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高端领袖对话 止的哲学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王永庆,刘顺达,大唐集团
  • 发布时间:2012-08-09 17:05

  王永庆的启示

  《英才》:采访之前看了你的博客,而且是央企的领导者中,很少有这么勤奋地写博客的,你一般是什么时间写博客?

  刘顺达:每天晚上写。

  《英才》:从什么时间开始?

  刘顺达:从去年11月9日。

  《英才》:当时是什么触发你写博客?

  刘顺达:人际之间是需要沟通的,一个是跟他人沟通,一个是跟自己沟通,其实写博客的时候,也是整理自己的思想、思路的时候。

  《英才》:你在博客中特别开了“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战略与文化”等系列,是什么让你写这些系列文章的?

  刘顺达:我一直认为对企业来说,战略、价值、文化,好像这些东西比较抽象,但其实这些是具象的。人们都想心想事成,那么“心想事成”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心想事成至少有几个阶段,一个是想,第二是说,第三是做。就是从想到,到说到,到做到,这个距离最短就是心想事成,也是水到渠成。

  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研究过王永庆。后来,我到他家里去跟他探讨,我说你跟我们共产党的思想是差不多的。他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是解放思想,但是世界上也没有简单的事情。

  王永庆的理念是什么,就是要不断地改善,追求经营合理化。其实,我们中国共产党一直讲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实这不完全属于一个政党自身的财富,这是属于全人类的。属于所有成功人士,比如说像王永庆、稻盛和夫,其实乔布斯也是。

  《英才》:这位经营之神的理念对你日后的经营有什么启示?

  刘顺达:和王永庆交谈的时候,我说你被称为经营之神,我看主要有三个字:第一个字是“信”,第二个字是“借”,第三个字是“预”。预就是战略眼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王永庆为什么有眼光,因为他敢想。他不断地在止于至善,因为我们大学之道就是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王永庆对这一段是领悟很深的。因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当很专注的时候,他就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他有了这个预以后,他就敢于去借,别人愿意借给他。因为他的预被实践证明是可信的,所以他建立了个人的信用。这三者是不可分的。

  因为他是经营之神,他一定要借力的。我们每一个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是给力,实际上高手是要借力的。所以从经营这个层次来说,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实际上还有资产经营,还有资本经营。更多的是对资源进行经营,优化配置资源,王永庆在这个上面就是高手。当他的信用建立起来以后,就有一个马太效应。比如说他签的字不用担保,英国银行就给他借款。

  知止而后定

  《英才》:你的博客文章很通俗,很多东西深入浅出。

  刘顺达:谢谢鼓励。我认为讲话和写文章都要“要言不烦”,谁也不喜欢听那种像裹脚布一样的东西。两三分钟,抓不住人家的注意力,那就没有心情听你了。实际上,沟通的时候,要扣动人的心弦,你拨动以后,他就产生共鸣,他有兴趣,他才能跟你去沟通。跟领导去讲话,不能给他上课,就需要要言不烦。跟老百姓去讲话也是这样,他才能听你的东西,所以文风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作风,一个人的修养。

  《英才》:那么你认为怎么做才算得上优秀的企业家?

  刘顺达:现在大家都在用精益管理。其实我说就是精益求精。我们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就需要有竞争力。竞争力是来源于战斗力,战斗力来源于凝聚力,要训练有素,依靠什么去连接人心呢,关键是执行力。我认为执行力是决定于领导力,领导力决定于思想力,思想力决定于学习力。因为你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做到眼界宽、思路宽、心胸宽。作为领导,要像王永庆一样,要有预见性,你不善于学习,不可能有预见性。你不善于借力、借势,说明你在战略上是没有高度的。

  《英才》:你说过战略的实质就是定位问题。

  刘顺达:我为什么要特别讲这个定位,因为“止、定、静、安、虑、得”,这六个字就揭示了一个奥妙。有句话叫:志在顶峰的人,不会在半路停下来。这个止是非常重要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所以大学之道,知止以后,你才有一个定,才能确定你的目标。在管理模式上面,就是卓越绩效。卓越绩效特别是在一些跨国公司大行其道,其实它就是一个评价标准,就是一种思想。

  我们再想一想,邓小平最伟大的思想就是“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其实就是三个止。我们再想一想,三个代表是什么?也是卓越绩效。科学发展是什么?是卓越绩效。创先争优是什么?还是卓越绩效,都是一个止。

  《英才》:发现你爱把很多中国古代文化、古代哲学的东西结合到现代管理当中。

  刘顺达:谢谢。止和定关系非常密切,为什么古人说知止而后有定?我们的监事会主席,就经常问我们一句话:中国企业要做强做优,世界一流,那么我们离世界一流还有多远?世界一流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止。离现在跟它有多远,能够把它量化吗?所以我现在就要求我们企业科学对标、量化序化。

  《英才》:大唐对标的公司是什么?

  刘顺达:我认为跟谁对标不重要,关键是谁对标。这里面涉及了世界观里一个核心的思想,是我一直要强调的以人为本,不是以事为本,不是什么班组、不是支部、而是人,就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

  只有以人为本,才真正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才真正地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讲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我们解放生产力,就是解放每一个人,一定是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这个是必须的。

  最后,我还想强调一点,中央企业有两大优势,即现代企业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发挥两大优势的关键在于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一是切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落到实处;二是切实把全面计划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无缝对接落到实处;三是切实把全面责任管理同全员业绩考核落到实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