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或站立——危机中的温州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温州,信泰,胡福林,信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0-27 10:06
余青,典型的温州商人。貌不惊人,属于平凡到扔人堆里绝对认不出来的那一类。他应该是成功的温商,与因“温商携款潜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信泰从事同样的行业,眼镜。
信泰老板胡福林的出逃,让他这几天疲于奔命。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奔波于各个银行之间,与银行的“老大”们面谈信泰所欠下的债务问题。
“华夏银行不太好说话,态度不好。唉,不知道接下来跟兴业银行会谈成什么样。” 余老板在记者面前并没有避讳什么,他叹着气,“银行这个时候如果趁火打劫……”
“联保”危机
余老板是为信泰集团“联保”的十几家企业之一。信泰集团通过企业联保的方式从银行取得了不小的一笔贷款。同行业熟悉的企业之间大家相互通过“联保”贷款,也就是形成“互保”,保证了银行的风险相对较低。“互保”的多家企业中如有一家企业出现还贷风险,那么其它企业就要为这家企业承担担保责任。信泰集团和余老板的企业都是处于这一“互保”贷款网络之中的企业。
“互保”制度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最终考验着每个企业,考验着每个老板都不能轻易地站出来作第一个“恶人”。现在,胡福林跑了,“互保”的网被打破,余老板和其他的老板们都郁闷了。
信泰集团除了欠下直接在银行借款、民间借贷资金外,还牵涉其他企业大量上下游资金,余老板估计不少于100亿,而他自己的企业就因此损失4000多万。
资料显示,浙江信泰集团是温州最大的一家眼镜厂商,年产1700多万副各类光学眼镜架及太阳镜,年总销售额约3亿元人民币, “海豚(PORPOISE)”、“金棕榈(PALM)”等品牌已经拥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董事长胡福林于1964年6月出生,温州市人,自小继承家族眼镜生意,是当地最早的眼镜商人。目前他还担任浙江省眼镜行业协会副会长。
对于与之交往还算密切的同行余老板来讲,胡福林的出逃事先没有任何征兆。
“应该就是他自己把摊子铺得太大了。”余老板说,“就眼镜行业来讲,目前市场行情不差,我们都不缺订单,只要有资金就能生产。”
2008年底,胡福林开始大举进入光伏新能源产业。旗下已经拥有了浙江中硅新能源、浙江赛力科技、温州中硅科技等公司,主要生产太阳能单晶硅、太阳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光伏产品。“他进入了一个不太熟悉的领域,大量的资金已经投进去了,现在估计资金缺口实在太大。”余老板对胡福林的做法大摇其头。
不幸的是,余老板成为了信泰集团的担保者之一。他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跟每一家银行去谈,担保下来的钱,必须要想办法还。
“我们企业,要比他们有信用”
温州商人成功的最大基因,除精明与坚韧之外,世人公认他们为最“守信”的商人。“没见过诚信超过浙江人的。在浙江,没见过有诚信超过温州人的。”对温商的评价莫过于此。
温州人的信用体系是整个温州经济最坚实的基础。也正因为如此,温州老板会因为欠债跑路,也愈加成为新闻的噱头。
温商不缺钱。有很多温商之间借贷的传说,比如,需要钱的时候只需要跟熟悉的人打个电话,钱款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筹集到位;比如,相互之间很多借款不打借条。正因为如此,温商在发现一些好项目的时候,才可能迅速筹集资金抓住商机,击败其他对手。甚至还流传着一些说法,如果温州人做坏事被抓进去,是打死也不会招出同伴的。因为他们坚信同伴会在外面照顾好他们的家人。
有这样的一个诚信体系,才有温州民营经济的发达。如果这次老板逃跑的危机带来了诚信体系的崩溃,对温州而言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但是余老板对待信泰带来的这“飞来横祸”的还贷压力,表现出了让记者惊讶的淡定态度。
用余老板的话来说,他(信泰老板)这一跑,不仅仅是害了周围的这帮朋友,更害了他自己,因为,他再也没有翻身的时候!言外之意,信用垮掉之后的人,再也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其二,谁都明白,谁都不愿意跑。跑了,就是已经到了绝处。
信泰老板跑了,十几家联保的老板几乎天天碰头商量对策。无一例外,大家都同意在这样的危机面前,企业要表现出守信的一面。银行的钱,大家都要想办法还,不要再让跑路的情况出现。余老板对《小康·财智》记者说:“我们企业,要比他们有信用。”这个“他们”或是指逃跑者,或是指银行。
记者截稿前获得消息,部分大型眼镜企业愿意联合并购信泰集团,很多事项已谈妥,但还没有形成正式的书面协议。不管结果怎样,这是相当向好的解决方案,比一走了之更符合温商的特质。我们相信多数温商的诚信仍然是他们不变的基因,仍然能够给实业环境以信心。
“银行忽松忽紧,小心上当!”
