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转融通业务即将开闸。上周六(18日),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沪深交易所和相关机构已进行最后一次“通关测试”。有指该业务“最快将于本周正式启动,本月内推出可能性极大”,且这种说法又得到中国证金公司方面某些暗示性证实,于是又被某些人再度惊呼为“沽空时代来临”。
坦率讲,对于“沽空时代”这种一惊一咋式的虚妄之言,市场已经听说了两年多。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试点推出之时,就有一批自以为先知先觉之人,在不断的大呼小叫。自然是山雨欲来与黑云压城,如何的不得了;同时立马就无情暴露出推动该项新业务的尴尬之处。
有份参与该业务的各家试点券商,在向客户融资时缺钱,拿不出更多富余资金借予有融资需要的投资人。券商自身所需要的营运资金来源向来都不宽裕、甚至更不方便。其主要的融资渠道,就是通过参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尽管所有参与券商都不具有银行的名分;且按照证监会的考核要求,券商自身的融资难易程度,又与其净资本金的多寡直接相关。
各家券商更紧缺的,则是严重匮乏可供借出的证券品种。被监管当局核准可被用来作为融券之标的券种,目前为285只,还有沪深两市的几只ETF基金。因为A股20多年都没有实行过“做市商”制度,券商从来就没有、亦不需要库存过这么多种不同的证券品种。它能够持有的,仅仅只是券商资产管理(自营)部门所买入及炒作的一些股票。
没有证券品种可供借出,囊中羞涩、手中无粮,显然就是“无米之炊”。家家券商的情况大同小异,如何开展融资及融券?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由沪深证交所和中登公司等再专门组建一家证券金融公司,专门向各家有此需要的券商,提供融资的本金和融券的证券品种;券商在此过程中,仅当“二传手”。显然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市场又是在这种“沽空时代来临”的吓人忽悠声中白白虚度过。
这一回看上去,“沽空时代来临”又像是在玩真的,却又显现出逻辑与现实的漏洞百出。一、从2010年3月底融资融券试点至今,融资买入余额远大于融券卖出余额。在本周三(22日),沪市融券占当日融资融券余额的比率为0.17%;深市融券当日的占比为2.83%。即使A股跌跌不休,融券规模逐步扩大,但与融资规模相比仍然相去甚远。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已达641.40亿元,其中融资余额627.72亿元,融券余额12.68亿元。两者差距极其悬殊!
二、按照最新规定,融出的每种证券余额不得超过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10%,这就直接限制了沽空的动能,且又是做多与沽空之间力量的严重失衡。三、业内盛传,此次转融通将分两步走:转融资将先开闸,而转融券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后者何时落地?谁也不知道。
凡此种种,都在指向同一个现实:九分做多与一分沽空的力量绝对悬殊!后者完全不成气候,且暂时还无法推出。尽管这些都可以被解释为:监管当局的小心谨慎与步步为营。但什么叫沽空时代来临?完全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尽管国内期货市场上早就有沽空的玩法,但A股历史上还从未见过大规模沽空。因为目前的融券制度,依然还处在试点阶段,故不存在因沽空而导致市场爆挫的任何交易纪录。但假想中被蛇咬过的阴影似乎挥之不去,“沽空效应”成杯弓蛇影。这种自我恐惧情绪,在“转融通”即将开闸前后尤为明显。
专门负责主导此事的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本周一的官方观点,尽管在力图澄清这种流言。但严重恐惧及看淡融券沽空效应的情绪似乎愈发强烈,因为还有观点硬将市场近日的跌跌不休,也要归罪于转融券的“功劳”,尤其是个别股票如中信证券、苏宁电器、张裕A等的大幅下挫和震荡,这让证券金融公司的高管不得不出面为此解释。但某些人那种风声鹤唳的心态,显然不是几句说辞就可以安抚。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不用先进国家市场上融资融券的玩法来照搬照套A股。按照中国证金公司对转融券业务的最新解释。对其限制的内容,其实要远远大过所放开的部分。首先,暂时不推出转融券业务,就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何谓不成熟?就是因为“技术和法律条件”还不具备。即使推出转融券试点,借出证券的范围也会很窄很窄,不会有太多标的股份成为转融券标的对象。
笔者不知,该公司上述解释中“法律条件不具备”,是否指需要通过全国人大的专门立法?如果是,则转融券业务的推出,乐观估计最快也要在一年之后。如果只是需由证监会自行公布一个专门的行政性监管规章或条例,则会快得多,估计也要几个月之后。
其次,A股的转融券制度框架,将是有监管、甚至是严格监管之下的一种转融券。在西方先进市场的融券交易机制下,机构大户们可以先在场外悄悄借券,等到借好证券之后,再放出系列利空坏消息;在推低股价前先卖出获利,即可以有预谋的沽空。
但按照中国证金公司的说法,A股融券沽空是在账户内进行,实行融券之后“转瞬即卖”的机制,不可以通过场外借券;“即借即卖”机制,就是融券之后就要卖出。因为所有投资人所借入的证券品种,多半来自证券金融公司,部分来自投资人所在的开户券商。融券在事实上成立之后,证券部、交易所和证券金融公司等,分分钟都在监督这些被借出股票的操作动静、甚至是蛛丝马迹,机构大户们假如想要借此搞搞震、甚至趁机浑水摸鱼,应该很不方便。
其三,转融通在理论上虽然只是一个中性的工具,无所谓利多或利空。但又竟然可以被媒体解读成为利好市场的资金弹药库。证券金融公司称,“转融通推出将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将促进更多资金入市”。而该公司的计划注册资金是120亿元,按10倍的杠杆比率放大,就意味着有1200亿元的资金,将以转融资的名义合法进入市场。如此一来,对转融通有何好恐惧的?显然是有些人对此严重过虑了。
钟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