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字难求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动车追尾,外汇储备,通胀
  • 发布时间:2011-08-16 13:3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此语出自于《论语》,大意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能做什么。

  然而,近一个月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事,都无一不让人真实的感受到:身处当今的中国,一个信字实在来得太过奢侈。

  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原因是温州南的信号指示灯遭雷劈,导致本来应该是显示红灯,而错误升级显示为绿灯。

  而就在事故当日,对于新开通的京沪高铁频频发生断电、换车、停运等故障,铁道部总工程师、高铁总设计师何华武还用坚定的声音宣告,“中国高铁安全保障是可靠的”。

  更吊诡的是,在24日晚新闻发布会现场,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仍信誓旦旦的表示,“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仍有信心”。“你们相信吗?”发布会期间,王勇平一共三次提出这种反问。他的回答是“我反正是信了”,“至于你信不信,由你”。

  我们的疑问并没有因为他的所谓“坦诚”而消解,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追问与质疑:我们无法相信更不能理解,为了尽快通车就可以将事故车头现场掩埋掉,这能不算是毁灭证据吗?当铁道部匆忙宣布无生命迹象开始掩埋车体时,一个三岁小女孩突然“很不懂事”地冒出来,迫使王勇平说出了生平最火的一句话:“这是一个奇迹”。 或许这也算是一种解释,但是不是有点过于残酷了。

  被媒体爆炒的《世界新闻报》“窃听门”、高端家具品牌“达芬奇”造假等事件似乎与“动车大碰撞”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

  “我们迷失了方向。”创刊168年因窃听丑闻而关闭的《世界新闻报》在其最后的社论中这样写道,但事情不能因为报纸的关闭而终结。当地时间7月19日下午,新闻集团首席执行官默多克出席英国议会听证会时表示,“我掌管拥有5.3万员工的新闻集团,不应为没有发现这一丑闻负全责”。

  作为新闻集团的创始人和董事长、行政总裁的默多克无疑是在推脱责任,窃听事件发生的时间那么长,而且牵涉到多位名人以及政要,更重要的是该报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侵入被谋杀女孩道勒的语音信箱……这与默多克的经营理念密切相关,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请别拍我了,我不想再被网友恶搞。”7月13日,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出雷人之语。当时她情绪失控,声音哽咽,泪流满面,并声称自己压力极大。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不知这位爱哭的“总经理”是否想过,那些花10多万元买一张号称“意大利原产”单人床的消费者知道真相之后,又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同样雷人的还有国家外汇管理局,“外储形成过程中,百姓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7月26日,外管局在其官网发文,否认了外储是百姓“血汗钱”的说法。我们很疑惑,国家的财富到底是人民创造的,还是你外管局“扣”出来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与日俱增的外汇储备必然带来外汇占款余额的飙升,为此央行需要向市场投放相应的本币,于是通货膨胀就应运而生了。

  如果外管局的说法成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通胀就是政府对全民合法的一种悄无声息的掠夺,这被经济学家誉为“通货膨胀税”。当今世界各国之所以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恨之入骨,亦是它滥发货币剪全世界的“羊毛”。

  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催生了财富管理的升级需求,但国内金融机构通往财富管理的道路并不平坦,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一个“信”字,他们很难得到客户的高度信赖。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要想受人信任,首先是自己要守信;如果不守信,即使一时能蒙混过关,但最终还是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因为任何遮掩或回避只能激怒民众,加深裂痕,到头来非但办不成什么事情,反而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