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办高校:世袭还是“收编”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民办高校,世袭,西翻,去行政化
  • 发布时间:2012-08-02 09:23

  73岁的西安翻译学院(下称“西翻”)创始人、院长丁祖诒,在2012年植树节当天因病去世。对于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在这个节日辞世当有美好寓意告慰自己---中国人向来视教书育人如植树,习惯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而在民办教育界,尤其是陕西民办高教领域,丁祖诒的去世被赋予更多意义。

  丁祖诒上世纪80年代创办了现在的“西翻”,并在20多年中把学院规模推到中国民办高教最高点。学院官网显示:有4万名全日制住校生,毕业8万余名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拥有70万平方米自有校舍,校园占地3000亩,自有校产12亿元。

  丁祖诒的办学梦想是要把“西翻”办成“东方哈佛”。“东方哈佛”在2011年底就开始遴选继任者。身为董事长的丁祖诒提议,并经院董事会研究决定,由在“西翻”工作多年的沈久福教授出任院长。这一任命于2012年1月16日获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批复。

  丁祖诒离世后,董事长职位正式由女儿丁晶接任。公开资料显示,丁晶身影已频繁出现在“西翻”的行政、外联事务中,并在新的招生季开始之际,像他父亲那样代表“西翻”接受报纸、网络访谈。她在访谈中致力于推介“丁氏六大教育理念”,并积极展望“西翻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如何做到‘继往’和‘开来’”。

  “家族世袭”渐成治校模式

  在西安民办高校中,“家族世袭”的治校风气并非自“西翻”而起,2007年,西安培华学院就有成例在先。

  西安培华学院是一所与“西翻”规模相当的民办高校,老校长姜维之被视为陕西民办高校第一人。学校坐拥西安高新区、长安区两个校区,占地近2000亩,各类在校生逾33000名。

  在民办高校动辄上万学生、学校基础设施甚或远超同类公办院校的西安,“培华”引以为傲的,并非规模和“硬件”,而是它的历史渊源和近年先人一步的“政策”争取。

  西安培华学院在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学校,由此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十二省市区首所民办本科院校。2007年6月21日,经陕西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它再次成为西部十二省市区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本科高校。

  “培华”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创立的“西安第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1935年,邵力子及夫人傅学文女士、杨虎城将军夫人谢葆真女士,以及宋美龄等社会名流,再次捐资建校于西安市后宰门,并更名为“陕西省私立培华女子初级染织科职业学校”。

  建国后逾半个世纪的“培华”发展进程中,姜维之是学校灵魂人物之一。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西安军管会派员进入“培华”,同年8月姜维之即在此任教。3年后,他被任命为“培华”常务副校长。1983年重振“培华”时,姜正式任校长。

  姜维之带领“培华”走到2007年,以82岁高龄阖然长逝。培华官网“大事记”显示,姜维之辞世8天前,其孙姜波被学院理事会任命为理事长、法人,兼任院长。

  就在丁祖诒辞世前1月,2012年2月17日,西安培华学院在长安校区维之图书馆前落成了姜维之铜像。

  2012年6月25日,即丁祖诒逝后百天,“西翻”亦在学校落成“丁祖诒教授铜像”。

  继承愿望

  西京学院是西安又一所在校学生人数超过3万的民办高校。它创办于1994年,是国家批准的西北地区唯一一个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主考院校。2011年10月,经教育部审批,西京学院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

  西京学院重要开创者之一任万钧,现任学院院长,1941年出生的他已届71岁高龄。任万钧女儿任芳,生于1972年,30岁时即被任命为西京职业学院(西京学院前身)副院长,3年后任西京学院第一副院长,2008年3月至今,正式出任西京学院执行院长。

  西安外事学院与“西翻”、“西京”齐名,在校学生人数将近4万。学院创始人黄藤,曾经集董事长、院长职务于一身,现专任董事长一职。学院官网“学校领导”信息显示,现任学院执行董事长为黄詹媛,乃黄藤之女。

