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私募收益率超两成 周亚东88%涨幅领衔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私募,周亚东
  • 发布时间:2012-09-03 10:16

  钻石底、砖头底、馒头底……在人们的无奈怒骂中,A股不断跌破市场的底线。投资者被严重套牢,纷纷黯然离场。

  不过,有一批人却在这样悲戚的市场中顺风顺水,低调地赚钱。这样的实例在私募群体中非常普遍。记者注意到,虽然今年清盘倒地的私募数量很多,但是成功的例子也不少。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有高达391只私募获得了正收益,跑赢大盘的私募高达700多只。其中,冠军颉昂1期的收益率更是高达88%,傲视群雄。除此之外,还有23只私募收益率超过20%,他们当之无愧成为2012年的市场明星。

  超五成私募正收益

  截至8月31日,纳入统计范围的非结构化私募(8月20日后公布净值的私募)共有891只,获得正收益的私募为391只,占比53%。

  实现正收益的私募,多分布在高增长区间。其中,年度收益率超过20%的私募就有23只。同为资产管理机构的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根据统计,公募基金中年度涨幅超过20%的仅有7只产品,主要是分级债券基金。券商资管方面仅有1只产品的收益率超过了20%。

  事实上,即使把全部私募的收益都算上,私募大军整体表现不俗。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纳入统计范围的891只私募平均年度收益率为0.6%,而1083只公募基金的年度平均收益率为-0.2%,未实现正收益。

  记者也注意到,私募也并不都是一片花团锦簇,今年的私募业绩分化严重。

  跌幅超过20%的私募产品有12只,其中私募排行榜倒数5只产品,都是来自新价值资产管理公司,跌幅均超过30%,投资经理为罗伟广——2009年的私募冠军。亏损最大的一只为新价值成长1期,亏损幅度为37.77%。

  此外,私募清盘的数量也创新了历史新高。今年前7个月,清盘的私募高达151只,提前清盘达到58只,而2011年全年的清盘数量也仅为152只。

  今年以来的业绩前三甲全部更换了名头,分别为周亚东、洪涛以及王涛,都是私募市场上的新面孔。

  冠军周亚东,来自北京颉昂投资管理公司,2009年之前曾在嘉实基金(博客,微博)做过9年的渠道管理。在经过两年的潜心准备后,周亚东于2011年9月推出了公司的第一只阳光化的私募产品——颉昂1期。

  刚踏入私募圈,周亚东就表现出实力不俗,截至8月20日,颉昂1期的净值为2.2298元,成立11个月以来,产品已经涨了2倍。其中今年以来净值涨幅为88%。

  根据记者的了解,该产品的收益主要来源是做空商品期货,上半年曾大量做空沪铜,大获全胜。(具体实战详情见P38版)

  亚军洪涛管理的嘉禾1号,今年以来的收益为40.15%。嘉禾1号2012年3月份净值曾经回落到0.7元,直到今年8月24日,净值重新站上1元净值线。

  2010年,在资本市场打拼了10多年的洪涛联合实业人士成立上海琦润投资公司,任董事长。在他看来,由于目前上市公司很难确定哪家公司有5年、10年的高增长,所以更多的会关注短期业绩内大幅度提升的公司,投资重心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

  由于去年中小板和创业板几乎腰斩,洪涛管理的产品净值由此快速下降,不过,跌势自2012年开始转变。洪涛说,由于不看好中国经济,今年在操作上就比较防守,产品业绩好,主要是配置了一些与经济周期关联度低的消费行业,包括白酒、黄酒、文体传媒等为主。

  第三名为王涛,任西藏银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洪涛的经历相似,王涛在股票市场摸爬滚打了20多年,历经牛熊,投资经验丰富。

  成立于去年7月的银帆3期,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达到37.67%,此外另两只产品业绩也表现不俗,银帆1期和2期收益分别达到19.64%、12.91%。

  王涛得以取胜的关键在于认可波段性操作思路,抓住了三网融合、金改、环保产业、大消费(医药、白酒等)等投资机会。银帆的一个投资策略是始终保持低仓位运行,回避大盘系统性风险,主动出击板块阶段性行情。

  老面孔占主导

  姜还是老的辣,完整经历了牛熊市的一些私募经理们在今年的市场中如鱼得水。

  虽然前三甲都是新人,但是前20名中,老面孔的比例超过了2/3,他们在过去几年频登私募排行榜。包括深圳明达资产管理公司的刘明达、上海混沌道然资产管理公司的葛卫东、北京德源安资产管理公司的许良胜、青岛赢隆资产管理公司的江崇义、上海塔晶投资的冷再清、北京神农投资的陈宇、上海鼎峰资产管理公司的张高、云腾投资的王庆仁、证大投资的朱南松以及东源投资的王伟林等,这些人进入私募市场至少长达一年多的时间,管理的私募产品今年以来的业绩都超过20%。