谈起这次的危机,余老板对银行放贷政策颇有微词。“如果不是银行放贷时松时紧,信泰估计不会走到这一天。”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家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政策。在四万亿的带动下,数十万亿新增货币从银行扑向社会,一方面飞快地抬高了住房、能源、矿产等的价格,另一方面,大量未经认真推敲和考核的项目匆忙间获得了大量贷款。
许多的项目上马之后急剧扩张。不到三年的时间,很多大型项目仍处在投资阶段,处于还需要资金的时候,银行突然采取了紧缩政策,相当于咔嚓一下关了资金的水龙头。
信泰集团的噩梦就是这样开始的。从2008年底开始信泰投资光伏项目,据说摊子铺得相当大。
“那个时候,是银行追着企业家要放贷款。”余老板苦笑说,只要你敢要,银行就敢放给你。没有对自身实力、投资回报周期以及市场动向足够的把握,很容易盲目扩张。
突如其来的国际国内金融环境,让央行采取了货币紧缩政策,银行放贷的额度陡然收紧,贷款难首当其冲的就是民营企业。大量民营企业拆东墙补西墙,温州企业普遍采用的办法,就是从民间高利贷那里取得暂时的资金过渡,期冀央行政策能够稍后缓解,或者房地产政策放松一点,部分资金能够回笼。信泰集团的详细情况尚未披露,但从它8亿银行贷款、12亿民间借贷来看,也是这样的路数,让胡福林走上了绝境。
“中小企业主对待实业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尽管生病了,但是不会眼睁睁看着他死掉,肯定要不惜代价想办法把他救活,送氧和输血,说不定哪天政策好转,机会就来了。”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理解这种行为。
从4月到9月,小半年过去了,银行政策和地产政策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胡福林们再也撑不下去,之前饮鸩止渴的后果就这样爆发了。
用余老板的话来说:要么撑死,要么饿死,这样的(银行借贷)政策太考验企业家的智慧了,一不小心,就踩了陷阱。
无为变有为 政府何为?
老板出逃引发的社会危机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因为毫无预兆,因为倒下的是看上去那么强大的企业,种种惊讶和猜测加大了关联企业和企业员工的恐慌。当地人说,这段时间的温州,天天都有工人闹事。
温州市政府向来被称为最“无为而治”的政府,强大的民间力量让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但这一次政府不伸手都不行了,经济环境的恶化带来了社会的动荡。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9月25日对外表示,“面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我们一定要清醒、坚定、有作为。该出手时就要出手。”每一家老板跑路,当地政府不得不第一时间垫资发放工人的工资,以防更大的冲突发生。
目前,温州市政府抽调25个工作组进驻各银行,防银行抽资导致中小企业资金断链。国庆长假之后,还将进驻全市县级支行,实施重点监控,稳住联保企业。
温州市银监分局副局长周青冥表示,他们已要求当地各家银行,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和额度规模;利率要下降,最高上浮不能超过30%;一家企业资金断链,如果牵涉多家银行贷款,银行间要“同进同退”,不能单独抽资。允许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适当上浮,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要守住风险底线。” 温州警方则采取措施严打使用暴力等过激手段逼债的行为,当地48家担保公司亦承诺不非法逼债。
9月28日,正是记者在温州采访当天,温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要求各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 《意见》要求各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倾斜,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对中小企业不抽贷、不压贷。对已出现危机的企业,也要尽可能给予资金帮扶,支持重组。
企业家们更多将这些消息看作政府维稳的举措。在他们看来,政府基本上管不着银行的事儿。放款额度是央行说了算,银行作为商业机构第一考虑的是自身利润和安危。今年上半年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报显示,五大行中期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618.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28%,利润之高,远非制造业所能比拟。
在民间金融机构尚未合法化、中小金融机构短缺的情况下,企业家和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对于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追求垄断利润、对中小企业不管不顾的现实早已经不情愿地接受了。
开放金融市场的呼声
银行总额度的盘子就那么大,倾向性那么明确,中小企业能够分到的一杯羹怎样也救不了这个急。目前的状况,各方似乎都束手无策。那么放松银根能不能成为救命稻草?
许小年教授在微博上明确反对,他认为,此时放松银根,通胀马上抬头,而经济却不会有起色。与其滞、胀两害,不如顾住一头。制约经济增长的是投资机会,而非货币。开放垄断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创造新增长点是关键,中小企业融资难也靠开放金融解决。因此,许教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开放金融市场,拓展企业融资渠道,而不是放松银根。
财经评论员叶檀则对民间金融表示支持,她认为:“堵不如疏,中国的民间金融从来没有因为围追堵截而消失,相反,却能在野蛮生长中无序壮大。善用民间金融,首先要把民间金融纳入监管体系,而后允许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放开利率上下限区间,使小型金融机构获得合理的利润。民间金融兴,则中小企业兴;民间金融衰,则中小企业衰。一旦民间金融崩溃,中小企业将遭遇一场浩劫。”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达不可否认民间资本的巨大推动力。今年上半年有一个保守估计,温州的民间资本在6000亿左右,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张为志估计现在乐观一点应该在万亿以上。“温州不缺钱。”他对《小康·财智》记者说,“温州现在企业的资金缺口约在1200亿到2000亿之间,与民间资本总量相比,不算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我们缺的是制度,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合法的金融机构放量受限制,对解决问题而言是杯水车薪。”
张为志向《小康·财智》透露,他们正在申请一个试点,以私募的形式筹集民间资金,专门针对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同时发放临时放款许可。贷款利率略高于银行,远低于民间高利贷。对申请贷款企业的主要要求,是只能用于实业不能用于房地产等投机行业。初期的筹集金额在100亿左右。“多少能为现在温州的危急情况出一点力。只是希望能够尽快运转。” 张为志说。
(文中余青系化名)
文/《小康·财智》记者 茧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