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清理债务”传闻诱发下跌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银行,清理,债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6-07 15:27
事实上,此前外媒曾报道称“中国监管当局准备清理2-3万亿人民币(3080-4630亿美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传闻的方案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部分不良贷款、银行将承担一些损失、同时也将把那些原先限制民间投资的开发方案向民间投资人开放”。
不过,这一消息迅即被全国人才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否认,她表示只是要在6-9月份进行地方政府债务的摸底,并称“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在这三个月完成”。
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详细披露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等情况。由于平台贷款普遍额度大、期限长,用途监督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信用风险仍备受关注。“清理地方债务风险”的短期实施可能性有多大?如果成真,对银行股从估值到业绩的影响又如何?多家券商分析师对此进行了解析。
短期执行可能性低
国信证券认为,外媒关于“清理地方债务风险”的报道以及传闻方案应该只是政府的一个初步想法,距离实施还有较长距离,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执行。原因在于:清理地方债务表示承认4万亿刺激政策存在巨大负面作用。从2009年开始巨增的地方债务,主要体现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与本届政府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有密切关系。现在就清理债务,等于承认了经济刺激政策的巨大的负作用。经济刺激政策才出台两年,本届政府所剩任期不到两年,从历史经验上看,此时政府就承认刺激政策存在重大失误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在债务风险尚未大幅暴露前即进行大规模重组和清理的可能性不大,银监会对地方平台贷款的清查已持续了一年以上,存在风险的贷款为2-3万亿,与新闻数据一致。不过到目前,这些贷款是被认定为正常类贷款,1季度行业的不良率仅为1.1%。这意味着,这些风险目前是潜在的,还未进入暴露期。
国信证券也指出,地方政府尚未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清理历史债务会带来重大的道德风险。而放开地方政府发债,并不能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只是对债务进行了转移。即使进行比较极端的假设,如果真的执行债务清理,在技术上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
银行板块仍可持有
对于外媒报道的清理地方债务风险方案,宏源证券的看法是,如果该解决方案为真,对银行板块而言不应该是利空。个中原因在于,原来预期由银行单独承担的债务,按照传闻的方案解决,将分解为政府、银行和民间资本三方承担,虽然具体比例和数额未知,但显然减轻了银行的压力。
“既然这个窟窿要补,还不如早点解决掉”。宏源证券分析师黄立军在报告中如是表示。
具体的计算是,如果2-3万亿债务在2011年内就全部处理掉,假设三分之二属于上市银行(外媒报道称三分之一属于国开行),那么会将2011年8230亿元的上市银行净利润全部吞噬。因此宏源证券也认为,2-3万亿融资平台数量巨大,不会一下子处理完毕,需要缓冲期。并且,随着这部分坏账的逐步处理,压制银行的一个风险点将得以释放,仍然可以理解为利好。
而据宏源证券债券分析师对城投债的调研情况来看,今年新增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非常少,城投债反而成了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工具。债券担保依然是地方政府信用,利率较低,买家主要是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从这样的情况判断,地方融资平台正在以多种形式影响中国经济,而城投债的投资者还在乐此不疲的投资着,这说明银行在逐渐从地方政府贷款层面撤出,投资者也并不认为地方债务存在严重问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