  “培华是最早遇上接班人问题的,培华任命姜波为理事长、院长时,报到省里。结果省里、教育厅都十分纠结。如果同意,意味着陕西的民办教育是可以继承的。”熟悉这一情况的西安某民办院校一位副院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但如果不同意,对陕西民办教育整个行业将是个致命打击。现在的举办者就要考虑,我百年之后,咋办。”

  事实上,就在姜维之去世当年,陕西另一所知名烹饪旅游专修学院创办人、院长去世,陕西省教育厅同样面临该学院创办人职务是否交由其女儿来继承的难题。

  “省里搞政策研究的一帮人,研究半天,觉得同意不合适,可是,不同意的理由又是啥?有次吃饭,大家就向他们提出来一个问题,如果姜波不是姜维之的孙子,他个人条件能不能担任这个院长。”前述副院长说,“这才一语点醒梦中人,最后两个都批了。”

  十数年浸淫在陕西民办教育界,该副院长的观察是:“此次批复后,后面即照搬照抄,大家照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对院长、董事长、理事长的任职资格,看儿女哪条不够,赶紧补就是了。”

  “西安一位民办高校老校长,看培华批下来后,领着自家女儿到教育厅,把各个处室门敲开,见人就给介绍,这是我女儿,现在是执行院长,下一步就是院长了。”

  办学者思想高度不够

  陕西民办高校“家族世袭”的治校风气渐露头角,对此,陕西省教育厅并非无动于衷。尽管至截稿时该厅对本刊的采访申请尚未答复,但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其对省内民办高校的治理或正暗中发力。

  陕西省政府于2012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

  《意见》第二条显示,陕西省试图给民办高校建立一套分类管理体制。第1款意见为:“民办高校、高等教育助学机构分为非营利和营利性两类,由举办者自愿申报,省级有关部门审核确定。其中非营利性包括捐资举办的学校、出资举办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以及出资举办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

  该条第3款进一步要求“改进法人登记办法”:“非营利性学校经省教育厅审核后,由省民政厅依法登记。其中捐资举办、出资举办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登记为民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法人;出资举办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登记为民办非企业法人。营利性学校由省教育厅审核后,省工商行政部管理局依法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

  截至目前,该《意见》发布已届半年,陕西省尚未正式向外界发布民办高校申报数据。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陕西民办高教业界人士普遍理解为,《意见》第二条就是要把陕西民办高校“收编”成“事业单位法人”,“政府难道打算要回去?”

  “看起来给了你权利,让你把学校申办成自己的企业,但实际上恐怕没有人敢这样做。”一位西安民办高校负责人向本刊记者摆出了现实问题,“政府不给你招生计划,不给教育用地优惠政策,不给免税,你一个民营企业办教育,能办得起来吗?”

  在业内人士看来,实际操作中,民办高校很难走通纯企业化路子,而这个现实问题似乎也为行政部门所看穿,于是才针对性出台了《意见》第二条。

  陕西民办高校“家族世袭”治校将走向何方,陕西省政府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又将把辖区内的民办高教带往何处,现时尚难断言。就此两种情形,《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了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朱清时说:“这两个情况都说明,我们国家民办高校的思路起点太低。”

  朱清时以力主大学“去行政化”而知名,南方科技大学的每一步进展都吸引众人瞩目。

  朱清时认为,无论家族世袭,还是政府“收编”,都有违教育规律,是从权力的归属上、从抓住权力这个出发点去办学。

  “我们国家民办高校之所以还出现不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学校,其根源就在于办学者的思想高度不够。麻省理工学院创校的校长历经千辛万苦,把学校建立起来,他是追求教育规律,想把学校办成一流大学。他并没有追求子女去继承校长位置,政府也没有意图把它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加州理工学院也是一样,几位创办元老一心一意追求卓越,高质量办学,根本没想到要让自己的家族去接管,因为这和追求卓越是不一致的。”

  《望东方周刊》记者康正|西安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