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民基金

  不管盈亏,都旱涝保收。这是中国式愚民基金。而坐享高薪的基金经理们,则不止低能,道德才是更大的问题。

  巨亏5004亿元——这是国内全部基金公司在2011年交出的成绩单,这相当于每个交易日亏掉20亿元。

  尽管如此,各大基金公司在2011年照样收取了高达288.64亿元的管理费。据统计,此项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公司达到7家,其中,华夏基金以25.27亿元稳居头把交椅,也是唯一一家收入超过20亿元的公司。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和大成基金,收入也均超过10亿元。

  由此可见,“养鸡”的基民,不一定能守来金蛋。但“旱涝保收”的模式,却让基金公司真正守着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而守着聚宝盆的基金经理们,享受着高薪,却始终表现低能。比如,兴全系的基金连续踩中双汇发展、紫鑫药业、汤臣倍健的地雷;再比如,华商产业升级的基金经理胡宇权,像个散户,终日里不停追涨杀跌,让基金净值下跌幅度和速度都超越了指数。

  而频繁爆出的老鼠仓事件则告诉我们,更严重的问题,是基金经理的道德问题。

  或许,只有将基金经理的自身利益与所有基民利益捆绑在一起,才能从制度上扼杀其人性中的贪婪。

  坐享高薪

  由于旱涝保收,不管盈亏,只要能把规模做大,就能收取更多管理费,而与基金公司在一条船上的基金经理,也就能拿到更多薪酬。

  自2007年以来,国内基金经理的收入开始水涨船高。在记者熟识的基金经理中,不少人对自己的收入三缄其口,但依然能大概探听到一些基金经理的年收入情况。

  譬如一位债券型基金经理,原本只在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经理,由于业绩出色,业内盛传其年薪达百万元。此后,这位基金经理被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中,传闻中的转会费更是高达每年400万元。

  而中信证券(600030)在2010年6月底发布的关于转让华夏基金51%股权的公告,更是向外界曝光了这家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2008年和2009年的薪酬情况。上述两年,该公司“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分别为5,1907亿元和6,6925亿元。根据披露的员工人数计算,华夏基金这两年的人均薪酬和福利分别为130万元和124万元。

  目前,年薪百万,只是多数普通基金经理的起步价。“当然,这也要看基金公司的规模,小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一年有几十万就很不错了。”沪上某基金人士说。

  该人士表示:“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年薪一般都百万起步,当年业绩突出的,还会体现在年终奖上。像王亚伟这样的明星基金经理,年薪最起码是千万级别。当然,小基金公司没那么多,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更低。”

  一位基金行业研究员透露:“目前国内80%的基金经理年薪至少100万到200万,排名在1/10之内的基金经理,年薪大概在700万到1000万,低于100万元的基金经理也有10%左右。”

  而一旦基金经理取得较好的业绩,就可以通过跳槽转会的方式实现收入的飞跃。

  一位金融猎头透露,普通基金经理的转会费一般在10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如果是明星基金经理,那么年收入将再上浮100万元,要是在上一年其管理的基金进入前十强,那么这个转会费将达500万元。

  基金经理的收入,整体为橄榄型结构,而基金公司内部的薪酬体系,更像一个金字塔。其中,后台人员尽管处于金字塔的中下层,但收入仍然高于其他行业同类岗位。

  据一位资深猎头分析,目前工作2至3年的基金会计,每月的固定薪水在1万-2万元之间;基金会计主管在2.5万元以上;分管基金会计、清算、IT的中层管理人员,其固定年薪一般在40万元左右。

  表现低能

  虽然基金经理们享受着高额的薪水,但其能力与收入并不匹配。

  统计全部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可以发现,近四成基金自成立以来处于亏损状态。七成基金自成立以来收益率在20%以内,远远跑输实际通胀率。

  剔除指数型基金,以自成立以来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来计算,截至5月3日,亏损幅度排在前十位的分别为中邮核心成长、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华安策略优选、华商产业升级、光大保德信优势、南方全球精选、华泰柏瑞行业领先、泰达宏利市值优选。

  2007年8月份成立的中邮核心成长,至今亏损49.415%,勇夺基金亏损王。它也因此被基民称为“一只越长越瘦的鸡”。

  在上证指数最高点6000点建仓之初,中邮核心成长的第一位基金经理彭旭就乐观地幻想着更高的点位:“股指期货以及奥运等事件性因素仍然有可能推动市场创出新的高点。”

