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维和人员的五大风险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联合国,维和,安理会
  • 发布时间:2012-05-30 14:01

  5月14日,由中国国防部选派的6名军事观察员由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前往热点国家叙利亚。他们将按照联合国的部署,分配到叙利亚的各个任务点,在叙工作至少90天后,由联合国决定是否留任或轮换。

  按照安理会2043号决议,联合国将向叙利亚派出300名军事观察员和一定数量的民事人员。中国国防部收到联合国请求后,从国内选派了6名军事观察员,加上在联合国其他机构抽调的3名中国军事观察员,截至5月15日,中国在叙军事观察员人数达到9名。

  军事观察员不携带武器,面对仍不平稳的叙利亚局势,包括中国军事观察员在内的在叙维和人员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媒体关注。

  风险一:交通意外成为第一大杀手

  虽然是战乱地区,但包括军事观察员在内的联合国工作人员,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战争,而是交通意外。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2年来,有9名军方派出的维和人员牺牲,其中2人是因为交通意外。

  就在今年2月,一架联合国部署在刚果(金)地区的小型飞机在滑行时冲出跑道,造成多名官员伤亡。而这样的飞行事故,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要在刚果(金)任务区发生。2011年4月,联合国一架搭载了33人的小型飞机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降落时坠毁,仅1人幸免于难。2007年、2008年也同样发生了飞机在刚果(金)坠毁事件,2007年飞机冲进了居民区,2008年飞机冲进了当地的一个集市,造成至少60人以上死于飞来横祸。

  1961年9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达戈·哈马舍尔德在英属罗德西亚(今赞比亚)的一次飞机失事中遇难,成为联合国历史上因交通意外遇难的最高级别长官。有消息称,联合国自2000年以来,固定翼飞机的飞行事故超过20起,共造成600多人伤亡。

  直升机安全也是联合国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联合国的一份声明说,自1997年以来已发生12起联合国直升机坠毁事故,造成至少100名联合国工作人员死亡,其中最严重的一起事故于2004年6月29日发生在塞拉利昂,造成24名维和人员死亡。

  此前的2001年,联合国塞拉利昂特派团还有一架直升机坠入海湾,机上7人全部遇难。2005年,一架联合国直升机从乌干达返回苏丹途中失事,造成包括苏丹副总统加朗在内的多人死亡。2008年,联合国尼泊尔特派团的一架直升机,由尼泊尔辛图利地区的尼泊尔共产党(毛派)营地飞回加德满都途中失去联络,后证实机上10人全部遇难。2010年,一架联合国直升机在巴基斯坦境内迫降,12名联合国人员不同程度受伤,并送往中国医疗队救助。

  联合国维和人员高频率的飞行事故,有其原因所在。

  首先是因为其起降设施的简易化和飞机的老化。联合国任务区的很多机场,都是按照战时标准修建的简易机场,大多数机场连水泥跑道都没有,全是就地取材修建的沙石跑道,气象观通设备和塔台指挥设备也比较简陋,对恶劣天气缺少充分的预判。联合国的飞机由各成员国提供,长期在外执行任务,在零部件供应和机务维修上显得力不从心,有的飞机超期服役,造成机械疲劳和故障。

  以利比里亚任务区为例,其全国除了首都国际机场为标准跑道以外,其他几个驻扎维和部队的地区,全部为沙石跑道,只能起降60人左右的小型飞机或直升机。

  高频率的使用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地面交通很难打通,联合国任务区内各个点位之间,飞机是主要交通工具。一位曾经在多个任务区担任过军事观察员的中国军官告诉本刊记者,他曾经在一天之内,在联合国任务区内飞了7个起落。这种飞行强度,超过了很多国家的军机飞行训练强度。特别是直升机,对飞行后的除尘和保养要求很高,高强度的飞行任务无形中压缩了保养时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曾在任务区乘坐过加拿大的小型运输机和乌克兰的米—171直升机,基本谈不上舒适度,没有空调,舱内温度达到42摄氏度,也没有机上餐饮服务,噪音大到令人要不停地吞咽唾沫。

  在维和军事观察员的日常工作中,独立驾驶车辆在任务区内巡逻是主要内容,因此过硬的驾驶技能是对军事观察员的基本业务要求。大多数任务区的地面交通状况都相当糟糕,基本上都是由维和工兵部队修建的简易公路。本刊记者在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区看到,一到雨季,路上的淤泥约有1米厚,给维护交通的中国工兵大队造成很大麻烦。而从首都到达300多公里外的一个任务点,车队需要行进大约35小时,平均时速不超过30公里,还必须自带拖车等救援设备以防抛锚。

  1991年,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的中国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科威特、伊拉克边境执行任务时因车祸牺牲。2003年,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机构化学视察组组长郁建兴,在第二次赴伊拉克执行核查任务时遭遇车祸牺牲。

  风险二:恶劣环境带来伤病考验

  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内,多年的战乱破坏了基础设施,医疗条件很差。联合国按照驻扎人员的分布和密度,设置了一、二、三、四级医院,负责联合国维和人员和当地雇员的医疗保障。

  据本刊记者观察,联合国的一级医院一般设立在维和部队营区内,相当于一般的社区卫生室,可以从事简单的清创、止血和一般性急救;二级医院一般设立在任务区下属的各战区营地内,相当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可以拍X光片,做缝合手术、血液常规化验等;三级医院一般设立在任务区总部,是较大型综合性医院;四级医院按区域设置,数量较少。

