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的房产腾挪

  最近几个月,二姨的心情很差,因为她的卖大房炒小房计划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二姨家住上海,一家三口拥有一套两室两厅的住房,那是当年市中心老房子拆迁时分到的。夫妇二人早就退休,儿子在一家工厂做技工,日子虽不宽裕,倒也谈不上紧巴。不过眼看着儿子已经30多岁却没有成家,二姨一天比一天着急,后来总算找到了症结:儿子没有婚房。于是,二姨动起了脑筋。很快,在一个房产中介的指点下,二姨开始了腾挪。

  2009年,二姨将家里原先的房子卖掉,加上多年的存款,总算凑到300多万元现金。她的打算是用这笔钱重新买两套房,一套是市区一室户的老公房,大概要100万元左右,生活比较方便,二姨夫妻俩自己住;一套是位于江苏昆山花桥的新房,两室两厅,面积80多平方米,单价只要13000元,虽然不在上海境内,其实离上海嘉定区并不远,也能乘到嘉定区的地铁,这套房给儿子住,以后就作为他的婚房。

  房产中介告诉二姨,表哥之前没有房产,所以在上海市区买的这套房只需首付两成,而花桥的房子总价不到110万,最多只要首付四成。最后,二姨只要付出不到70万,就能实现由一套房变两套房的理想,剩下的现金炒炒股票、买买理财产品,很容易就能抵销还贷压力,日子说不定还能过得比以前好。

  可现实永远比想象残酷,等到实际操作时,二姨才发现很多该做的功课没有做。

  2009年9月份,二姨为市区一套老公房付了5万元定金,可等到办理银行贷款时,因为调控重新收紧,银行要求至少三成首付,而且,贷款年限也压根不是二姨想要的30年,而是30年减去老公房存在的年数,贷款期限一短,还贷压力立马就提升一倍不止,超出了表哥的承受能力。犹豫良久,二姨最终一次性付款。

  买昆山那套房子倒没生什么波折,最后,二姨总算是解决了家里的房子问题,除去装修、购置家具等等杂费,手头还多了140万现金。对这笔钱,二姨也做了分配,40万元在银行存定期,50万元炒股票,5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二姨按照5%的年收益算了一下,每年能有7万元回报,再加上三口人的退休工资和薪水,生活水平还上了一个档次。

  从2011年开始,二姨发现自己的计划出现了巨大漏洞:首先,昆山的房子一路下跌,原先13000元/平方米的均价,已经跌到7000多元/平方米;二姨自己住的老公房,价格虽然没怎么跌,却有价无市,因为房子太旧住得不舒服,一般只有手头拮据的刚性需求买家愿意接手。

  其次,二姨买的股票深度套牢,要套现,就等于是被腰斩。所以,二姨的赚钱大计,只能靠银行理财产品和银行定存来实现。可惜,2012年以来,理财产品的收益也随着降息而降低了。

  不久前,二姨走遍上海的几大银行询问有没有收益在5%左右、风险又低的短期理财产品,却大失所望。建设银行一款32天的保本型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只有2.9%;中国银行一款非保本浮动型产品,35天期,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只有3%。

  不过,最让二姨郁闷的,还是原先卖掉的那套房子,因为户型好、房龄新,二手房报价反而上涨了10多万。一来一回,二姨可谓损失惨重,不但没有赚钱,反而蚀了本,二姨说,她得到的教训就是:理财不能总是只想着赚多少钱,还要想想会不会亏本。一门心思地想发财,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亏大钱。

  文/汪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