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困局

  屏气凝神,眼神犀利,驾驭着一匹发鬃修剪整齐的白马,中国新疆的骑手肖克拉提.阿巴依前胸紧贴在马背上,双腿一夹,又优雅地越过一个障碍。

  这是5月12日发生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上的一幕。最终肖克拉提.阿巴依在加赛中以43.46秒的成绩获得亚军。中国的几位小选手,也在少儿组的比赛中发挥出色。

  作为顶级的马术赛事,该项比赛在亚洲最大的体育场鸟巢举办,参赛选手囊括了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瑞典骑手罗兰夫.本特松、德国马术之父鲁德格.比尔鲍姆等,张馨予等多位明星盛装观战捧

  场……这一切都彰显着马术高端、优雅的贵族基因。

  不过,场外叫嚣着收票卖票的黄牛和熙熙攘攘的旅行团,又让马术比赛本应优雅的格调打了折扣。

  事实上,自北京奥运会以来,马术在中国已呈加速发展之势,国内马术俱乐部和爱好者的数量都在不断攀升,具备专业场地、从业者、马匹的俱乐部也逐渐出现。国内骑师中,还出现朱美美这样在国际马术界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

  但从这场赛事中,似乎可以看出几分中国马术的现状:正在努力贴近国际水准,但仍举步维艰。

  尽管马术俱乐部大量涌现,但马术运动的群众基础显然并不广泛,在相当一部分国人看来,马术与骑马还是一回事。由于缺乏群众基础,国内700多家马术俱乐部中,经营不规范者居多数,只是提供休闲旅游性质的骑马服务,基本谈不上培养“人马情感”、“骑士精神”,而相对专业的俱乐部则往往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以及经营思路上的进退维谷。

  或许,在现阶段,马术俱乐部采取各种盈利模式都综合使用的方式运营,不失为一个明智的策略。因为只有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才能谋求发展。同时,更多的平民老百姓,也有更多机会体验一下骑马奔腾的感受。

  小玩容易养马难

  从肖克拉提.阿巴依能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上获得亚军,能看出中国马术整体水准和普及度的提高。因为完全没有群众基础,必然难以出现顶尖高手。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总经理王蔷介绍,他们的客源也从2000年成立伊始时的外籍人士为主,变成了如今的国人占绝大多数。

  事实上,不少学校也在鼓励学生尝试这项运动。尽管遭到质疑,马术运动仍被列入了浙江、四川等地部分小学的兴趣培养课程单。2010年,参加了世界青奥会马术团体项目并获得亚军的上海选手徐正阳,也被保送到复旦大学。

  在国人印象中,玩马是项高雅运动,花费自然不菲。然而,马术俱乐部经营者几乎“一边倒”地否认马术是富人运动的说法。就如微博媒体“马术微学院”的负责人杜雪静所言:“贵族运动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富人运动,这个贵族更多是指精神、品格范畴的东西。其实,有的马术课也就100多块钱一节,单纯按课时来讲,消费者的成本并不高。初学者完全没有必要买马,买马甚至很可能是害马,上俱乐部的课程就足够了。”

  “我们马术课的收费在行业里属于偏贵的,300到400元一节课,其实也属于大家可以接受的价格。我一直相信,只要你爱马、对马术怀有兴趣,马术是没有门槛的。”王蔷也表示。

  单纯在马术俱乐部上课,价格相对亲民。但要购置专业的头盔、马裤、马靴、马鞍等全套设备,就需要几千元到上万元。

  而要真正做到人马合一,去完成障碍跨越或者盛装舞步,骑手必须与马匹建立感情,撇开时间成本和繁琐手续不谈,购买一匹专业马术需要的进口温血马则要花费几十万到几千万元不等。除了买马的花销,再加上驯养马匹、聘请教练等日常开销,以及马匹伤病死亡的潜在风险,普通白领显然是无力承受的。

  在此次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少儿赛事中,几名中国小骑手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不过,这也都是“烧钱”烧出来的。其中一位小骑手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骑马的费用并不高,教练收费也不多,教练特别淳朴,一切都很好,就是买马太贵了,给孩子买了两匹马,一匹100万元,一匹60万元。如果真要打国际大赛,这些马是不行的,加倍的钱也买不到,一般要五六百万元才能买到一匹纯种比赛用马。不光如此,只要一参加比赛,肯定就会有很多其他费用,目前家里还能支持,再走远点,就不敢说了。”

  俱乐部运营艰难

  真正投入到玩马、养马中,不但消费者感觉吃不消,马术俱乐部也普遍运营艰难,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投入巨大。

