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企成长的“引擎”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赵晋,中国医药,医疗改革,维梧创投
  • 发布时间:2011-11-14 11:29
  在中国医药改革的大背景下,虽然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创新,然而对大多数医药企业来说,产品研发依然很难。而维梧创投通过推动中美药企的合作,成为促进中国药企成长的“引擎”。

  《投资者报》:对于中国的医疗改革,你是怎么看的?

  赵晋:在医疗改革中,国家是鼓励创新的,包括你需要多少人力和资金,国家支持力度很大,同时对于一些中国医药企业来说,短期内也给了他们定价的权力。

  不过,具体到中国的大环境,药企创新很难,大部分企业出售的都是仿制药,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

  一般来说,要研制一个新的药品,企业需要在人才、实验设备上投入大量资金,药物开发的各个过程都需要建立不同的专业部门,部门内部又需要配备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这是一场很艰苦的人才战和心理战,需要投入10亿或20亿的资金,经历一个10年左右的漫长研发周期。这对中国许多医药企业来说,都没有办法承受。

  《投资者报》:医药研发周期为何会如此漫长?

  赵晋:一款创新药的研究,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从科学家的实验室开始,在取得基础的研究成果之后还要经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环境,同时,还要取得国家药监局相关审核,最终一套流程下来,差不多10年时间才能够保证对人体没有危害和临床有效性,可以面向市场。

  《投资者报》:为何说中国的大环境让企业难以创新?

  赵晋:资本市场还不是很成熟,美国的纳斯达克鼓励创新的药企在临床试验,还没有取得销售收入和利润时候,就可以在纳斯达克上市,通过二级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能力,为新药的研发和公司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子弹”。但是目前,中国的创业板还做不到这点,毕竟国情不同,风险规避的要求不同。但是我们期待,未来这一情况会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而变化。

  通常,研究一款新药,需要数十亿美元。比如,默克2007年与Ariad公司签订了超过10亿美元研发肿瘤治疗新药的协议,其中包含前期费用、里程碑付费和销售分成及专利提供等。

  观察中国医药企业,可以看到他们一般都是靠一款或者两三款非常基本的仿制药生存,整体盈利大概为几亿,产品不丰富,风险自然就大。再加上资本市场不成熟,公司很难通过融资,拿出这么大的资本和周期去做研发。

  但是如果不做研发,这些企业都会面临成长性问题,因此,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很容易获得这些企业认可的关键因素,就是我们能够帮他们找到国外的相关药品,给他们的成长提供“引擎”。

  《投资者报》:除了成长性,你们会给国内医药企业提供哪些具体帮助?

  赵晋:相对于其他行业的投资来说,医药是一个特殊的传统行业,我们这样做也是根据产业特性做出的安排。

  简单来看我们是“拿来主义”,而实际上,我们是帮助中国企业解决下一步的成长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基础性的东西,保证他们的成长,同时起到润滑油的作用。这些企业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谈到以后的发展。

  当然,我们也鼓励中国企业进行研发,帮助他们走出去。比如我们投资的国内一家中医药企业,目前我们正在帮助他们在美国进行二次临床,如果企业自己想在国外进行临床试验的话,是很难的事情,他们自己很难获得美国的资源。

  《投资者报》:你们如何帮助中美企业建立合作?

  赵晋:从时点上来说,现在是中国企业获取海外资产最好的时候,不过他们如果自己单独出去,很难获取资源,国外企业也不会轻易把自己的核心技术交给中国企业。因此,商务谈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作为这些企业的“共同开发者”,比较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促进谈判的进行。

  《投资者报》记者 王月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