  但因业绩不佳,彭旭在上任仅六个月后,就被他的助手盛军取代。而彭旭不降反升,转任中邮创新基金公司投资总监。

  在2008年第一季度,全部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较2007年末降低了4.75个百分点,至74.67%。但已输红了眼的盛军,在2月5日接手彭旭88%的高仓位后,选择了继续加仓两个百分点。

  如果盛军能重仓小盘股,在2008年损失不会大,在接下来的2009年会很快翻身。但不幸的是,其重仓的多是钢铁等大盘股。盛军在2008年剔除了彭旭原来买的建设银行(601939)、吉林敖东(000623)和中国石化(600028),换入邯郸钢铁(600001)、南钢股份(600282)、河北钢铁(000709)和宝钢股份(600019)等多只钢铁股。

  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盛军一直以较高的仓位死扛着,并让亏损不断扩大。

  但当A股市场在2008年11月浴火重生开始进入上升通道时,惊魂未定的盛军,却在这时减仓。

  从中邮成长的各期报告里可以发现,该基金无论市场状况如何,都始终重仓券商股,比如2009年中邮核心重仓海通证券(600837)和中信证券(600030),以及辽宁成大(600739,参股广发证券)和吉林敖东(000623,参股广发证券)。

  而自2007年见顶以来,券商股便始终处于震荡下跌的通道中。

  为数不多的女基金经理汪潋管理的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基金,自2007年成立至今亏损41.60%。汪潋于1999年进入南方基金,先后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同时,南方隆元产业主题还有一位基金经理蒋朋宸。

  与中邮成长类似的是,汪潋也酷爱大盘股。在其持有中字头的漫长过程中,只有2011年上半年,中国南车、中国北车跟随高铁概念的炒作涨了一波。

  借助高铁概念的爆炒,汪潋一跃成为2011年的半程冠军。在夺得2011年半程冠军后,汪潋对媒体宣扬其投资经验“有时候,用显微镜寻找道路是徒劳的,投资者更需要望远镜。面对短期不可测的未来,不如看看中期的更可测的未来,这样走起路来,才不会迷失方向。”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其在去年三季度行情中,竟然亏损20%,排名直接跌至倒数第三。因为她重仓的高铁,追尾了,高铁股也应声暴跌。

  这虽然是一种“黑天鹅事件”,但偶然中有着必然,就像中国所有的食品饮料股都有可能爆出食品安全问题一样。如果一个基金经理不能吃一堑长一智,连续踩地雷就是能力问题了。

  比如,兴业全球基金自去年以来就连续踩地雷。去年兴全系的多只基金重仓双汇发展(000895),然后3月15日,双汇发展爆出瘦肉精事件,连续3个跌停板。此后,兴全系重仓的紫鑫药业(002118)在8月16日被爆出财务造假,业绩全是跟关联公司联手伪造的,兴全系又在此遭遇连续3个跌停板。

  在食品安全领域黑天鹅事件频发后,很多机构都不敢买食品饮料股,而此前已经被扇了两巴掌的兴全社会责任基金,今年再度重仓杀人做保健品的汤臣倍健(300146),但不幸的是,3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爆出其螺旋藻产品含铅量超标。

  不只是低能

  事实上,基金业集体低迷,不只是能力问题,更有道德层面的问题。如李旭利、郑拓等前明星基金经理纷纷爆出老鼠仓。事实上,做老鼠仓、内斗已成为基金业内公开的秘密。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据说郑拓原来在海富通基金时就做老鼠仓,但如果一个公司内所有人都一起做的时候,风险是可控的,也没有人说什么,可郑拓还跟外边的资金勾结,这让公司内部的人无法忍受,只能将其挤兑走。”

  “后来在交银施罗德期间,郑拓依然我行我素地违规操作,交银容不下他,无奈郑拓只能出来自己做私募,但最终还是东窗事发。”上述人士透露。

  除了老鼠仓问题,成立至今亏损33.5%的华泰柏瑞去年还爆出内讧。

  去年8月,多位记者收到了一封名为“来自华泰柏瑞几名离职员工的声音”的匿名邮件,指该公司总经理陈国杰涉嫌违规销售、授意行贿,还披露华泰柏瑞投研体系、薪酬制度等多处问题。

  文中斥责,陈国杰长期直接或间接干预基金经理投资操作,是该公司长期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并称原公司投资总监梁丰在其干预下无法实现工作思路。

