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的烟草时刻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银行业,内幕交易,巴莱克丑闻
  • 发布时间:2012-08-09 16:53

  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全球银行金融界的丑闻和怪事儿差不多无日无之。从贝尔斯登到雷曼破产;从麦道夫惊天骗局,到高盛涉嫌衍生金融工具内幕交易和蓄意欺骗顾客;从UBS 20亿美元的交易损失,到摩根大通90亿美元的巨亏……金融内幕或黑幕数之不尽。

  最新的丑闻则是英国著名“百年老店”巴克莱银行涉嫌操纵和蓄意歪曲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众所周知,LIBOR犹如全球金融汪洋大海的定海神针,几乎所有金融产品的价格都必须参照LIBOR。尽管其他金融市场皆有各自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譬如欧元区有EURIBOR,东京有TIBOR,上海有SHIBOR,然而这些基准利率无不以LIBOR为最重要参考标准。

  LIBOR哪怕一个基点(0.01%)的变动,都会左右全球数以十万亿美元计的金融产品交易,牵涉的盈亏动辄千万、数亿乃至数十亿。从最简单的银行贷款到最复杂的衍生产品,LIBOR时刻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每个交易者的神经中枢。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金融产品年交易量早就突破1000万亿美元,外汇交易超过800万亿美元,一个基点的差距就是1000亿美元。

  巴莱克丑闻的核心正是该银行及其交易员们长期操控LIBOR为自己牟利。他们究竟从何时开始操控?有哪些同谋者与合作者?该银行及其相关人员从中牟取了多大利益?目前仍在调查之中。根据巴克莱银行向监管部门和调查机构所提供的初步材料,以该银行2007年正常每天的金融交易头寸计算,每日盈亏规模至少达到4000万美元。LIBOR的轻微波动立刻导致盈亏转换,一夜暴富或一夜巨亏只在转瞬之间。

  通常情况下,LIBOR由18家大银行(即货币市场主要做市商)共同决定。每个交易日的上午11点,18家银行分别提出各自对货币市场借贷成本(即借贷利率)的估算,然后像选美和歌唱比赛中流行的评分方法一样,去掉4个最高价和4个最低价,剩下10个报价的平均值就是当天的LIBOR。

  初步调查的结论,操控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巴克莱交易员们根据自己的金融交易头寸,计算出LIBOR处于何种水平才可以盈利,然后报出能够确保交易盈利的LIBOR。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必须和其他银行交易员进行合谋、分享、乃至贿赂和公开收买。第二种欺诈则是蓄意报出较低借贷利率,以便让同行和外界相信自己银行的流动性充足,资产负债表稳健,无须以高价去拆借资金。

  第一种操控是赤裸裸的“流氓交易”和“内幕交易”,毫无疑问属违法违规交易。第二种操控则相当吊诡,算不算违法和违规行为,尚无定论。

  初步调查结论显示,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包括巴克莱在内的许多大银行都刻意使用第二种操纵手法,甚至还可能得到过英格兰银行的默许和首肯。此外,初步调查显示,许多全球最富盛名的银行巨头都难逃干系,包括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等等。

  几天前巴克莱CEO Bob Diamond已经被迫辞职。英格兰银行高管、呼声极高的下任行长人选Tucker最近就要到英国议会作证。如果最终确认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竟然参与LIBOR操控,那真算是历史上最莫名其妙、最匪夷所思的银行金融丑闻了。

  丑闻浮出水面以来,从伦敦到纽约,从法兰克福到东京,一个新名词正在全球金融界广泛传播:“烟草时刻”(TheTobacco Moment)。1998年,针对烟草行业的集体诉讼迫使美国烟草企业赔偿超过2000亿美元。初步估计,如果全球顶尖银行金融企业操控LIBOR罪名成立,相关损失赔偿和诉讼费用也许超过万亿美元。全球银行界的“烟草时刻”令人不寒而栗。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文|向松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