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闯关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温州,金融,改革,经济
  • 发布时间:2012-05-10 13:50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的目标与方案在四月底尘埃落定。

  4月23日至25日,浙江省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的工作。在4月23日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确定了将重点推进五大领域的改革创新。隔日召开的浙江省金融工作会议暨推进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动员大会上,通过了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方案实施细则,并已上报央行。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会上说,“民间资本是水,要修库修闸蓄水,实体经济是田,目前田里干旱而水库尚未修成,所以要把暗流涌动的地下水引到地上。”

  接下来,如何引水入地,筑库导渠,成为考验温州模式能否进化的一道新考题。

  民间借贷“阳光化”路径

  4月26日,一块上书“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横匾褪去封裹了近一月的大红绸布,在杭州参加完动员大会的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亲自动手揭牌。这是3月底启动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的第一个“落地”机构。

  在国务院给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明确的12项任务里,排在首位的就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管体系。就在国务院文件下发的第二天,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有限公司在温州工商局鹿城分局领取营业执照,顺利完成登记注册。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身份很特殊,既不是政府部门,也不是事业单位。这家以鹿城区工商联名义发起组建的平台是全国第一家具有官方背景的民间借贷服务机构。

  这个平台最终由温州14家法人、8个自然人投资设立。星际集团的董事长陈时升就是这家特殊机构的股东之一。尽管对政府能否把握好政策有些许担心,但考虑到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陈时升还是投了20万人民币,他对《小康》记者说:“在温州遇到难关的时候,拿钱出来支持政府工作,至少是一种姿态。”

  目前,已经有至少六家中介机构与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签订入驻协议,融资对接机构速贷邦即是其中之一。位于温州市中心的松台大厦10层,数十个恭喜“开业大吉”的花篮挤满了电梯间。总部位于杭州的速贷邦嗅觉灵敏,在《方案》出台后迅速拍马赶到温州。速贷邦的总经理叶振对《小康》记者说,在金融改革实验区的总体框架下,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是一个重要的制度突破,对速贷邦这种借贷撮合机构也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试验区方案的出台是在为我们正名,我们从此有了官方身份,可以光明正大地进行融资双方对接了。”叶振说。

  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位于温州市江滨西路东明锦园1号楼的底层,负责人为徐智潜。之前曾任温州市建设银行副行长的徐智潜解释这一中心的使命就是推动民间借贷的阳光化。“只要民间借贷登记金额突破1万元,市民到登记服务中心进行备案登记都是免费的。”徐智潜说。

  在4月26日的揭牌仪式上,登记服务中心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授信一千万元。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民间借贷的合法化需要载体来实现这个目标,现在政府搭建了这个平台,民间借贷以后就是逐步到了登记中心来登记,这将有利于规范民间资本,遏制高利贷。

  “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 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说温州将确保在4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为民间资本提供阳光的金融路径。

  有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温州的动作相当迅速。当地高新区科技城核心区已经落实3万平方米场地,计划将产权交易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实时监控服务中心和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等要素统一纳入其中。有消息称,温州市已开始筹建科技投资银行与华侨银行,关于中小私募债试点也在准备中,具体细则有望6月出台。

  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步伐,其目标都旨在让政策迅速落地,因为民间资金向外流动仍在继续,而温州中小企业的信贷危局并未结束。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表示,《方案》通过将使三方得益。首先是温州的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改革试验区,它们肯定会有突破;第二是对经济实体,特别是对温州的经济实体,将因此获得先发优势;第三是能拓宽老百姓的投融资渠道。

  村镇银行能否“松绑”

  民间借贷登记合法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民间金融需要通过何种管道进入“阳光”地带,在国务院批复的“十二条”中,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发展被视为最理想的通道。

  “2012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2013年总数达到100家,实现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全覆盖;2012年银行金融机构市级分行基本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工作;2013年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4月25日的会上公布了温州金融改革的总目标。与去年温州市提出的“行动方案”对照,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达120家的目标被谨慎地缩减为100家。

  此前三年,温州一直在为小额贷款公司争取发展的空间。

  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同年10月,温州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苍南联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随后,奥康、开元、华峰、正泰、森马等诸多温州本地民营企业争当主发起人,据温州市金融办统计,目前温州共开设了28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2年2月份,资本金净额为84亿元,贷款余额为107亿元,累计放贷600多亿元。

  但是,高速增长的小额贷款公司却一直面临着发展瓶颈,尤其是融资受限导致的资金匮乏。当初确定的指导意见,为小额贷款公司划出了三条红线:一是“可以放贷不得吸存”,二是“执行利率为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四倍之内”;三是不得非法集资。

  2011年下半年,在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民间信贷危机爆发的情形下,浙江省出台了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松绑的相关文件,将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比例由原来的50%放宽到100%。温州市很快制定了《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放低门槛,向社会公开招标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

  今年4月5日起,温州市7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公开向社会招投标,最低的投标资格要求主发起人企业净资产2000万元以上且负债率不超过70%、最高的要求主发起人企业净资产1亿元以上且负债率不超过70%。

  在小额贷款公司放低进入门槛的同时,小贷公司转为村镇银行的问题也被提了出来。此次温州“金改”,关于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的相关细则,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与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更为便捷、迅速,适合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与民间借贷相比,小额贷款更加规范、贷款利息可双方协商。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

  和温州众多商人一样,陈时升也在翘首以盼《方案》细则的落地。“如果条件合适,我会考虑参与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甚至办一家村镇银行。另外,我还想去境外直接投资,比如去香港买写字楼。”陈时升说。

  但村镇银行的“门槛”显然并未有太多松动,2009年银监会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中,最大的限制就是“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拟作为主发起人”。温州民营企业家们可以踊跃地争当小贷公司的“掌门人”,但是对转制成为一个银行的“小股东”却没有多大兴趣。

  村镇银行合法化以来,国内还没有一家小贷公司成功改制,最大的障碍就在于国有银行当“掌门人”的问题。

  但这次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方案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这重新点燃了温州企业家成为银行家的梦想。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温州调研时,有企业家甚至当面追问了这一问题。

  温州现有28家小贷公司,再加上今年要新增的30家,有多少有望转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改制,又会面对什么样的难题与机遇?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认为,可以先转一两家试试看,但时间和规模等一系列条件要合适。不过,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可以转化为村镇银行引发了不同的争论,在4月13日央视的某次论坛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就认为,出于风险的考量,不主张小贷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应知道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历史定位。

  “温州的小额贷款公司在这次温州经济危机中多多少少受到影响。马上办银行,那就成了拔苗助长。”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晋川对《小康》记者说,“实际上应该放宽准入条件,就和国家商业银行办村镇银行的条件是一样的。不仅小额贷款公司符合这个条件可以发起,其他人,非小额贷款公司,只要符合国家村镇银行发起条件的,应该都可以有这个准入资格。”

  在全面启动“温州金改”的动员大会上,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的讲话中涉及“村镇银行”的只有一句“明年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未来的村镇银行发展,仍有伏笔。

  文/《小康》记者 苏枫 温州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