  其中刘明达、葛卫东曾分别出现在2010年、2011年的私募排行榜前十名;许良胜曾经管理过社保基金,在过去两年业绩始终排名前二十;江崇义在去年上半年一度上升到前5名,但在年度排名中有所滑落。

  不同于前三甲的短线抑或趋势性投资风格,这些老面孔的一个共同点是坚持价值投资,业绩一步步走的稳妥。

  譬如刘明达,提出了傻瓜投资理论,曾三年没有操作股票,他尤其看好健康类消费类股票,包括医药,此外还包括一些新兴类产业。

  葛卫东是期货市场的老人,2007年成立上海混沌投资管理公司。他的金玉格言是不要预测市场,做股票就要有找金矿的思路。并且说过要离市场远一点,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每年只要获得稳定收益就够了,找准了目标,不要轻易被市场上的风向所动摇。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趋势投资者,还是价值投资者,今年以来取胜的关键主要是重仓了白酒和医药股。

  另类私募崛起

  与往年不同的是,要在2012年取得好成绩,另类私募实现愿望可能要容易得多。

  另类私募中有两大类占主导:其一是期货商品私募,上文提到的冠军颉昂1期是典型代表。倚天阁投资下的信合东方、梵基投资下的梵基一号、泓湖投资下的泓湖重誉也部分从事商品期货投资。他们今年的收益表现都不错,年度收益率都超过了7%。

  与二级市场主要做多相比,大宗商品市场可同时做空和做多,因而能够从下行风险中获益。他们的成绩,让市场看到了期货私募的前景。

  另一大类莫过于定向增发类股票。目前阳光私募参与定向增发的发生主要还是传统的类似PE做法,即将募集到的资金投入一级市场的定增项目中。上海凯石、江苏瑞华以及证大投资等公司基本上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定增。天津博弘数君投资公司则开创了指数化投资的道路,此后北京东源投资定向增发仿效开发产品。两家旗下产品在定增破发的背景下,收益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着相对高的成绩。

  统计数据显示,博弘定增产品有12只年度收益率在17.4%左右;东源投资旗下的两只产品收益率在22.5%左右,排名第18、19名。

  除了定向增发的私募产品,还有投资债券、大宗交易等品种的私募,他们在熊市中都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收益。例如瑞安思考投资经理岳志斌管理的思考1号,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4%。

  私募仍低仓谨慎

  离年底还有四个月,私募们的年度保卫大战已经开始。

  第三名银帆投资的相关人士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们的目标是冲击2012年冠军,因此对市场非常谨慎,期望能保持胜利果实。

  “现在是一个敏感的时刻,说不定明天股市就会反弹,也有可能会继续下跌。”一位排名前三甲的投资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虽然我们自己判断股市到了一个底部,但谁也不敢打包票,我们只能是看一步走一步。”

  “这也是我们不接受采访的原因,你说如果看错了,对于我们的声誉很有影响的。”上述不具名的投资经理补充道。

  “现在割肉不是一个好时机,抄底时机也不是很对。”他告诉记者:“我们的仓位现在很低,几乎一个月左右没有操作股票了,其他时间都在做逆回购,别看收益率比较低,但积累起来总比在股市被套牢强。”

  这位投资经理说他们主要是做短线交易,没法对长期市场做判断,操作策略经常是等趋势性机会出现成熟后才介入,“如果现在市场有一个热点起来,表示股市能反弹一段时间,但是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只能等待了。”

  亚军洪涛对于近期市场走势也表示看不明朗。他说,市场估值水平虽然不算高,但仍然看不到趋势改变的迹象,未来还将继续震荡向下。在他看来,如果市场大涨大跌反而没有那么忧虑,但这种阴跌行情反复会考验市场耐心,杀伤力更强,因为长时间在某个区间内“磨底”,市场缺乏向上的想象力,如果耐心一旦消磨完,向下破位在所难免。

  “现在市场纯属存量资金互博,充分消耗之后,市场也没有增量资金进行补充。”他认为,只有当中长期持股的增量资金进场之后,市场才会有起色,最大的信号就是产业资本进场。最近大股东减持的力度明显增强,说明市场下跌,产业资本本身也不看好。只有等减持的力度远低于增持力度,才能看到市场真正的底部。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