  针对是否“越权”管理行业领先基金一事,陈国杰称,作为总经理,公司任何部门发生问题他都负有一定责任,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将公司做好。

  该匿名信还称,在陈国杰的直接授意下,公司以客户交流会名义挪用公款以贿赂某渠道负责人。

  据报道,沸沸扬扬的匿名信事件出自华泰柏瑞公司某高管手笔,而并非“几名离职员工”。至于其动因,消息人士称是因公司此前对其职务有所调整。“此人在公司已待不久了。”该人士称。

  利益捆绑

  由于基金业绩不给力,不少基金公司只能在营销策略上动脑筋,特别是新发行的基金。

  比如,有一家基金公司,打着美女基金经理的旗号来宣传新基金,当不少基民买入后,发现真正操作新基金的根本不是这家基金公司所称的美女基金经理,而是另外一位基金经理。不少基民大呼上当,但由于净值处于亏损状态,也只好等待解套再赎回。

  最经常见的营销手法是,某年排名第一的基金,在第二年会加大营销力度,展开持续营销的活动,或者发新基金。但是,根据记者近年来的统计,往往排名第一的黑马基金,到了第二年都会失足。

  譬如华商基金公司旗下华商盛世成长因为在2010年获得了股基冠军,便在第二年新推出一只基金,其市场营销的卖点就是——冠军基金经理亲自操刀新基金。不少基民踊跃认购,使得该基金公司的规模急速膨胀,但到了2011年,该基金出现大幅亏损,认购的基民损失惨重。

  另外,一些在当年某一时间段表现比较好的基金,可能是因为前期跌得太多,近期受到行情回暖导致业绩大增,销售人员会借此引导投资者买入业绩回暖的基金,投资者尚且不知,在前一年,该基金的业绩排倒数。“公募基金比的是相对排名,到了新的一年,前一年的业绩都要清零,从头来过。所以有时候会看到今年表现好的基金,其实可能是去年表现最差的基金。”一位基金资深人士说。

  除借助明星基金经理,渠道的营销手段也极具诱惑力,譬如销售人员会告诉你,老基金不如新基金,建议卖出老基金,购买新基金。而实际上,销售人员这样说,无非是为了完成新基金的销售任务。

  还有些销售人员经常打着“价值投资”的口号诱导投资人,不少投资者正是因为长期持有,进而长期亏损,同时还要让基金公司长期从其身上“剪羊毛”。

  在常年巨亏的情况下,基金照样旱涝保收,一直为投资者诟病。不过,银行、基金、基民,才是一条完整的生态链。

  在基金赚取管理费的同时,银行亦在抽取渠道发行费用。由于基金业绩疲软,更多要靠银行等销售渠道运用各种营销手法忽悠投资者购买基金,所以销售渠道都在“坐地起价”。以银行为主的销售渠道,不但收入托管费,客户维护费和管理费的分成也在不断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度基金公司共向银行等渠道支付了47亿元的尾随佣金,占比达到了16.42%,较2010年增加了1.12个百分点。除了47亿元的尾随佣金之外,17家托管银行共计收取了51.6亿元的托管费用。

  面对如此“坑爹”的基金,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业绩疲软、老鼠仓、旱涝保收等问题?业内人士不停地出谋划策,有人建议基金经理的分红应拿出一定比例认购自己管理的基金,并长期持有不能赎回。关于基金盈利方可收取管理费、亏钱不能收取管理费或过高的管理费的呼声,一直很强烈。

  业内传闻,部分基金公司已强制要求基金经理使用年终奖购买自己管理的基金,并且持有期限不得低于半年。

  不少基金经理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监管层不允许基金经理炒股,自己的钱都没办法管理。”

  尽管目前基金经理仍然不能买卖股票,但投资限制正逐步放开,日前,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通气会,就《关于基金从业人员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和2007年6月发布《关于基金从业人员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宜的通知》的具体内容相比,此次征求意见稿对基金从业人员投资渠道进行了放宽,允许基金从业人员通过在证券交易所开立的只能投资基金、债券等非股票类产品的基金账户投资封闭式基金。

  此外,证监会已开始对基金公司下手,出台了利益捆绑的政策。5月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12条修改为,基金管理公司在募集基金时,使用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人员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且持有期限超过三年。

  文/ 蒋颖博 摄影/ 郝英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