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亲历反美示威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埃及,反美示威,穆斯林的无知
  • 发布时间:2012-10-17 17:04

  2012年9月底,埃及人已经开始新一周的工作。位于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经历上周持续数日的反美示威和冲突后,正逐渐恢复正常秩序。经过警方前一天的清场,广场上示威者的帐篷和标语已经撤去,周边商铺大多已开门迎客,车辆和行人在交警指挥下有序往来。

  但在解放广场通往美国驻埃及使馆的街道上,不难发现冲突留下的痕迹。路口仍然停放着五六辆防暴警察用车。数十名警察或穿制服、或着便衣,驻守在车上,观察着来往行人和车辆。几十米外,3层1米见方的混凝土块垒成隔离墙,挡住通向美国使馆的道路。透过墙缝可见另一侧几名身着黑衣、手持枪械的执勤警察来回走动巡视。街道上残留着些许催泪瓦斯的气味,地面上仍散落着冲突留下的石块和碎玻璃。

  十几天前,适逢“9·11”事件11周年,数以千计愤怒的埃及民众聚集在这里,抗议美国佛罗里达州上映一部涉嫌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影片。《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当晚在现场看到,示威者高喊口号,爬上使馆外墙,张贴抗议标语,甚至降下使馆前悬挂的美国国旗并试图焚烧。埃及当局出动了数百名军警及数辆军车、装甲车,驻守在使馆周边。

  一段片花引发的反美浪潮

  不少示威者表示,他们在网上看到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十几分钟的片段,被这部“低俗不堪、粗制滥造、荒诞不经”的影片激怒,视之为对伊斯兰教先知的侮辱和挑衅。

  阿拉伯国家联盟当天也发表声明,谴责这部影片为“可耻的、挑衅的犯罪作品”。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随后号召14日举行全国范围示威活动,敦促所有埃及团体加入,抗议这部争议影片。

  开罗的抗议浪潮爆发,当天即蔓延至一千公里外的利比亚东部最大城市班加西,并演变为致命的武装冲突。按照利比亚最高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阿卜杜勒-穆嫩·胡尔的说法,一群武装人员在示威活动期间试图闯入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与领馆安全人员交火。另有一些武装人员从附近一处农场向美领馆发射火箭推进榴弹。

  这次冲突导致4名美国外交官身亡,包括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

  与此同时,开罗美国使馆附近的和平示威12日晚也发展为示威者和现场军警的冲突,24小时内导致超过200人受伤。14日夜,冲突再度恶化。双方互掷石块,部分示威者甚至用燃烧弹和橡皮子弹袭击军警,后者则以催泪瓦斯还击。

  冲突期间,一些示威者要求埃及政府驱逐美国大使、断绝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声称在上述要求得到满足之前不会停止示威。

  直到15日早晨,埃及警方开始在解放广场和使馆周围街区清场,冲突才告一段落。至此,冲突已致1人死亡,250余人受伤,数辆车辆遭焚毁,警方共逮捕362名示威者和骚乱制造者。

  不少埃及民众激愤谴责争议影片的同时,也发出支持和平示威、反对暴力冲突的声音。一些民众13日在解放广场附近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责示威期间的冲突为“不正常、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表达我们彻底的拒绝,不只对那部攻击性的电影,也对继续犯错的埃及人、示威者对待美国使馆的方式、以及我们的反应。这一点也不文明。”其中一人说。

  埃及《金字塔报》记者、政治分析人士希沙姆.尤尼斯告诉本刊记者:“事实上,在美国驻埃及使馆周围发生的冲突和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班加西遇袭事件只能被视为一种荒谬的行为,只能反映人们无法判断事情的轻重,不明白什么应该抗议,什么不应该;不能决定什么应该被制止,什么应该被拒绝。”

  “我们不会把他们视为盟友,但也不认为他们是敌人”

  美国驻埃及使馆遭遇反美示威及冲突后,埃及当局的应对及其与白宫的互动成为不少媒体和分析人士解读的对象。

  埃及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14日在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呼吁民众克制,不要冲击外国使领馆。

  “我们的宗教要求我们保护客人及其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我呼吁所有人考虑这一点,顾及法律,不要袭击大使馆、领事馆、外交使团或埃及人的财产,无论公私。”穆尔西说。

  这段时长超过7分钟的电视讲话是穆尔西自美国驻埃及使馆遭冲击数日来首次公开直接向民众发出呼吁。在此之前,美国媒体称穆尔西对此事件“反应迟缓”,没有明言谴责,只是发表措辞含糊的声明,令美国方面不满。

