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遍地“人情”

  我在日本有一个铁哥们,现在任一家大公司的高级经理。今年我有一个外甥女大学毕业,希望他照顾一下,介绍进他们公司就职。我心里想,至少会给一次面试的机会吧。

  没想到他居然一口回绝,理由很简单:一是公司今年不太景气,新员工的招聘名额很少;二是专业不对口。还说帮不上忙很抱歉,找个时间请我吃饭什么的。

  我当时十分生气,心想咱俩也算是几十年相处的好兄弟,怎么翻脸不认人了呢?后来仔细想想,觉得我那位哥们没有错,是我在中国工作时间太长了的原因。

  说实话,我们上海公司里,包括我的部门,不少人都是公司领导或员工的亲戚朋友介绍进来的。虽然“开后门”的现象全世界都会有,但绝对不会像中国这样遍地都是“人情”。我也曾听说过,电视台不少节目主持人、国企的一些好岗位都是通过“关系”进去之类的小道消息。

  “面子”、“人情”是中国人独特的基因,但时间长久、日积月累、盘根错节之后,可能会成为影响整个国家发展的绊脚石。道理很简单,一些优秀人才因此失去了上升通道,甚至找不到工作。

  中国改革开放30年,除了像国家航天工程等产业上的尖端人才创造了奇迹以外,其他很多产业还是比不上发达国家,甚至还超不过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七零八零后的优秀人才能把航天事业搞得这么好,为什么其他产业就搞不好?

  我问过很多国企的领导,他们毫不犹豫地告诉我“这是体制的问题”。但全部归之于“体制”显得过分简单。我在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在于中国人的“面子”与“人情”太盛,导致一些真正的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有的进了公司也不被重视,留不住就走人。听说一些国企还不能随便开除员工,除了劳动法有约束外,很多原因是搞不清此员工有何“背景”,人事部门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怎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呢?

  其实更可怕的是,不少家长“运作”人脉的时候,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导致学习上不努力——学业不佳却又能找到比优秀学生好的工作,谁还需要用功读书呢?学校教育也将失去信心和使命感。

  在日本,大公司每年都会招聘应届大学生,首先由高校推荐优秀学生,然后由人事部统一核查面试,再由公司部门经理复试,最终公司高层再终试确认。因为没有户籍歧视等问题,程序上看上去很复杂但非常公正透明。被录取后,公司会统一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数月后经过个人专长与能力测试由人事部按专长分配到各部门。

  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创新,人才最重要。

  如果能够在培养人才上不惜一切代价和杜绝遍地“开后门”的现象,一定可以出现更多世界知名的旗舰型企业。

  文|关田刚司(日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