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断不可行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降息,通胀,利率
  • 发布时间:2011-11-14 10:38
  欧洲央行新任行长马里奥?德拉吉走马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降息。11月3日,一向被市场预期维持目前基准利率不变的欧洲央行,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25%。

  无独有偶,中国央行在11月8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维持12周不变的一年央行票据发行利率意外下调。尽管下调幅度仅1个多基点,但从历史数据来看,一年期央票利率下行后,基准利率往往会跟随变动。一时之间,市场降息预期遽然升温。

  目前来看,通胀压力缓解、经济增速回落,加之欧债危机之下全球货币宽松死灰复燃,中国已然露出降息苗头。

  但是,就当前经济现状而言,现在还不能轻言降息。

  通胀形势不能盲目乐观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5%。对此,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稳定物价总水平、遏制通货膨胀这一宏观调控第一位目标,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

  CPI降至5.5%,是最近5个月以来的最低。由此,有不少专家学者发出了乐观的声音,物价进入回落通道,经济“软着陆”成功,甚至有市场人士预期,从三年期、一年期央票利率的下调来看,央行可能在明年初就会采取降息等更加明确的价格工具。

  对于通胀形势,我们真的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显然有些为时尚早。

  从本轮通胀的根源来看,货币的相对扩张性以及通胀内生性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从货币供应量M2增速的角度讲,目前13%左右的水平已经没有更多的回落余地,即便如此,我国货币供应量 M2在未来3年内也会超过100万亿元。

  至于通胀内生性,姑且不论“刘易斯拐点”何时到来,人口红利何时结束,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人口红利正在消减,且有加速之势,劳动力要素价格在上涨。同时,由于工资具有一定的刚性,这将成为驱动长期物价上涨的动力之一。

  野村证券11月8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监测周报》就认为,因为原材料和工资等投入成本上涨、水电煤价格放松管制以及全球流动性宽松,未来几年中国通胀率仍结构性偏高。他们预计,2012年和2013年CPI分别达到4.8%和4.5%。

  当然,目前也有学者已经将明年的CPI预测为2.8%,甚至为2%。尽管不知以何为据,但即使达到他们的预测水平,也只不过是正好埋葬负利率。

  降息难以惠及中小企业

  另外,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企是降息论鼓吹者的口实之一。在他们看来,如不营造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中小企业可能撑不下去。

  这样的理论根据看起来冠冕堂皇,实则糊涂至极。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一喊十几年,反倒是越喊越困难。如果降息就能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何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如果学会一点逆向思维的逻辑,就能发觉,出台政策扶持越多的时候,往往就是中小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近些年,中央出台鼓励金融扶持中小企业的举措不少,但实际结果又怎样?

  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及时出台了经济刺激方案,新增信贷可谓宽松,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却没有明显得到改变。

  据统计,2009年国有投资比重明显提高,同比增加了40% ̄50%,而民间投资仅同比增长27.7%。2008年,全国贷款总额增加了14.9%,其中新增小企业贷款只有225亿元,比上年仅增长了1.4%。

  另据统计,在各类银行全部企业贷款中,中小企业占比仅为45%。

  对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多数企业难以从银行借到贷款;而另一方面,部分“有幸”能从银行贷款的企业,成本也是相当高昂。

  《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蓝皮书》称,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往往利率更高,外加高保证金率,都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导致缺乏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更加望而却步。

  2010年底的时候,铁道部贷款总额1.25万亿元,而全年支付的贷款利息只有57亿元,算下来其贷款利率不到0.5%;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多少呢?至少也是基准利率上浮30%,即8.5%以上。降息,到底会成为谁的奶酪,这已是明摆着的事情。

  “调结构”不会半途而废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调控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加之欧洲债务危机向深度蔓延,中国外需受到一定影响,在对经济二次探底或“硬着陆”的担忧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不少现实问题。10月份的宏观数据,已然显露经济增速回落的态势。

  现在需不需要降息来保增长?未必。当前,正是调结构的关键时期,不能因为短期内经济增长隐约出现困难,就再次捡起“GDP挂帅”的思维,回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老路上去。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声音,就是控通胀要让位于保增长了,货币政策要转向,要宽松,要降息;国际社会囿于自身恢复经济的需要,也期待着“中国需求”,自然或明或暗地鼓吹中国货币政策需要放松。

  在11月9日的国际金融论坛2011全球年会上,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就呼吁,为经济持续发展,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放缓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国际声音难以左右中国政策,相信货币当局有自己的决断力。在此强调一点,当前形势下,货币政策必须高度警惕“唯经济增长”思维,绝对不能轻易开启降息的大门,否则,调结构的努力将前功尽弃。

  《投资者报》评论员 华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