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伎乐飞天金栉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唐代,金片,扬州,古井
  • 发布时间:2011-06-22 13:22
  1983年,在扬州市内一口古井中,意外出土了一批价值连城的唐代金银饰品,除了嵌满珍珠宝石的耳坠、戒指外,还有一件叠成四五折的薄金片,令现场专家大感疑惑。于是,文物小组立即请来扬州最好的金器制作工匠,力图恢复金片的原貌。

  一个月后,金片修复完成,当它折叠的面貌被完全展开在世人眼前,人们无不发出惊叹--金片高12.5厘米,宽14.5厘米,厚度仅有0.04厘米,它的上部分呈马蹄形,下部分则像梳子,剪制出细密的梳齿。其中马蹄形的部分镂空錾刻出一幅“伎乐飞天”的繁复画面,两位裸身奏乐的飞天神女,一位吹笙,另一位手执拍板,左右相对飞翔于两朵如意云纹之上。整幅飞天图被嵌在4圈边纹之中,边纹呈莲瓣纹、连珠纹、鱼鳞纹由内而外排列,最外圈的纹饰被称为镂空缠枝梅花蝴蝶纹,由蝴蝶和梅花相间排列组成。

  最令人称奇的是,在本就透薄的金片上,古代工匠对边纹中蝴蝶的处理更加精心,其须毛细若蚊足,厚度只有0.02厘米。另外,修复后的金片并不是平面的,它的中心微微隆起,整体形成半月的形状,如此微妙的角度恰到好处地凸显了立体感,让两位神女仿佛翩然欲出。这样雍容华美而质地薄软易折的金片,已经不再是一把梳子那么简单了。经专家考证,它应该是我国古代女性特有的一种发饰--金栉。在中国古代,篦箕和梳子被统称为“栉”,它与簪、钗、胜、步摇、金钿、铢花、勒子并称为中国八大发饰。汉代的栉多用漆木制成,到了唐代,随着社会的繁盛与发展,制作栉的材料也越来越贵重,于是就出现了“金栉”,并逐渐发展为唐代宫廷贵妇的重要头饰之一。一些地位尤其高贵的唐代妇女,甚至会将十余把样式各异的金栉一起戴在头上,前后左右插满头发,金灿灿晃人眼目。

  一千多年前的扬州,是唐代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繁荣的经济催生了发达的手工业。扬州城内的能工巧匠数不胜数,制作的金银器极尽奢华。而这片伎乐飞天金栉在扬州的现身,恰好佐证了扬州曾经创造出的工艺传奇。另外,专家还指出,这件稀世珍宝不仅运用中国传统的錾刻工艺,同时还运用了掐丝、累丝等西方特有的金银制作工艺,从侧面说明充满自信的盛唐,对外来文化的亲近与包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