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星巴克,一样的H&M,一样的麦当劳,一样的大商场,一样的大堵车,一样的眯着眼撅着嘴衣不蔽体的巨幅美女广告牌,一样的电影院里放着一样的电影,一样的夜店里人们喝着一样的啤酒,一样的超市里摆着一样的货架,一样的货架上面摆着一样的立顿红茶和李锦记酱油……这是我们一样的流行生活。
如果你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生活过,那么去另一个陌生城市就基本没有问题。一只伦敦老鼠在穿越纽约地下水管道时大概不会产生多少思乡之情,因为实在太相似了;而人类的适应能力正变得像老鼠一样强大,旅行变得越来越不值得羡慕,因为我们的城市实在是太相似了。
我并不讨厌城市的现代与便捷,可我讨厌它们的千篇一律;就像我并不讨厌牛仔裤,可我讨厌它成为全世界的“工作服”。从东半球到西半球,所有人都穿上这么一条裤子的结果,是我以为自己走了几千里却始终没离开自家门口。从前我也是牛仔裤和西式服装的忠实拥趸,可现在我觉得非洲长袍和越南奥黛也很有美感。
我的一个同事坚定地号称自己只穿CK内裤。与之相比,我倒觉得我妈用旧大花被面自制的短裤反而更酷一些。另一个朋友曾在几年前花了好大力气买到iPhone手机和斯巴鲁汽车,没想到没用多久这两样东西就成了大众化的流行符号。当一群人都争相使用同样的个性标签时,个性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现在我从一个标准的大城市搬到一个海边小城的郊区,我去小超市精心挑选着本地出产的醋和酱油,用本地面粉自制又黑又硬的馒头;我专门跑到街角老大妈那里买她家的自制汤圆;我把画框里的地中海撤掉,换上自拍的本地海滨照片;我买下一双很粗糙的手工鞋子……
这么做当然既不便捷,又不经济,可我喜欢为这些尚未被标准化、尚未成为流行的东西埋单。
我无意抗拒全球化,无意抗拒一切不可抗拒的东西。但是,尽管相似总能给人带来安全感,可当整个世界都变得越来越相似,又是一件多么乏味的事情啊!
(杜刚摘自《广州日报》)
*介 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