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北京暴雨,城市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8-23 16:56
要使每个人都在城市获得幸福,就需要每个人对这城市付出努力,无论言语,还是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城市中创建一种文化,一种可以传承的城市文明,一种真正的城市精神
七月,一场暴雨使北京数十人丧生,人们开始重新检讨城市建设与治理的重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语道出的是现代人的心声。但什么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北京无疑是诸多城市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在北方,很多省会城市都在仿照北京造城,像北京一样的二环路,像王府井一样的购物街,像CBD一样的商务区,更有甚者连地标建筑物都起名叫“国贸”。人们有理由相信,北京是中国城市的榜样。
但这个最应该成为样板的城市,却在一场大雨后显露城市化背后的诸多弊病--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公共管理水平落后,应急救援体系迟缓。
北京尚且如此,各地正在大兴土木的城市又当如何?
我们有必要停下脚步,来反思城市发展的逻辑和轨迹。此前30多年,我们用浓缩的方式走过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进程,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在改变了人居环境的同时,城市发展的模式大同小异,而土地过度开发,空间结构失衡,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公共设施缺失等一系列城市病也逐渐显现。
人们越来越怀疑那些仅从经济角度打造一个城市的做法,现在有多达183个城市宣称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北京是最早的一拨。在刚刚获得普立兹克建筑奖的建筑师王澍看来,现在中国城市结构支离破碎,每栋高楼大厦就是一片“殖民地”。高楼越来越多,但下水道越来越堵;城市越来越大,但是生活没有越来越好。
如果我们坚信城市是为了生活更美好,那么就应该把城市看作是一种积累性的、世代相传的东西,而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大跃进,更不是一夜现代化的乌托邦。因之,城市建设的重心是要为市民提供更完备的基础建设,更良好的教育环境,更宽松的商业环境,更积极的公共服务。政府公共财政的治理与支出,也应围绕城市中的人而展开,使幼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给社会整体提供凝聚价值的基础,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国际化。
数据显示,未来10年,每年将有1000万人进入城市。当火车开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每个人都想寻找更美好的生活。他们有可能是你的朋友、你的兄弟、你的孩子,我们将为他们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一座城市不会自我生成,模仿并不能创造出现代文明。城市需要人来构建,所以城市建设和管理问题不仅在考验当下的城市管理者,也在考验每一个生兹在兹的个人。
你既可以对那些丑陋的建筑说不,也可以对那些不合理的规则说不;你可以用你的智慧来提出建议,还可以用你的行动来创造环境。要使每一个人都在城市获得幸福,就需要每个人都对这城市付出努力,无论言语,还是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城市中创建一种文化,一种可以传承的城市文明,一种真正的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