  尽管中国马术俱乐部的数量正在节节攀升,但资料显示,全国90%以上的专业马场目前都是“赔本赚吆喝”,仅依靠企业和个人爱好者苦苦支撑。

  在面对俱乐部什么时候回本这个问题时,接受本刊采访的俱乐部负责人无一例外地露出无奈的笑容。王蔷就表示:“成立俱乐部的时候,我和我先生就做好了赔本几年的打算。虽然我们的客源、进账从2002年起快速增长,但我们的投入也很庞大。毕竟马术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产业,制约的因素太多了。”

  “经营一家专业的马术俱乐部需要流水般的巨额投入。”北京的京城马汇国际俱乐部为了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在2008年斥资两亿元进行软硬件配备。

  同在北京的天星调良仅今年上半年更换马场地面一项,就要花费超过300万元。王蔷说:“大家可能无法想象或者认为不值得,因为一般人觉得马场就是沙土地嘛。其实这土是我们从荷兰进口的,马蹄踩上去,深度就控制在2厘米左右。我们本身就是马主,知道哪些东西最重要,比如说在人员上的投入。2002年,我们的员工就开始到国外培训了,同时我们也邀请国外专家来这边工作。”

  在高成本的压力下,选择哪种经营模式至关重要。以京城马汇为代表的一批专业俱乐部选择了封闭式、会员制的经营模式。除了提供马匹、场地和专业指导外,这类俱乐部也带有商务社交平台的意味,譬如京城马汇的会员需要每年交纳6位数的会费,想入会除了要交得起钱,还需要会员引荐。

  这样一来,困局就形成了:俱乐部究竟为谁服务?如果选择高度专业的路线,把具有经济实力和骑术水平的爱好者作为目标客户,那么高昂的定价无疑把普通消费者推到门外;而价格太过“亲民”的话,俱乐部不是面临着被经营成本压垮的危机,就是被迫降低自身的专业水准。

  有俱乐部老板坦言,这样很难赚钱。“虽然收费不低,但是一般很少赢利。主要都是由爱马的企业家建立的,目的也是以经营冲抵本身养马的费用,同时结交一些爱马的朋友。”

  京城马汇俱乐部董事长王爱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今年底京城马汇已经营了6年,还没有盈利。与此同时,也有未具名的从业者透露,不少号称封闭式经营的俱乐部其实名不副实,因为真正同时具备富有和爱好马术两个条件的客源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迫于成本压力,很多马术俱乐部逐步拓展盈利方式。比如由最开始的会员制,变为向普通人开放,实行按小时计费的方式。

  比如,天星调良、西坞乡村等马术俱乐部选择了开放式经营的方式,即在吸纳会员或者采取股东制的同时,也针对散客提供不同级别的马术课程。

  “这类俱乐部为了盈利,除了会员也会接待按小时计费的非会员,另外一项比较赚钱的是马主的寄养费用。许多马主没有条件自己盖马房,就把马匹寄养在俱乐部。寄养一匹国产马每月大约1000—2000元,寄养比较好的纯血马每月则要近万元。”

  除此之外,卖马和参加赛马比赛夺取奖金,也是俱乐部盈利的方式。

  缺爱马、懂马的人

  除了成本高企,制约中国马术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人。在国内,即使对马术有所了解,不少人也对参与马术运动有所顾虑,而且这种顾虑不仅仅源自经济方面。就职于一家外资银行的孙萌(化名),在观看了北京国际马术大赛后,对马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这是一种“特别有范儿,很有意思”的运动。但她也坦言:“我试过骑马,但摔了一次,所以我有阴影。你看我连骑马都不行,何况跨越障碍这么危险的事,我可能还是适合当观众吧。”

  除了参与马术者寥寥,缺乏专业人才也是制约马术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骑手黄祖平曾经在德国花费8年时间学习马术,他看到了马术在德国、英国甚至美国都形成了非常完善的运作体系,从事马匹繁殖、兽医、裁判、赛事转播员、马术赛事报道等都是专业人才,也能拿到高薪。

  “而骑手承担着训练马匹的职责,他们每天要骑10余匹马,骑马的过程也是驯马的过程。出售骑手驯养的马匹正是国外马术俱乐部的主要赢利点之一,一匹以几万欧元买进的小马在驯养后,可以卖出几十万欧元的价格,知名骑手驯养的马匹甚至可以达到百万欧元。”黄祖平称。

  不过,随着国内俱乐部水准的提升,出国学习马业、马术的人数也在增加,国内的人才配置也在改善。

  另外,缺乏马匹信息系统也限制了马术的发展。在欧美,马业协会使全国马匹处在一个极其清晰的目录管理下,你可以了解到每一匹马的血统信息、比赛履历和专业的运动评价等。而在中国,这一点尚无法实现。

