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里“新行会”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咖啡馆,创业,车库咖啡
  • 发布时间:2012-05-30 14:22

  如果您的标签里有创业者、投资人、VC、IT、电商、广告人、媒体人、咖啡爱好者和微博控这些之一,而您还没听过车库咖啡、3W咖啡或者微咖,只能说明您out了;如果最近您老晒那些参加车库的创业午餐会或者微咖TED沙龙的微博,恭喜,您已经迈入了这些“新行会”的门槛了。

  创业咖啡馆悄然兴起

  2011年4月7日,车库咖啡正式营业。

  老板苏菂是个33岁的青年,在经营咖啡馆以前是个投资界人士。苏菂觉得,在中国创业、投资最肥沃的土地就是在北京。而在北京,最集中的地方就是中关村。

  “北京创业的人一般中关村比较多(西边),投资人在东边儿的比较多,北京那么堵,很多时间浪费在了路上。我就是想搭建一个平台,让创业者和合伙人两种资源离得更近,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苏菂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咖啡馆取名为“车库”,是向美国“车库”创业文化致敬。苹果、谷歌、亚马逊这些世界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诞生于车库。在美国帕罗奥多市,惠普诞生的车库还被政府确立为“硅谷”的发源地。

  在车库咖啡,本刊记者看到,这里并没有一般咖啡厅的精致装修。门口处的一面墙被当成了宣传栏,贴满了“寻人启事”和项目介绍。大部分是这里的顾客自己贴上去的,寻找创业伙伴。

  到这里来办公的创业者,只需要每人每天单点一杯咖啡,就可以享受一天的办公环境,可共享iPhone、Android、平板电脑测试机、投影、桌面触屏等设备,这里还有IT界名人推荐的图书。

  咖啡馆还未开始盈利。苏菂坦言,如果是靠咖啡厅的模式运转,一位创业者一天约20元左右的支出。由于水电、房租成本,车库咖啡第一个月处于亏损状态。“但后面的投资价值会很大。也希望给行业做一个扁平的创投渠道。”

  现在几乎每周都有活动,吸引很多想创业想投资的人过来。

  汪金保是这里的常客。2011年10月,他在这里找到了“情投意合”的合作伙伴,“我们的项目马上就要做出来了。”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里很多人都已经是熟人。“到了下午,大家都会走过去认识一下聊几句,看看能不能合作。”有时候苏菂给大家“做媒”,因为他最清楚大家都在“忙乎”些什么,能介绍相关的人认识。

  “争取把模式建立起来。我觉得以后这种模式的咖啡馆会越来越多。”苏菂说。

  这个被称为创业“孵化器”基地的地方,已经开始引起一些政府部门的注意。

  2012年2月18日,中国证监会纪委书记黎晓宏到车库咖啡视察,并与创业团队周伯通招聘、明恩传媒的负责人做了交流。2月22日,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民协领导带领部分中关村上市公司董事来到车库咖啡,听苏菂汇报了经营的情况。

  2月29日下午,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北京市长郭金龙等十余位部委领导也来到了车库咖啡。“市长说,我们的咖啡蛮好喝的。”苏菂说,“把创业环境变得更好需要来自社会、政府的力量一起努力。在交流中我提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希望未来能看到逐渐的改善。”

  正如苏菂所期望的那样,更多类似的创业咖啡馆正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如在北京东边的必帮咖啡、上海浦东软件园的星点咖啡、上海创智天地里的爱塔咖啡等等。

  众人集资成“圈子”

  在北京中关村,还有与车库齐名的一家咖啡馆,叫3W咖啡。

  一进3W咖啡的大门,各种咖啡和每个桌子都跟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同名,在这里坐着,总让人有穿越到某个互联网行业高峰会茶歇时间的错觉。

  与车库咖啡不同的是,3W咖啡是由100位股东集资筹建起来的。在第一期的股东名单中,不乏腾讯创始人之一的曾李青、去哪儿总裁庄辰超、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这样的互联网界的知名人士。如3W官方网站的介绍所说:“3W是互联网的‘圈子’”。

  成为3W咖啡的股东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参与股东内部的小型深入交流会。这样的交流会定期举行,最大的目的是促进创业股东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帮助这些股东所在的企业寻找合作项目和潜在的合作伙伴。

  股东之一的金山游戏总裁吴裔敏说,“他们的Vision给了我们很多鼓励。”

  2011年12月起,3W咖啡为其在上海和深圳的分店募集资金,招募第二期股东。从目前已经公布的股东名单中,同创伟业投资董事长郑伟鹤、大众点评网CEO张涛、主持人李静等都赫然在列。

  相对于3W咖啡的“高端”,在上海落成的微咖要更草根些。它的成立过程也很“与时俱进”——由微博发起的。

  2011年4月17日23时40分,金牌文案联盟的创始人王小塞发了一条微博:“一人投资梦想咖啡馆太难,幸好有万能的微博”。这个建咖啡馆的提议引起了共鸣,24小时内,王小塞就接到了100多人私信报名,要求成为股东。十几天后,计划已经逐渐成形。

  在微咖的股东中,既有发起人王小塞这样的网络媒体人,也有杂志主编、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工程师、心理学家、空姐甚至是相声演员。各行各业,形形色色。微博和跨界合作,成了微咖的关键词。

  微咖的活动也更多元化。有分享新思路、新技术的“微咖TED沙龙”、“微咖媒体沙龙”。娱乐也是活动的另一主题,比如每周二晚上的拉丁舞讲座。

  行业协会的补充

  在政府和行业间,行会,一直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

  唐代的商贩们,已经按着行业的不同,组成了鱼行、马行、丝行等等行会,大家商定统一的行业内市价,并通过行会跟政府协调磋商,政府也通过这些行会来缴税、采买,管理商贩。那时的行会,参加者大多是被强制加入的。

  不久前一部描写清代晋商的电视剧中出现的平遥会馆、广东会馆,也是行会的一种形式。明清时期跨地区的商业贸易十分兴盛,商家不再按行业分,而是按地域来,同乡们抱团在一起,有困难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互相扶持。

  有时候,同行们的聚会形式是更加松散的。

  在1935年,上海的各大餐馆常出现茅盾、邹韬奋、胡愈之等文化界人士的身影。他们每周聚餐一次。在餐桌上大家交流上海政文各界的情况,尤其是出版界、文艺界的消息,也解决一些出版编辑上的事情。在之后,发展成青年作家、媒体定期举行的“月曜会”。

  车库咖啡、3W咖啡、微咖等“新行会”式的咖啡馆,部分承接了以前民间行会的效用,也能像“月曜会”那样同行间沟通联络感情,或可作为现在的行业协会的补充。王小塞和股东们在《入微咖股东誓词》里写道,“股东需互助,抱团,亲密,无间。”与旧时的晋商们目标相似——合作共赢,相互关怀。

  《望东方周刊》记者秦瑜、吕爽|北京、上海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