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 自信但不盲目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李建民,自信,盲目
  • 发布时间:2011-06-08 13:32
  1990 年的岁未,利盟国际大中华区总载李建民,遇到了人生第一次纠结。在此之前,从北京四中到清华大学,再到人民银行总行工作,按部就班的李建民始终优秀,从未面临过“要”或者“不要”的艰难抉择。

  纠结源自一家法国IT 公司。这家公司想“挖”李建民去做销售,月薪1500 元外汇券(当时约为2000 元人民币)。彼时,他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已经任职4 年有余,不仅分到了一套二室一厅的住房,月收入也有100 多元,属于当时高收入一族。

  如果去外企,虽然收入立刻能翻20 倍,但工作压力会很大,还随时有可能被扫地出门;如果留在银行,日子轻闲自在,以后还可能混个一官半职。

  一条路充满不确定性,神秘而诱惑;另一条路看得见的未来,平淡无奇。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李健民第一次陷入纠结中。

  当时,李建民是个努力上进的优秀员工。作为清算中心第一批技术人员,为了精通业务知识,李建民找到很多英文原版资料学习。在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与大部分人一杯茶、一张报混一个上午的状况不同,李建民“啃”了四年书。

  知识的积累不仅让李建民与众不同,也让他的内心偶尔蠢蠢欲动。

  深思熟虑后,李建民退了公房,辞了公职,加入了法国公司。

  履新不久,凭借多年的银行知识积累和自身的努力上进,李建民成功地把金融IC 卡业务引入了当时在国内金融界颇有影响的“金卡工程” 试点项目。这个中国最早的IC卡应用项目不但成就了李建民从普通的国企职员到外企高管的华丽转身,也彻底改变了他之后的人生轨迹。成就他今天成为是全球唯一专注于打印机的知名企业——利盟国际大中华区总裁。

  但和同时代许多破釜沉舟投身商海的人不一样,李建民并不觉得自己是胆大的人。“当初放弃‘铁饭碗’并不是一时冲动。从小到大,我一直很自信,但不是盲目的自信。

  丰富的知识内涵是我自信的基础,我一直觉得年轻人虽然拥有精力、体力和激情,但这些能量都会逐渐被岁月所吞噬。要想使人生精彩长存,就一定要把这些无法保留的能量转化成某种可储存的方式,比如说知识、经验、财富和信誉。”

  在机会来之前,沉淀能力做好准备;机会到来时正确判断、冷静分析,不妄自菲薄更不要盲目自信。至今,这仍然是李建民考虑问题的方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