  虽然在当地民众看来,这样的医疗条件已经非常优越,但事实上,由于维和人员相对分散,任务区的自然环境恶劣,伤病仍然对维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在海地任务区,霍乱造成当地民众上千人死亡,联合国人员虽严格防范,仍有多人感染。

  在柬埔寨、刚果(金)、利比里亚等地区,天气炎热,各种传染疾病流行。被蚊虫叮咬后很容易引发疟疾等烈性疾病。在中国维和部队的营区内,也曾经发现过毒蛇、蝎子等可能攻击人类的动物。

  苏丹任务区南部的热带雨林,是恶性疟疾、鼠疫、霍乱、结核病的高发区。维和人员感染各种严重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根据联合国有关规定,维和医院没有义务为当地居民看病。但中国医疗队还是经常到周围村庄义诊,并为找上门寻求帮助的百姓提供服务。

  2000年,中国军事观察员徐志达第一次带队去东帝汶,到达任务区不到一个月,就染上了当时任务区最危险的疾病——登革热。因为这种病无药可救,只能靠自体免疫力,徐志达最初几天的高烧体温持续在40度左右,在昏睡了24小时后,幸运地好转过来。

  1992年,联合国驻柬埔寨的中国军事观察员刘鸣放,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在回国一个月后不幸辞世。

  风险三:针对联合国人员的恐怖袭击

  有经验的军事观察员不会靠近后轮压得很沉的汽车,那是因为汽车的后备箱里,很可能装有炸弹。

  前不久,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发生了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了500多人伤亡。

  事实上,尽管联合国在维和任务中一直严守中立,但针对联合国人员和机构的袭击并未中断。联合国驻苏丹达尔富尔联合维和部队(联非达团)总部曾遭遇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以南约10公里的扎穆扎姆难民营附近,武装分子袭击了联非达团的一个巡逻队,造成2名维和士兵和一名维和警察死亡,6人受伤,其中多人伤势严重。

  2002年11月22日,一名英籍联合国工作人员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难民营中遭枪击身亡。2010年,一支在达尔富尔地区维和部队巡逻队遭武装人员袭击,8名维和人员在交火中受伤。

  1978年3月,联合国成立了4000人左右的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该部队自1978年进驻黎南部地区以来,在维护该地区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付出沉重代价。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名驻黎维和士兵在执行任务中殉职。目前这支部队仍部署在黎巴嫩南部。

  2006年7月,联合国驻黎巴嫩的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黎巴嫩和以色列冲突中遭以军炮火袭击,以身殉职。1993年5月,中国赴柬埔寨维和工程兵大队士兵陈知国、余仕利,在营区内遭遇不明火箭弹袭击,壮烈牺牲。

  维和人员面临的风险还可能来自战争遗留物。长年战乱在冲突地区遗留了大量未爆炸物和枪支弹药,形成极大隐患。联合国在利比里亚任务区开展了以枪支换摩托车的行动,收缴了数千支枪支。但诸如地雷等爆炸物却贻害无穷。

  2011年8月,联合国阿卜耶伊临时安全部队4名军人,在阿卜耶伊城东南部巡逻时触雷身亡,同时还有7名军人受伤,成为近年来联合国触雷阵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事故。

  风险四:不可预知的民众不满情绪

  有冲突必然有矛盾。在很多冲突地区,民众也会选择支持或反对相应的政治派别。一旦联合国作出不利于某些政治派别的决议,容易成为其“粉丝”的矛头所指。这种民众的不满情绪被某些政治派别利用,可能殃及联合国维和人员。

  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联刚团)在该国南基伍省本亚基里地区的一个驻地,就曾被当地上千名抗议者包围。部分抗议者向维和人员开枪和投掷石块,导致多人受伤,有7名联合国维和人员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

  就在今年5月14日,刚果(金)当地一些民众再次包围了联合国维和基地,并向基地士兵开火、投掷石头,致使至少11名巴基斯坦维和人员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其原因是当地民众认为他们没有得到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保护。由于受联合国宪章的约束,维和部队保持了最大克制,没有开火还击。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利比里亚任务区看到,长年战乱加剧了当地民众对政府和国际社会的不满情绪,些微诱因就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一名维和人员的车辆与当地车辆发生了轻微碰撞,导致数百人聚集,险些酿成恶性事件。而在利比里亚2011年总统大选期间,首都也爆发数起骚乱,多名当地民众死亡,联合国人员中也有数人受伤。

  图谋赎金的绑架事件也时有发生。在达尔富尔曾经发生多起武装人员绑架外国人事件,包括绑架联合国维和人员。2009年12月,两名维和部队文职人员遭绑架,107天后获释。

  风险五: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201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袭击了海地,设立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瞬间化为瓦砾。联合国维和人员死亡人数高达94人,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中国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4名成员和4名驻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警察倒在了异国他乡。

  在频发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海地,联合国维和部队营区遭遇自然灾害袭击已不是第一次,在2008年的海地洪水中,维和部队营区也遭到较大破坏。

  联合国任务区的驻在国多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在战乱中被破坏殆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洪水、地震、风暴、泥石流以及次生灾害,对维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均构成威胁。加上维和人员驻地多为简易板房,抗灾能力很弱。2011年,在一场大暴雨中,中国赴利比里亚医疗分队营区被水淹没,宿舍全部进水,屋顶被掀翻。在非洲南部赞比西河盆地地区的联合国人员营地,也随时面临着洪水的考验。

  《望东方周刊》记者黎云 | 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