  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与埃及总统穆尔西通电话,没有客套地直言“埃及必须继续与美方合作,确保美国外交设施和人员安全”,表明白宫对穆尔西控制示威不力已心生疑虑。

  奥巴马此前一天接受美国第二大西班牙语电视频道Telemundo采访时,谈及开罗反美抗议,暗示美国与埃及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我认为我们不会把他们视为盟友,但也不认为他们是敌人,”奥巴马说,“我认为这仍是一个演进中的过程。当然,我们现阶段的期望是,他们就我方使馆和人员安全理应受到保护的立场作出回应。”

  奥巴马这番“非敌亦非友”的表态被视为几十年来美国对美埃关系措辞最为严厉的评价,引发一些媒体对美埃关系是否可能因为此次反美示威而出现危机隐患的猜测。

  分析人士认为,穆尔西政府在处理反美示威时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穆尔西上任不久,立足未稳,迫于埃及国内宗教强硬派的压力,不能显得过于“亲美”;另一方面,埃及刚经历重大变革,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使穆尔西不愿因得罪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而失去每年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投资和援助。

  不过,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美埃目前互有所需,即使关系暂时步入低谷,长远而言,合作仍被视为双方关系的“关键词”。

  原埃及驻美大使赛义德·沙拉比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媒体所谓美埃关系因此次事件戏剧化紧张或复杂的局面不大可能出现,因为如果出现危机隐患,双方都不会袖手旁观,而将致力于以最小代价消除隐患。

  “因为双方都了解彼此在国际和地区上的重要性,也了解双方在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在有关政治问题上凝聚共识所发挥的作用。”沙拉比说。

  埃及政治分析家塔兰特·拉米赫也认为,穆尔西政府在内部诸多政治、经济及社会难题亟待解决的情况下,不大可能轻易触碰正在备战总统选举的奥巴马政府的底线。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动作总是偏向以色列”

  除埃及和利比亚外,由争议影片引发的反美示威浪潮过去一周以来迅速蔓延到多个中东伊斯兰国家,既包括美国的“死对头”伊朗、叙利亚,也不乏突尼斯、也门等在过去一年内发生政权更迭的国家。

  分析人士认为,这部影片在伊斯兰世界引发强烈反响,部分缘于其选择“9·11”这一敏感时间点上映。

  拉米赫说,这部争议影片的导演萨姆·巴奇莱可能得到一些美国利益集团支持,制作影片目的不仅在于挑衅和侮辱伊斯兰教,更要激起伊斯兰国家内部的对立和敌视。巴奇莱此举触发了有关国家的警觉和连锁反应,因此这一轮反美示威浪潮可视为伊斯兰国家对极端宗教歧视人士的强烈回应。

  不过,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争议影片只是上述中东伊斯兰国家反美情绪新一轮高涨的导火索,而此次反美浪潮短时间内席卷多国的深层原因在于,美国处理中东事务时的两面性政策和双重标准早已招致伊斯兰世界民众不满。

  埃及金字塔研究中心研究员塔里克·苏努提说,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动作总是偏向以色列,着眼于维护其自身利益。例如,在中东问题的核心问题、即巴以问题上,美国偏袒以色列而置巴勒斯坦人民利益于不顾;在利比亚和叙利亚危机中,美国罔顾这些国家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前途命运,弃和平谈判而单方面支持反对派,以平抚以色列的担忧、扶植亲美新政权。

  原埃及驻美大使沙拉比说:“美国同伊斯兰国家、尤其是同中东国家的关系,从非正式层面上讲是没有信任、充满质疑的。这是由美国的中东政策所导致的。”

  不过,沙拉比排除了美国在短期内转变其中东政策的可能性。他认为,一方面,美国总统选举在即,奥巴马政府为避免影响选情,不会轻易改变其外交政策;另一方面,中东多个国家刚刚经历政治动荡,伊斯兰势力掌权不久,不会轻易与美国摩擦,而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维护国内稳定、解决内部问题上。

  这位前埃及大使描绘的前景令记者联想到16日在开罗解放广场所见:警方清场之后一天,不远处的防暴警察和混凝土隔离墙尚未撤去,内政部工作人员已在广场各处展开修整和美化作业。夕阳西下时分,清洁工清扫着地上残留的石块和玻璃碴,扬起阵阵尘土;建筑工人从卡车上卸下新运到的人行道地砖,抛向路边时发出声声叮咣……

  骚乱过后的此刻,即便如此尘土和嘈杂也显得那样有意义。毕竟,修整完成后,才好向来客道那句中东式的问候:Salam alaikum(和平降临于你)。

  《望东方周刊》记者郜婕|埃及开罗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