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的儿子将要参加学校组织的修学旅行。东京公立中学的学生,集体坐新干线到京都、奈良,于三天两夜中,接触古都的文化气息,乃过去几十年来一直维持的小传统。
屈指数数,35年前,我平生第一次参观奈良大佛、京都金阁寺,也是在初中三年级的修学旅行时。此前也跟父母去过关西地区,但是家庭旅游的目的地往往是大城市和风景区,如大阪、神户的繁华区和以夜景闻名的六甲山顶,至于历史悠久的古寺古庙,还是带有教育意义的修学旅行之日程表上才会出现的。
话是那么说,35年前的学校旅行,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奈良大佛、京都金阁寺,而是在京都著名的新京极商店街上,自己打开钱包买的两种土特产:一种叫做“生八桥”的甜品,和一种叫做“千枚渍”的咸菜。果然都不愧为古都名产,味道纤细,堪称绝妙。米粉、砂糖、肉桂蒸制的 “生八桥”,软软的口感和清凉的刺激,造成想象不到的味觉经验;至于 “千枚渍”,则切成薄片的大芜菁里渗透了昆布的氨基酸味和米酒的甜味,跟平时在东京家中吃的“糠渍”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也就是说,到了古都,即使是十多岁的孩子也体会到,在文化根基深厚的地方,连家常零食的味道都不一样。
对21世纪的初中生来说,往京都、奈良的修学旅行,还是令人期待的一次经验。几个星期间,儿子每晚都在饭桌上说:很棒喔,一定会很好玩的。两天前,他下课回家告诉我们:今天老师宣布,三天旅行正中间的一天,共150名同学要分成由四五个人组成的小集团,各自访问事前决定好的几个景点。做母亲的还以为他们要坐地铁、公交车去参观寺庙、庭园之类,初中生却傲然说:是每一个小集团都包一辆的士的,至于目的地,我们正在讨论要不要去国立名校京都大学,趁机在学生食堂吃午餐呢!于是我跟他爸相视而愣道:哪里有初中生包车做自由旅行的?这又不是什么贵族学校而是平民子弟上的公立学校啊。然后在脑子里花几秒种分析情势,我们达到的共同结论是:恐怕四五个人包一天车的费用比大家一次一次买票的总费用还要便宜,至于能够节省时间则不在话下了。
“跟我们的学生时代比,世界还是进步得多了。”夫妻俩不约而同地说。虽说初中修学旅行的目的地跟35年前一样,但是具体的执行方式和内容都比过去有弹性得多了。我们成长时候的日本社会,各方面都很死板;一说集体旅行,就一定是跟着打团旗的导游走的。但那样一来,永远只看得到前面一个人的后背而已,连导游说的话,都因太远而听不清楚。
所以,35年后,印象最深刻的是自由活动时间尝到的食品。反正,当年的修学旅行团要参观的,十年如一日是历史教科书上登有照片的文物和老建筑。相比之下,今天校方叫学生分成小班自由行走,是出于对同学们判断能力的信赖。而被信赖的同学们反过来不会辜负校方的信任,他们提出来的活动计划也充满想象力。
众所周知,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发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已到了高峰,之后的20多年,看经济指标,是慢慢落后的过程,然而,生活在日本社会,我们的实际感受倒不一样:经济到了高峰以后,生活各方面的质量还继续上升好多年,至今还没有真正下来。这估计是国家富裕起来以后长大的一辈人,念完学校走进社会,在各领域里静静地改善旧有制度和方法所致。也就是说,归功于国民教育的普及,人的素质即日本所说的“民度”随之提高,使社会生活变得比过去安全、自由。
回想我们小时候,每家的父亲都忙于在外头工作应酬,很少在家吃晚饭或同妻小一起过周末。当时,只有母亲和孩子们的饭桌很寂寞,明显缺乏温情。相比之下,如今日本上班族加班加得少多了,晚上七点钟的郊外车站,都是匆忙赶回家去吃晚饭的爸爸们。他们到了周末就自愿充当小学球队的教练,让孩子们直接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关心和爱。
幸福孩提的记忆不仅是个人一辈子的财产而且是使社会稳定的因素。看来,衡量生活水平,除了经济指标以外还需要以个人和社会的 “民度”为坐标。
新井一二三:作家,日本东京人,明治大学副教授,中文著作有《我这一代东京人》《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伪东京》等
新井一二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