诚也有同感:“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轴及悬挂系统,以及很多电子设备上高度对外依存。超过60%的全产业链利润被以关联交易方式转入外资手中,核心零部件依存度更高。”

  在他看来,即使中国企业掌握了这些零部件生产技术,也摆脱不了对外依赖,因为国外汽车巨头早已通过专利的形式,进行了大规模技术保护。

  2010年比亚迪光环逐渐退却,它带来的最大好消息莫过于和奔驰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奔驰负责外形开发与制造,比亚迪负责电池和动力系统,双方各持股50%,都力求避免自身短板,发挥对方长处。

  比亚迪深圳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向记者表示:比亚迪50台纯电动汽车E6于2 010年五一投放市场,作为出租车使用,至今单车最高行驶里程已经超过10万公里。E6单次充电可行使300公里,一般一天充电两次。“第一批E6行驶至今,电池衰减迹象并不明显。”

  在谈及比亚迪电动汽车投放计划时,他透露:“2 011年8月前深圳将会增加250台E6出租车,比亚迪的纯电动大巴K9也将下线,预计将有50台交付深圳公交运营。”

  深圳一位开E6出租车的司机告诉记者:“E6电池组重达80 0公斤,整车重2.5吨,明显高于一般中级车。但是E6毕竟已经通过了一年10万公里的高强度测试。”

  曾诚表示:“上汽、一汽如果没有整车业务,那它们要么饿死,要么沦为替巨头们打打散工,做点零碎活,生产一些便宜而技术含量低的配件;奇瑞可能就什么都没有了。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独特的电池技术就体现出了它的价值。”

  为了给电动汽车梦想蓄积力量,比亚迪进入传统汽车领域。经历疯狂的低成本扩张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发现他依旧需要掌握发动机、变速箱这样的核心技术产品。

  到底是发展电动汽车,还是开发传统汽车,比亚迪其实是用技术在跟时间赛跑。看电动汽车市场是否能够实现跨越发展,快速替代甚至是全面超越传统汽车。当新能源技术替代传统技术,比亚迪在传统汽车领域的短板就不再是问题。

  可现在的问题是,电动汽车进入市场化量产还为时尚早。而在这之前,王传福如果不在传统汽车领域加大研发和投入,比亚迪的电动汽车之路将越开越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