  另外,马匹的伤病等意外保险,对于养马人来说也是重要保障。但正如杜雪静所说:“现在国内几乎没有保险公司做俱乐部马匹保险的业务,这就意味着一旦我们的马匹死亡,是没有赔偿的。”

  而杭州市马术运动协会副秘书长李梦晶则指出,国家对马术还没有真正开放,现在很多马术俱乐部都是不太规范的,基本都是挂靠在农场下面的一个经营项目,打的是“擦边球”。

  另外,一种无名忧虑也萦绕着很多俱乐部经营者和马主,让他们不愿接受采访,或者对马匹价格、收益数额等数字三缄其口。王蔷对此表示:“太多人还是抱着马术是富人运动的误解。他们觉得你们能买得起这么贵的马,收这么贵的会员费,肯定有很多钱,而我们实际的经营状况、运作模式,我们面临的困难,他们是完全不知情的。不透露这些数据其实是保护我们的行业,我真的不希望它刚刚起步,就因为这样那样的误解遭到打压。”

  面对诸多压力,更多的二三线城市的俱乐部迫于投入大、回报慢、投入产出比低的现状,已经把经营重心转移到专业马术训练以外的业务上,比如休闲跑马、学校的户外亲子活动、为婚纱摄影提供场地、餐饮住宿等。

  尽管面临种种难题,但俱乐部仍在积极推广马术运动。像京城马汇去年承办了国际马联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今年还承接了这项赛事的揭幕站;而天星调良则通过展开俱乐部联赛、组队参与国内专业赛事等形式,扩大马术的影响力。

  但在进行推广的同时,也无疑给俱乐部带来了新的、更大的开销。天星调良在2004年开始代表湖北队参加全运会马术比赛,但在俱乐部内部讨论这个决策时,反对的声音曾经占大多数。王蔷说:“朋友们都说,俱乐部参赛就是劳民伤财,代价太大了,要知道某个省打造马术队花了3000万元的投入。最后,我先生还是拍板决定做这件事。但我觉得这些投入是值得的,因为更多的人能通过看比赛了解我们这项运动。”

  尽管困难重重,中国马术就如同一块处女地,有着广阔的开垦空间。国际马联障碍赛总监约翰.罗切表示:“几年前我曾去过北京,那里有很多有天赋的骑手。在过去几年中,有近千匹赛马被运到了中国。马术在中国已经进入正轨,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我们只需要继续努力。我相信10年之后,我们将在世界各地看到优秀的中国骑手。”

  千金易得,良驹难求

  马术缘起于12世纪中叶的欧洲王室,西方称其为第一贵族运动,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马术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一项由人与动物共同合作完成的项目。

  现代赛马运动源于英国,但法国却对其兴盛与传播起到特殊作用。19世纪初,拿破仑主张推行赛马运动,赛马逐渐成为王室贵族聚会场所。由于赛马运动新鲜刺激、彰显身份、体现荣誉等特殊性质,赛马运动由贵族阶层,逐渐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趣味。

  在欧美,养马者一般为贵族阶层,贵族、富翁的子女从小就会被培养骑乘术,精湛的骑术暗示了你的出身,而能成为马会的会员则是身份的象征。此外, 马术运动十分讲究仪表,一个骑士的装束,绝对能够反映出他的地位和身份。在马术运动中浸染久了,举手投足间便透着由内而外的高贵气质。

  当然马匹的价格很高,一匹成年马的价格一般都是几千美元,拍卖会上好品种的一岁马的价格一般都在4000万美元左右。马匹的相关物品也是很奢侈的,无论是几百美元的服装还是几千美元的马具,以及马匹的饲料费等。

  赛马是一种“娇贵”的动物,在马术比赛中,马也是运动员,重视马的福利,以马为本是比赛的基本理念,不论从运输、喂养到治疗,都有严格的要求。同时,竞赛马匹必定会有一份血统书,并可以追查其父母及母系资料。

  马匹出生后一般会在周岁时被人买下,或经过拍卖会卖出。在现代赛马环境下,马匹必需命名才能出赛,在两岁时可以出赛,当然有些马匹会选择三岁到四岁比赛。赛马退役后会成为种马,只有少数雄马参与配种,而大多数亚洲的雌马退役后变为繁殖雌马。亦有少数马匹未出赛仍可能被配种。剩下来的马匹会在牧场度过晚年、被训练成马术的马匹或成为训练普通人骑马的马匹。

  文/ 汪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