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新论:调控主要手段转向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通货膨胀,货币,信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9-08 13:23
我们注意到,相对于4月13日以个人名义发表的内部讲话稿《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问题》,以及6月23日以中国国务院总理身份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本次在党刊《求是》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则是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身份,代表了最高决策层集体决议。
其核心有两点:1、确认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是通货膨胀,而非所谓的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2、未来一段时间内,政策的着力点是: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亦即,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中,当前的主次排序是“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
但与市场普遍担心的,高频紧缩的货币节奏将继续的悲观预期所不同的是,我们认为:分析最新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划分来看,本轮政策的调整方向,绝不是如二季度一般的,在“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4月13日讲话)目标基础上的紧缩加力。其强调更多的,是在“2010年1月以来,银行准备金率和基准存贷款利率分别上调了12次和4次。货币和信贷供应因此恢复到了正常水平”(6月23日《金融时报》文章内容,由此引爆了对政策放缓预期的报复性反弹)基础上,通过结构性的政策组合,化解当前机构性上涨的物价水平进一步演化为通货膨胀的趋势。
换句话说,“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货币和信贷供应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因此,此次央行将保证金存款计入存款准备金上缴基数的政策传言,更应视为数量和价格型紧缩中止、并转向结构性调整的标志。对A股而言,只要挺过了近期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上缴基数对流动性的冲击,那么政策面将再无重大利空压制行情。
我们注意到,在文章篇头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结部分,在强调“更加注重缓解物价过快上涨这一主要矛盾”的同时,更是指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表明决策层初步认可了8月上旬发改委的相关判断:“从周期性波动规律以及翘尾因素下降等因素来看,本轮价格运行已经将近拐点”。
那么,我们如何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把握政策紧缩转向结构性调整?
1、无需担心二次探底:“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处于合理水平,没有超出预期”,政策像2008年一样从全年紧缩急速转向定量宽松的可能性不存在。
2、为何在货币环境恢复正常的环境下,仍要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我们预计,虽然8月份CPI将从6.5%回落到6.1%,但各方普遍预期余下各月物价可能维持在5.5%左右的高位运行。
3、如何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物价方面,在于扩大农业生产,改善供求结构,地产调控落到实处;经济方面,投资增速和国内需求趋于稳定,关键则在于解决在货币信贷偏紧、海外需求放缓、人民币升值和生产成本持续推升等恶劣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当前的核心,在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又不能让这笔“专项资金”转化为影响物价稳定的“货币因素”。我们预计,一旦央行通过“保证金存款计入存款准备金上缴基数”实现对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全面掌控,差别性下调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等冲销手段在年内是可以预期的。
邓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