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实智能:跨越绿色藩篱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达实智能,低碳,刘磅,建筑
  • 发布时间:2011-12-28 14:04
  低碳节能,不仅仅是一时席卷全球的绿色风潮,更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得到充分激发,迎来全新突破。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低碳节能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它专注于建筑智能化和节能服务,并在去年6月成功登陆中小板,获得资本青睐。截至2011年9月30日,达实智能实现了3.4亿元的销售收入,净利润2864万元,同比增长41.7%,成为行业佼佼者。

  建筑智能化和节能服务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政策的大力扶持,引来激烈地同质化竞争,大多数企业正用相同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手法开疆辟土。达实智能究竟如何应对?抢占行业先机、打造绿色竞争力、享受低碳盛宴,达实智能还有哪些杀手锏?近日,达实智能董事长刘磅接受了《经理人》专访。

  构建“资本+技术”壁垒

  时下,建筑节能是低碳产业投资中最为热门的领域,因为建筑能耗是整个社会能耗的大户,占总能耗的33%。我国每年新增的20亿平方米建筑中,80%以上皆为高耗能建筑;而现有的约460亿平方米房屋建筑中,95%节能效果差,具有强劲的节能改造需求。

  这个富有前景的市场,云集了包括清华同方、泰豪科技等3000多家企业,一片红海厮杀。而达实智能在市场被激发前,已经修炼好内功,在此领域占据领先位置。刘磅在采访中说:“节能好比一场抗战,是一个充满艰巨挑战的未来事业。”达实智能抗战的底气,则来自于其在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和工业建筑等多个细分市场中建立起的坚固的资本和技术壁垒。

  建筑节能领域企业时下多数采用EMC(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在国际上非常成熟,在国内则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造。企业提供能源设备、软件系统、运营服务,为用户提供一揽子的建筑节能解决方案,通过控制建筑物能源的按需供应而减少浪费,一般能达到20%以上的节能效果。在10年的服务期中,节省下的能源费用由企业和用户一起分成,即“你节能,我投资,省下的钱大家分”,是一桩双赢的生意!

  然而EMC模式对资金链是很大考验。刘磅表示,先投资再回收对一般的节能服务企业来说容易出现现金流短缺。达实智能通过在去年上市时募集的近4亿元资金,有效地建立起资本壁垒,帮助企业赢得良性的滚动式发展。这在一个极其分散并且需要巨大前期投入的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资本壁垒,刘磅所领导的团队在技术门槛的建立上,更为许多企业难以逾越。作为一家技术密集型企业,达实智能建立起了金字塔型的“三级研发体系”,第一层为“解决方案研发部”,研发人员根据一线用户的需求推出新的解决方案;第二层为“深圳市自动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进行产品研发;最顶层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技术研发。

  这种层层递进的研发体系,使达实智能主导了4项国家节能标准的制定,获得48项国家专利和14项软件版权及软件产品登记。通过这个稳固的“金字塔”,达实智能从一个门卡的控制开始,逐渐让一个建筑、一个社区实现智能化。产品的创新在一个智慧的平台上实现“重叠”,最终形成一个个细分领域里的整套解决方案;其创新的逻辑每一步皆有迹可循。

  “灯塔计划”助达实腾飞

  过去,达实智能销售额中80%以上的业务来自于华南地区,跨地域发展的障碍为企业带来困扰。此外,在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信任尚未建成的状况下,多数人高耗能、高浪费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以动摇,鲜于尝试绿色生活。

  达实智能推出了“灯塔计划”,在不同的建筑类型中选取标志性建筑,逐个攻坚,做成该类别的“样板工程”,用实际的节能效益来对同一类建筑的业主推广节能概念。在样板工程的发展上,达实的打法有主有次。在大型公共建筑中,达实积极发展轨道交通业务,在参与建设深圳地铁一、三、四、五号线的智能监控系统后,成功拿下成都地铁二号线的综合监控系统项目。针对政府公共建筑,达实智能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深圳市政府的办公楼市民中心、南山区检察院提供了节能服务,借助这两个项目向全国的政府公共建筑进行推广。其中,改造后的市民中心每年可节省的空调运行费达240万元以上,相当于节约了848.8吨标准煤,减少256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商业建筑方面,选择中国银行、阜沙国贸五星级酒店、中山大信购物广场等,作为“灯塔计划”示范项目;工业建筑方面,选择了迈瑞医疗、比亚迪、南玻、天马微电子等一批工厂建筑作为示范案例。

  在“主战场”的华南区建设样板工程后,达实智能开始了大力的跨区域扩张,举办示范案例现场会,向每个行业进行推广。灯塔计划是达实智能“智慧的战略布局”的一个见证,促进企业踏入一个新的增长旅程。据刘磅介绍,目前,达实智能EMC已为50多家著名企业提供优质的节能投资服务,随着达实智能对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加大投资力度及模式复制,此项业务未来将延伸至全国各地区。

  如今,当参观的宾客踏入达实智能大厦的“节能科普教育基地”时,就能看到在全国各地的节能服务建筑星罗棋布,好像达实智能在每个城市建立起的一座座灯塔。而这种远程的监测和管理,是通过其自主研发的“城市能源监测管理平台”来实现的。

  刘磅在采访中说,低碳节能行业值得终生坚持。但这需要技术、资金、战略、模式各方面的相互匹配,没有规模的企业难以存活。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前景诱人,但任重道远。

  文/彭一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